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胡鑫宇」之外,每11分钟,就有1名青少年自杀身亡
公益
公益 > 益调查 > 正文

在「胡鑫宇」之外,每11分钟,就有1名青少年自杀身亡

在「胡鑫宇」之外,每11分钟,就有1名青少年自杀身亡

在「胡鑫宇」之外,每11分钟,就有1名青少年自杀身亡

胡鑫宇是江西的一名高中生,2022 年 10 月在校园中失联。

在历经 106 天的搜查后,他年轻的生命被发现定格在了 15 岁,身后留下一支装有「清晰自杀意愿」的录音笔。

官方通报,胡鑫宇系「自缢身亡」。他在录音中说,自己曾想跳楼。「但真的站到这里,反倒有点紧张。不为什么,只是觉得没有意义」。

所有的细节都令人心痛。

因为自杀是有求救信号的。

因为自杀的人并不是想要结束生命,而是想要结束痛苦。

学习成绩、人际交往、厌世感和负面情绪……构成了攫住一个年轻心灵的网。但专业心理工作者也常被教导,勿将自杀简单归因。

因为自杀并不仅是「个人行为」,也是「社会问题」——是教育和支持系统缺失的问题。

在「胡鑫宇」事件之外,每年全球有近 46000 名青少年结束自己的生命。相当于每 11 分钟,就有 1 名青少年死于自杀

在「胡鑫宇」之外,每11分钟,就有1名青少年自杀身亡

自杀,是 15-19 岁青少年死亡的第四大原因(仅次于道路伤害、结核病和人际暴力)。其中,对于 15-19 岁女孩而言,自杀是第三大死亡原因;

在「胡鑫宇」之外,每11分钟,就有1名青少年自杀身亡

▷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儿童状况》,2021 年

据估算, 在 10-19 岁的青少年中,有超过 13% 的人患有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精神疾病:

在「胡鑫宇」之外,每11分钟,就有1名青少年自杀身亡

值得注意的是:4.6 万,涵盖的是「自杀身亡」的青少年。曾有过「自杀企图」的孩子,则可能是这个数字的 20 倍之多。

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真实惨剧。

河南郑州,一名 13 岁女孩喝下百草枯:

在「胡鑫宇」之外,每11分钟,就有1名青少年自杀身亡

上海 17 岁男孩突然跑出母亲的车,跳下卢浦大桥身亡:

在「胡鑫宇」之外,每11分钟,就有1名青少年自杀身亡

武汉初三男生上课玩牌被扇耳光。他在走廊里静立了 3 分钟,转身跳了楼:

在「胡鑫宇」之外,每11分钟,就有1名青少年自杀身亡

一名参与撰写调查报告的科学家感叹:

「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一座被我们忽视已久的冰山。不能再继续沉默了。」

01

关于自杀的 6 个误解和事实

对于青少年自杀事件,人们总是在第一时间责怪死者:「不爱惜生命」「不能承受一点挫折」「想惩罚父母到头来惩罚了自己」;

另一种不恰当的做法,是美化自杀、暗示自杀是正确的:「你好勇敢,做了我不敢做的事」「他像一颗美好的星星,去天堂解脱痛苦」。

在「胡鑫宇」之外,每11分钟,就有1名青少年自杀身亡

世卫组织曾总结了 6 种对自杀最常见的误解:

「自杀的人是求死,没必要管」

☑️事实:自杀,常常并不是为了终结生命,而是为了终结痛苦。企图自杀的人,往往处于生与死的矛盾中。

「那些四处宣扬要自杀的人,不过是耍嘴皮子。真想自杀,才不会告诉你」

☑️事实:谈论自杀,可能是在寻求帮助或支持。他们可能正在经历焦虑、抑郁和绝望,并「万念俱灰」地认为自己再也没有其他选择。

「自杀是突然发生的,毫无预警」

☑️事实:大部分自杀行为在发生之前,都存在一些(言语/行为上的)警告信号。有人留意到这些迹象,是很重要的。

「我也曾想过一了百了,所以我属于自杀高危者」

☑️事实:高自杀危险往往是短期的,并在特定情况下发生。自杀想法可能会再次出现,但不一定永久存在。「有过自杀想法」或「自杀未遂」的人,也可以继续生活很长时间。

「只有精神病人才会轻生」

☑️事实:自杀行为意味着极端的绝望情绪,但自杀者未必有精神障碍,不要将两者简单地划上等号。一些研究发现,除精神疾病之外,酒精的有害使用、「认为再也没有办法」的处境、耻于向他人求助都与自杀风险高度相关。

「别动不动聊自杀,这不是在鼓励效仿吗」

☑️事实:由于谈论自杀的禁忌和耻感,许多有自杀想法的人才认为「无法求助」。公开、正确地讨论自杀不会鼓励自杀行为,反而有助于预防自杀(不规范的媒体报道除外)。

注:什么是负责任的媒体报道

不详细描述自杀行为,不煽情和美化,尽量不把自杀报道放在突出位置,避免过于简单的归因,向公众宣传有关自杀的知识和现有的治疗方法,并提供可以到哪里寻求帮助方面的信息。

02

如果身边的人有自杀迹象,我可以做什么?

