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今天(2月27日)是国际北极熊日。这一国际主题日的设立旨在提醒全社会关注北极熊的生存环境和生态问题。这个被称为“北极圈肥宅”的动物在2008年被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成为易危物种,面临着灭绝的威胁。
图源:ICPHOTO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来到地球的第二极,走近北极熊以及它们逐渐“融化”的世界。
“北极王者”
北极熊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生活在全球最寒冷的地区之一。厚厚的脂肪和皮毛是它们的御寒“神器”。从外观上看,北极熊全身都被白色的毛发覆盖。而事实上,它们的皮肤是黑色的,可以更好地吸收热量;中空且透明的毛发有助于在冰雪环境中更好地隐蔽。
图源:北极熊国际协会官网
一般而言,成年北极熊的体重在350-600公斤以上,雌性通常重130-295公斤。尽管身形庞大,但北极熊奔跑时最快速度可达40km/h,还能以10公里/小时的速度游97公里。它们的速度已经超越了“百米飞人”博尔特以及“飞鱼”菲尔普斯,是极寒地区的“运动健将”。
图源:视觉中国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四足捕食者,北极熊处于北极食物链的顶端,没有天敌,是名副其实的北极王者。这样的北极熊,似乎和虚弱不堪、瘦骨嶙峋毫无关联。然而昔日的王者,如今的生存状况却异常艰难。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6年发布的数据,全球大约有22000到31000头北极熊。在2018年S.G.Hamilton发表的论文估计北极熊数量为23315头。《自然-气候变化》的研究表示,北极熊的生存环境正在不断恶化。到2100年,北极熊可能面临灭绝。
图源:视觉中国
从昔日王者到生态“难民”
正常情况下,北极熊的一生大多都是在冰面上度过的。怀孕的雌性北极熊通常会在9-10月离开冰面进入陆地生活并生下幼崽。待幼崽有了一定的活动能力,雌性北极熊就会带领它们回到冰面。这种生存模式是北极熊独有的。
图源:视觉中国
除了提供栖息地之外,海豹还要依靠海冰来捕食。海豹是北极熊的主要食物。当海豹在海冰上换气休息时,北极熊就可以趁机捕猎。
图源:视觉中国
北极熊在北极地区的演化史可能已经超过了100万年。期间它们产生了许多应对极地高寒的特征和生存方式。如今,它们演化的速度明显跟不上气候变化的速度。
曾经没有天敌的北极熊迎来了一个“捕食者”——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海冰变得更年轻、更薄、更早融化、更晚重新冻结。根据NASA的拍摄数据,北极地区每年9月达到海冰覆盖率最小值。而近年来9月海冰总量正以每年12.85%的速度减少。这使得北极熊失去了可以漂浮的海冰,也失去了生存和捕食的权利,迫使它们踏上陆地,到更接近人类活动地区。
图源:视觉中国
北极部分地区的北极熊正在陆地上寻找食物,也越来越习惯于在村庄发现的人为食物来源,包括垃圾填埋场中的食物垃圾以及为人类和家畜食用而储存的食物。2019年,有一只北极熊因为太过饥饿,从喀拉海的一个岛屿跋涉了1500公里来到了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诺里尔斯克市。
图源:视觉中国
图片上的北极熊毫不畏惧人类,已经走上了城市的公路。据当时的目击者称,这只北极熊已经精疲力竭,甚至不顾危险在树林的火堆旁行走。
图源:视觉中国
曾经只属于冰川和大海的北极熊闯入了人类城市,图片中的路人对此感到十分新奇,纷纷停车驻足。而除了全球变暖之外,化学物质扩散、白色污染、人类过度的捕杀……诸多问题叠加,让北极熊的未来更加渺茫。北极熊所面临的困境需要得到重视。
为了它们向往的大海
1973年,包括加拿大、丹麦(格陵兰岛)、挪威、俄罗斯和美国在内的北极五国签署了《保护北极熊协议》,并从2007年开始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对如何保护北极熊进行交流,共同承担起一系列保护北极熊的责任。
全球一半以上的北极熊栖息地是跨国界的,国际合作是确保北极熊繁衍生存的必要措施。2015年9月,在格陵兰岛召开的北极国家会议上,上述五个国家通过了“环北极保护行动计划”,旨在保护和管理北极熊及其栖息地。
除了由跨国组织发起的行动和协议之外,艺术家们也用自己的方式让更多人“看见”北极熊。从小热爱绘画和动物的艺术家王馨曼将艺术和动物保护结合起来,把自己对自然和生命的感受化为艺术使命,为那些需要帮助的动物呐喊。她用塑料袋等材料制成了北极熊装置,引导人们思考人类和动物之间的关系。
图源:新浪收藏
英国雕塑家马克·科尔斯则发起了一系列"冰雕北极熊"艺术展。展览现场用冰雕刻出实际尺寸的北极熊,几天时间,这些北极熊就会逐渐融化,并且露出冰雕中的金属“骨骼”。这让不少看过的民众印象深刻,直观地感受到全球变暖给北极熊造成的威胁。
图源:中国新闻网
写在最后
纪录片《北极熊》中这样说道:“家园,是承载童年记忆的地方。但我的家园正在变化,我们赖以生存的冰川正在消融。”
图源:纪录片《北极熊》截图
全球变暖让世界更早地迎来春天,却让北极熊身陷“寒冬”。
没有一个物种有权力因为自身的存在而使其他物种走向灭亡,人类也是如此。北极熊虽然不欢迎温暖,但需要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北极熊不只存在于标本和传说之中,还应该真正踏上回家的路,回到属于自己的海洋。
保护北极熊,不只在今天。(完)
来源:人民网、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狮虎豹三兄弟、澎湃新闻、豆瓣、北京动物园保护教育公众号、南方周末、环球科学、环球网、中国新闻网、北极熊国际协会官网、世界自然基金会官网、新浪收藏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