4月8日晚,她势界·凤凰网2023女性影响力大赏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来自社会各界的优秀代表,影视明星、企业家、文艺创作者、科教工作者、体育人、公益人,相聚线下,共同见证十二大年度奖项揭晓。
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志云获得“她势界·年度公益人物”奖项。在接受凤凰网采访时,王志云表示,公益行业因为建立在尊重、平等、多元、包容等价值观的基础上,所以女性在其中受歧视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在她看来,女性力量可以用快乐、自尊、韧性这三个关键词概括,而想要构建一个对于女性更有安全感的环境,除了女性自身需要更加主动地行动和思考,更要从城市治理、议题倡导等方面让更多人关注女性议题,用行动创造共识。
以下为采访实录
凤凰网:我们此次活动的主题是让世界看见女性力量,请您分享一下您所在的领域有哪些对女性的偏见?如果用三个关键词来定义女性力量,您会选择哪几个?
王志云:因为我是工作领域是公益行业,实际上就是跟大部分的其他的行业相比,公益组织的底层价值当中就比较关注尊重、平等、多元、包容,所以在这个行业当中,我自己倒确实还没有特别多地观察到有特别明显的女性歧视的这样子的一些现象或者是一些问题,大概可能也是跟我们这个行业的属性有一定的关系。但是确实因为本身公益行业在整个社会上面来讲是属于相对比较小众,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比较小众的领域,所以我们的这个行业其实并不能代表目前社会上面的整体的情况。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理解女性的力量,我觉得可能有这么几个关键词。第一个是,我其实是选择第一个是快乐,因为从我们自己的感受,包括我个人的感受上面来讲,快乐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能够让自己相信并努力地去达到的一些事情,然后它的调性上就呈现出来积极向上的一种样子。
第二个就是自尊,自尊是挺重要的,因为现在的的确确,尤其是最近这几年,社会上面关于性别平等的话题也慢慢多了起来。因为我同时也是上海市妇联的第十五届的执委,从在妇联的工作的一些进程当中的一些观察来看,我觉得自尊也是呈现女性力量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很多的情况下,可能我们得要先从自己作为一个女性这个角度,先从自我认可、自我不设限、自我尊重开始做起,先不要指望其他人或者他者,或者是其他的社会各个方面给到的一些支持。
最后一个我觉得韧性挺关键的,因为其实也有相应的一些科学研究吧。就是女性可能在不管是生理上面还是从心理上面来讲,相对在某些特殊的极端的情况下,还是具有韧性的这个特点,我自己也会觉得韧性它不容易断裂,它碰到一些压力和挑战的时候,它不太会容易发生脆性断裂的这种事情。所以这个三个词是我自己比较认可的,能够去代表女性力量的几个关键词。
凤凰网:您曾先后在大型的国企和知名外企就职,然后进入到公益领域。很多女性都会在人生某个阶段会经历自我意识的觉醒,会逐渐发现自己内心的内在的一个力,向心力,逐渐发现自己内在的强大力量和更多可能,您有这个过程吗?它是什么时候、什么场景下发生的?
王志云:我可能比较幸运,或者我属于确实运气好吧,因为我成长的原生家庭,我的爸爸妈妈是非常爱我的,我还有个哥哥,但是就是在我从小的成长环境当中、从父母的视角当中完全没有体会到,作为一个女儿和作为儿子的哥哥之间有任何的不同,或者是说在某一些评价体系和对待上面和感情的呈现上面有什么不同。所以,再加上就是我成长相对比较顺利,在我的整个生命体验的过程当中,我从来都没觉得说女性有和男性相比,她有巨大的什么差异,或者是说需要自己去做多么大的努力,可能是因为我的爸爸妈妈从小就会让我感觉到,作为一个女性其实挺好的。也是因为这样,我没有那么具体的一个关键点说,就完成了我对于自己的性别的角色的认知,因为确实在整个成长环境当中是相对比较自洽,也是在一个相对比较尊重、比较平等的环境当中去成长的。
进入到这个工作以后,我们因为在企业也是比较有现代管理的那套思路在,所以我其实是属于年纪比较轻就成为管理者的,而在选择我做管理者的时候,我也没有感受到是说来自于性别方面很大的区别性的对待,我大概在25岁的时候就被选为一个国企,还是比较重要的一个部门的管理者。可能确确实实从我的个人的成长经历,它不够典型,只能是说我是一个比较幸运的女性。但是我确实从身边看到、感受到和知道,确实也有不同的女性,在她们的成长过程当中,发生过重大的变化。这种往往跟她的社会角色发生调整和变化是相关的,比方说她从学生变为全职工作的职业人、职场人,或者她从单身变成了别人的太太,或者是从一个未育的女性变成了别人的妈妈,可能是在这样子的一些角色的转换当中,会发生一些比较大的自己的一些,算是觉醒也好或者变化也好。
我踏入到公益行业,其实确确实实有一些机缘巧合的,是在我成为妈妈,就是全职妈妈三年之后,当我要重启我的职业生涯的时候。其实会发现你远离职场三年,在商业的这个领域当中的的确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大家多多少少会有一些疑问。但是在你进入公益的时候,倒反而比你在家做全职妈妈可能会给你积累比较多,比方说对于社会的一些关注。对于一些弱势群体儿童群体的关注,倒反而会变成你职业重新开始社会积累的优势。所以如果要讲变化,可能在这个部分上面稍微有一点不同。
凤凰网:在她经济的潮流下,女性群体也在身体力行地定义细分消费趋势。结合您所在的公益领域,您所观察到的当前女性群体在时尚选择和生活方式渗透方面对比过去会有哪些变化吗?
