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初婚人数创37年来新低,婚姻还是人生的解法吗?
公益
公益 > 新闻益事 > 正文

我国初婚人数创37年来新低,婚姻还是人生的解法吗?

婚姻是一个长久的议题,近些年来,围绕婚姻、生育、育儿话题的探讨向来众议纷纭。

2月24日,“鼓励生育先要缓解年轻人婚姻焦虑”话题登上微博热搜,中国青年报发文表示,低生育率正在成为影响国内人口均衡发展的主要风险,化解这样的风险,不仅需要消除年轻人的剩余恐惧,而且需要减轻他们的婚姻焦虑。

图/微博

图/微博

据上观新闻报道,2021年我国初婚(即第一次结婚)人数为1157.8万人,比去年减少70.8万人。这也是多年来初婚人数首次跌破1200万人,创下自1985年以来的新低。

当下,时代的变迁冲击着“一定要结婚”的主流观念,让年轻人们对于婚姻有了更丰富的思考:

为什么要结婚?

结婚能给我带来什么?

结婚了一定会幸福吗?

不结婚会怎么样?

结婚与不结婚的区别是什么?

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于婚姻的迷茫、焦虑和恐惧。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结婚的那些事儿,我们恐婚是在害怕些什么?结婚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样的婚姻关系是健康、幸福的?为了建立和维持好的婚姻,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文|范雨轩(简单心理认证·心理咨询师)

我国初婚人数创37年来新低,婚姻还是人生的解法吗?

恐婚,我们在害怕什么?

1. 失去自由,丧失自我

当我们选择进入一段亲密关系,往往需要让渡一部分自由:预留共同的时间,寻找适合一同参与的活动,吃饭要照顾对方的忌口,攒下来的银子要用来买礼物,原本的哥们/闺蜜时间变成二人世界,与其他异性的联系减少……

在情绪方面,也要照顾对方的感受,容纳对方的一些负面情绪,有时还需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先去安抚对方。

这些在热恋时期“微不足道的小烦恼”,随着激情趋于平淡,可能就会变成负担和束缚。

结了婚我是不是就没有了独属自己的时间空间?

结了婚我是不是就没法自由自在的生活?

结了婚我是不是就得完全的迎合对方、顺从对方?

结了婚我是不是就不能做我自己了?

对于失去自由和丧失自我的恐惧使得很多人面对婚姻止步不前。

图/《82年生的金智英》

图/《82年生的金智英》

2.重蹈父母/家人/朋友的覆辙

我们对婚姻的第一印象往往来自于自身的原生家庭,如果父母的婚姻是不幸的,从小的生长环境中充斥着争吵、冷漠、指责、暴力、压抑,就更容易形成对于婚姻的负面认知若是还有身边家人朋友“血淋淋”的例子,又会强化这种负面认知。

在这样的认知中,一旦进入婚姻,通向的不是幸福,而是又要再度经历曾经的悲伤和恐惧,再一次回到让自己害怕和想要逃离的生活中。

3.不被爱,被抛弃,被背叛

进入婚姻也意味着关系有了更深度的卷入,但对一些人来说,卷入的越深也越容易受伤。如果在成长过程中长期被忽视、被抛弃甚至被背叛,无条件被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成为一个固着的症结,认为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

图/《婚姻故事》

图/《婚姻故事》

在亲密关系中就会拼命想要填补曾经的缺憾,像小孩子一样不断的索求对方的关注和关爱,以此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满足内在缺爱小孩的需要。

关系越是甜蜜、越是深入,恐惧也会越深,生怕某一天这样的美好就会瞬间破灭,自己又会变回那个没人爱的小孩。与其这样,还不如主动地拉远关系,保持距离,以免让自己更受伤。

4.与对方家庭的更深卷入

人们常说恋爱是两个人的事,但结婚是两家人的事。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很难做到不受社会舆论的影响,完全抛开对方的家庭生活。在与对方家庭关系变得更近的情况下,矛盾也随之不断产生。

可能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一旦关联到双方家庭,就可能会被上纲上线,引发一连串的猜忌。觉得“不公平”、“不被尊重”的种子不断生根发芽,“爱”的花园就被一点点的蚕食侵占,失去了爱的关系向着破裂的悬崖不断滑落。

当下火热的“谈彩礼谈崩了”、“见完家长就分手”、“婆媳关系问题”就是这种矛盾的真实写照,足以劝退一波想要结婚的人。

5.生孩子

结婚和生孩子的绑定,也让很多女性感到恐惧。

图/《婚姻故事》

图/《婚姻故事》

十月怀胎给身体带来的伤害,分娩时的痛楚,身材的走样,激素水平变化带来的情绪波动,产后抑郁,相当长一段时间无法工作,个体独立性的进一步丧失,自我价值感的缺失,与孩子的强烈绑定,看不到头的承担责任,孩子出生对亲密关系的冲击,生活质量的断崖式下降,继续生二胎三胎的压力……这些因素都让人对婚姻望而却步。

我国初婚人数创37年来新低,婚姻还是人生的解法吗?

