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星:“敦煌学”激发探索欲,望青少年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
公益
公益 > 新闻益事 > 正文

赵晓星:“敦煌学”激发探索欲,望青少年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

4月8日晚,她势界·凤凰网2023女性影响力大赏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来自社会各界的优秀代表,影视明星、企业家、文艺创作者、科教工作者、体育人、公益人,相聚线下,共同见证十二大年度奖项揭晓。

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所长赵晓星获得“她势界·年度文化人物”。在接受凤凰网专访时,赵晓星表示,敦煌学研究工作激发自己不断探索敦煌文化,同时希望更多人了解敦煌文化,特别是青少年,自己撰写的有关敦煌文化书籍,就是致力于让更多青少年感受传统文化,希望新一代能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人。同时她还回答了有关敦煌研究院招聘的相关问题。

以下是采访实录:

凤凰网:您自07年起进入敦煌研究院工作已经十六年来,在很多人眼里考古文献研究是个枯燥乏味的工作。是什么原因支撑您坚持研究,并且一直不断突破,挑战自我?

赵晓星:外界对我们的工作可能有误解,我从来没觉得自己的工作枯燥、乏味,相反我认为这是一项有趣而且有意义的工作。比如说我在做莫高窟第361窟研究时,整个研究过程虽然长达七年,但每一天、每一步的研究都像一个探案、解密的过程。举个例子,像窟顶藻井的图像,从最初看不懂是什么,之后经过对每一个人物与经典和图像的比对,进一步判定出十二天的形象,最后判定出是“十二天曼荼罗”。整个过程真的跟破案一样,既有挑战性又有成就感。

还有大家认为枯燥的文献研究,我们在认字、释读的过程确实不容易,但是每次有新发现都让人觉得很开心,比如我在释读敦煌文献《报恩吉祥之窟记》时,里面有一句“呼甲乙而无闻,唤麹萨而则诺”,这是表现吐蕃占领时期,敦煌社会出现的蕃化情况。而“麹萨”两个字,之前有学者释读成“麹薛”或“门庭”,前者字形相似但解释意思就有点迁强,后者意思通顺字形又对不上。当我仔细辨认后,发现这两个字是“麹萨”的时候就很兴奋,因为这是一个吐蕃人的名字,吐蕃赞普器弩悉弄的舅父就叫“麹萨”,所以在这里代指吐蕃人名。这句话的意思是喊“甲乙”这些汉人名没人理会,喊“麹萨”这种吐蕃名就立刻有人应答。我还写了一本书叫《写给青少年的敦煌故事•密室宝藏》,向小读者介绍藏经洞出土的文献有趣的一面,相信大家看了会对文献工作有不一样的看法。

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在上学时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敦煌学”,在毕业后又能到敦煌研究院从事自己喜欢的敦煌学研究工作。大家看到的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看洞窟、在整理文献,觉得这是一份需要支撑、坚持才能从事的工作,但我确实在这些工作中获得了很多乐趣。敦煌学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在这个领域,我知道的越多,我不知道的也越多,那么我想知道的也越多,它会激发我的求知欲,让我一直充满热情地探索下去。

凤凰网:今年年初由您著写的《敦煌:从新石器时代到今天》一书推出,这是本给孩子们的敦煌历史绘本。您曾讲:“每一个中国孩子都应该知道敦煌”。关于敦煌文化,你想让孩子们知道什么?这对于孩子们和敦煌都有什么样的意义?

赵晓星:敦煌历史悠久,如果从敦煌设郡算起,敦煌文化不间断地延续了两千多年,并为全人类留下了内容极为丰富的文化宝库、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敦煌,不仅见证了丝绸之路的历史、东西方文明的汇聚、多民族交融交流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现在也仍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

我在创作《敦煌》这本书时,主要的思路是让孩子在真实的历史中进行一次奇妙的旅行。我觉得孩子们需要对敦煌的历史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这是整本书的主线。以时间为线索,在每一个时期重点讲一些代表性的事件、人物,画面中还会出现一些重要的遗址、文物,包括最吸引人的敦煌壁画和彩塑。全书最后还有一个索引,标出画面中的遗址、石窟、文物和文献的出处,孩子们甚至可以拿着这本书到遗址地、博物馆去对照观看。不仅是到敦煌去看敦煌文化,甚至是到全世界去找敦煌文物。

读完全书,我希望能引起孩子们的一些思考,比如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要冲,敦煌文化其实是东西方文明交汇、多民族交流交融的成果结晶,具有开放包容的特点,我们中华文化在今天仍然具有这样的特点。再如,从敦煌的历史可以看出,国家兴盛的时候也是敦煌文化繁荣的时期,国家衰落时敦煌也避免不了悲剧性的命运。孩子们对敦煌文化有了解,看到敦煌兴盛的部分一定会有民族自豪感,看到藏经洞的故事也必然会坚定自强的决心。我希望通过这本书,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一颗敦煌文化的种子,可能是书中的历史事件、人物,或者遗址、石窟,甚至是服饰、器物,让孩子们在今天体会到传统文化的温度,自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人。

凤凰网:去年和今年“敦煌研究院招聘遇冷”一度成为大家关注的新闻。一方面事业编制缩减,但考编火爆;另一方面,敦煌研究院扩编,却找不到候选人。除了工作地理环境问题,您认为还有什么因素影响青年毕业生的选择?作为远离大城市喧嚣来到敦煌从事文化研究很多年的您,这份敢于追求自我和坚守的心让很多女性和都市人钦佩与羡慕,请你为青年人分享一些追求自我的建议。

赵晓星:其实这个新闻报道不太全面,所谓“遇冷”的只是我们对专业要求比较高的少数岗位。实际情况是,我们每一个编制都很珍贵,我们招的每一个人都有针对性,有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去承担,所以才会对专业有较高的要求。我能理解年轻人愿意选择大城市的工作的想法,但最近几年我发现年轻人现在不只关心待遇,他们还会问在我们单位能否保证科研时间、能否有课题的支持。我觉得这是很好的变化,敦煌研究院最大的优势就是注重培养青年科研人员,可以保证科研经费与科研时间。从个人经历来说,我认为在工作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是清楚自己想做什么、自己喜欢做什么和自己能做什么。任何人在刚入职的时候都会经历一段默默无闻、积蓄力量的过程,但在不断充实自己之后,一定都能迎来发光发热的那天。我希望不管是实习、当志愿者、亦或是做博士后,只要萌生过到敦煌工作的年轻人,一定要来敦煌体验一下,可能会有不一样的认识。我们都说,“如果你年轻时来过敦煌,敦煌将一直与你同在!”对我来说,就是这样。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