王志云:我自己感觉可能更加追求在意的是自主选择,然后还有个性化的一些趋势,以及更加能够和自己产生某种链接的那种产品的选择。可能在原来大家会更加流于就是怎么说,不能说人云亦云,但是的的确确是比较容易,因为我是70后的。所以在我成长的过程当中,经历过比方说上世纪90年代到2000年中间,那段时间大家还是很容易被一些大的这种商业潮流裹挟的。但是现在我观察到,比方说我女儿就是00后,她们这一代,包括90后这一代,大家可能会体现出来更多的个性化的需求以及她的自主选择,就是我不要好像有人告诉我说这是好的东西,这个时尚潮流和趋势是应该追随的。很多的情况下,可能是她们自己结合一些生活经验和偏好,做一些自主选择,这个是我观察到跟过往可能不太一样的。
凤凰网:我们再聊一下女性安全,目前来说女性安全出行问题仍然备受关注,在构建女性友好社会层面,您觉得还有哪些问题有待关注或亟待解决?
王志云:坦白一点讲,我对这个问题的观察没有那么深,比方说女性出行无非就是两种形态,一种就是自主出行,一种可能就是属于这个叫什么?比方说搭别人的交通工具出行。生活在上海的女性为什么感觉好像安全感和幸福度会比较高?是因为现在你哪怕是深更半夜出去,城市的公共交通,包括它的公共照明都是很好的,所以感觉不是特别地有这种不安全感。当然我也看到比方说在成都,坐飞机的时候,会在成都机场看到专门有这种女性通道,进机场安检各个方面,它专门有这种。我有时候在想,这个是不是一定必要,比方说甚至于在考虑在深夜出行的时候,是不是一定要选择女性司机?因为现在在不同的出行平台上,你可以去选择司机。至少在上海来讲,我觉得好像没有这种不安全感,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思考可能的确是相对比较少的,因为感觉、感知不明显。
凤凰网:王老师最后一个问题,当下女性群体其实依然面临着一些家暴、霸凌、造黄谣或者被物化的一些困境,那么在女性安全感建构和自我价值实现方面,从您的角度来说,您有哪些呼吁或者建议?
王志云:从三个不同的层面,一个还是从个体的层面,这个个体层面就是不管是女性还是男性,其实现在对于性别平等的议题的真正的含义,其实大家的认知还是千差万别的,就是基本的共识还没形成。在这点上面个体做一些更加主动的一些思考和行动这个本身是重要的。另外就是从整个社区,包括可能从城市建构的角度,因为现在慢慢地看到会有什么认知症友好社区、儿童友好城市,但是似乎不太多听到女性友好城市的建设,但是在国际上有类似一些说法出现。所以现在就是在整个社区或者是说城市的治理,包括建设的这个维度,如果能够有机会将更多的女性视角代入,可能对于推动性别平等这件事情会形成更广泛的共识。
然后第三个维度是需要靠专业组织,做更多的社会倡导,包括议题的破圈,比方说像凤凰网的她势界这样的女性影响力的论坛、峰会,包括可能妇联这样的组织也会组织一些女性相关的议题,有一些专业的组织它能够在这个议题上面始终发声,始终带出破圈的影响力,这个也是很重要的。
凤凰网:好的,非常感谢王老师。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