结婚的意义是什么?

尽管婚姻有着许多令人恐惧的部分,但仍有无数人义无反顾的踏入婚姻的殿堂。当我们做出是否要结婚的决定之前,也需要充分的看到婚姻带给我们的利与弊,帮助自己做出更合适的选择。

1.法律层面的允许

在中国,买房子、上户口、生小孩等都需要以结婚为前提,法律上的允许给未来的人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资源的整合

结婚可以将双方自身及原生家庭的经济、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资源进行整合,这些凝聚的资源和力量能够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传统文化背景下,不结婚很难达到如此高度的整合。

图/《45周年》

图/《45周年》

3.应对社会压力

尽管近些年来社会对于“不结婚”的态度越来越开放包容,但做出这样的选择仍然要面对着巨大的压力:父母和家庭的不断催促、媒体的大肆宣传报道、社会压力下对自我的怀疑,都在消耗着我们的精力。“打不过就加入”也是一种缓解焦虑的有效应对策略。

4.仪式感和契约

正如表白是确立情侣关系的仪式一样,结婚也是进一步推进关系的仪式。适当的仪式感可以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加重关系的分量。

婚姻的契约作为一种约束,也在强化着关系的韧性,它使得我们在面对矛盾和冲突时难以第一时间就选择彻底分开,给了双方回到谈判桌前去协商和达成共识的机会。

我国初婚人数创37年来新低,婚姻还是人生的解法吗?

什么是健康、幸福的婚姻关系?

虽然这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不过好的关系都有着一些相似的特征——它们都是1+1>2的,将双方的优势和资源都结合起来,在关系中能够切实的感受到超出独自一个人的幸福。

情绪上,可以相互照顾,彼此给以理解和支持,不将对方作为宣泄情绪的出气筒

目标上,共同确立一致的目标,向着彼此共同的目标努力前进

边界上,与对方、子女及双方的家庭都保持着适当的距离,既不疏远,也不让自己被吞噬

具有行之有效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具有从争吵和矛盾中修复关系、重建亲密的能力

和谐的性关系

图/《帕特森》

图/《帕特森》

在这样的关系中,双方都感觉到自己是被充分爱着的,彼此的信任感抵消了怀疑的内耗,我们不需要刻意的营造完美的“人设”,可以放松的展现自己最真实的样子,不用担心被无端的批评指责。

我国初婚人数创37年来新低,婚姻还是人生的解法吗?

为了1+1>2,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1.首先,要做好自己的1

完全寄希望于通过亲密关系来修复自身的问题,往往会不断重复过往的模式,一次次的陷入负性循环中,带来越来越强烈的失望和无力。因此,我们要先跟自己相处好,才有处理好一段亲密关系的能力。

我们要充分的了解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脾气秉性,觉察自身的情绪反应和行为模式;我们也要理解自己,接纳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带着不评判的眼光看待自己,不因单独的事件去否定自己的价值;我们还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用积极的视角看待自己,给以自己鼓励和支持。

图/《将来的事》

图/《将来的事》

如何与自己和谐相处是我们每个人终身的议题,虽然很难做到完美的1,但是由0.6变为0.7、0.8也是在成为更好的自己。

2.其次,在关系中不断成长

我们都希望有一段长久的、稳定的、支持性的亲密关系,但这样的关系不会凭空产生,它不仅需要我们在重要的节点做出适当的选择,更需要双方在关系中不断体验、不断磨合,找到彼此最契合最舒适的状态。

同时,结了婚也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关系永远都处在动态变化中,需要我们根据实际的情况不断的做出调整改变,以维持住一个“足够好”的状态。

图/《阿德尔曼夫妇》

图/《阿德尔曼夫妇》

这离不开双方的共同努力,离不开一致的目标,离不开相应的方法策略,最离不开的还是彼此相爱的心。情感的连接让并不完美的两个人能够弥补各自的缺憾,增强原有的力量,形成新的合力,让1+1最终可以>2。

也许看到这里,你仍然对婚姻、对亲密关系感到困惑,也许心中仍有无数个问号没有解开。

不过这些都没有关系,请给自己多一些时间,多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不要被外界的因素干扰轻易的做出决定,保持对各种可能性开放的态度,在不断的自我探索和体验关系中靠近那个属于自己真心的答案。

我国初婚人数创37年来新低,婚姻还是人生的解法吗?

中国青年报:鼓励生育先要缓解年轻人的婚姻焦虑

http://zqb.cyol.com/html/2023-02/24/nw.D110000zgqnb_20230224_1-08.htm

上观新闻: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出现负值,这个同样创下多年新低的数据值得重视

https://export.shobserver.com/baijiahao/html/563428.html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