美国自杀学学会总结了一个助记口诀(「is path warm?」),来帮助确定自杀的关键警示信号:

意念(Ideation):谈论或威胁要伤害或杀死自己;寻找自杀方法;谈论或写到死亡、临终或自杀;交代后事;送出珍贵的东西

物质滥用(Substance abuse):酒精、药物等使用增加

无目标(Purposelessness)

焦虑(Anxiety):担心、害怕、激越或睡眠模式改变

受困(Trapped):感觉没有办法脱离困境

绝望(Hopelessness):表情变得淡漠

与朋友、家庭和社会隔离(Withdrawal from friends, family, and society):独处突然增多

愤怒(Anger)

冲动(Recklessness)

心境改变(Mood changes)

如果觉察到了这些迹象,比起任何建议,我们更应该做的是:

1)倾听、看见痛苦,让 ta 说出自己的感受

调查显示,大多数人觉得,只要有人分享自己的感觉、有人支持自己,就可以让自己度过心理危机。

不是否认、不是说教,不是指责,而仅仅是「不一定懂,但我与你在一起」的感觉。

在「胡鑫宇」之外,每11分钟,就有1名青少年自杀身亡

2)直接问:你是否在考虑自杀?

世卫关于自杀的研究显示,让自杀最终发生的关键原因之一是:对自杀和寻求帮助的耻感(以及心理健康不良、获得医疗服务方面的障碍、容易获得自杀工具、不负责任的媒体报道和社交传播)。

直接问,相当于告诉 ta:自杀是一个可以谈论的话题。可以谈,才拥有了干预的可能。

3)寻求专业机构援助

我们在《每 17 分钟就有一个自杀完成 | 一些事实和一些态度》中写过,不同危机阶段的人,要寻找不同的专业机构:

对于有自杀计划的人,请务必联系学校、工作单位、家人 24 小时看护。寻找专业的心理帮助,医院或者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对于已经在自杀边缘(开始实施计划)的人,联系家人(家人是最有可能知道线索的人)、联系公安局或者医院。请专门做危机干预的人来做干预,再日后进行转诊和心理帮助;

只是有自杀念的人(其实很多人都曾经、或者正在有自杀的想法),建议 ta 寻找专业的心理帮助。可以去医院的抑郁门诊,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报告》还指出,心理健康是一个连续状态,可能包括幸福的时刻和痛苦的时刻。我们都可能发现自己处在这一连续过程中的不同状态。

「心理健康」,意味着心理韧性。韧性,即应对逆境的能力。

「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心理健康意味着能在家人的关爱和支持下成长,会向家人倾诉生活中的快乐和烦恼。意味着,能够和朋友谈天说笑,在朋友沮丧的时候提供支持,也会在自己伤心难过的时候向朋友求助。一个心理健康的年轻人,生活中拥有目标,并有信心接受和面对挑战。对于父母而言,心理健康意味着他们能够为孩子的情绪健康和福祉提供支持,帮助孩子形成情感纽带和依恋关系。」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经历抑郁、失控、绝望的情绪。如果你需要心理健康支持,可以拨打以下电话号码:

12355:共青团组织为青少年提供专业心理健康支持与法律服务的免费热线

12320:提供公共卫生咨询,包括心理健康支持的免费热线

或拨打简单心理「免费热线」,我们将为你提供即时的情绪舒缓和疏导。

在「胡鑫宇」之外,每11分钟,就有1名青少年自杀身亡

(方法:下载简单心理 APP,在首页选择「热线」,免费使用,服务时间:工作日18:00-23:59,周末 14:00-23:59)

有时,我们都需要有个人聊聊。

参考文献

————————

Simon OR, Swann AC, Powell KE, Potter LB, Kresnow MJ, O'Carroll PW. Characteristics of impulsive suicide attempts and attempters. Suicide Life Threat Behav. 2001;32:49–59.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21年世界儿童状况》

世界卫生组织精神卫生与物质滥用司,《预防自杀全球要务》,2014年8

UpToDate:儿童和青少年自杀意念和行为的评估与处理

作者:江湖边

责编:kuma

封面:Pinterest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