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深海》的抑郁背后,我们能为少年做什么
公益
公益 > 新闻益事 > 正文

电影《深海》的抑郁背后,我们能为少年做什么

在任何城市的心理咨询室中,其实每天都发生着类似《深海》的故事。而每个人心中存在的“深海大饭店”,也可以用另一个词来称呼,或许更加贴切,那就是潜意识中的隐密自我。

是的,潜意识就是生命中的深海。少女参宿走进深海的旅程,只不过是走入到自己内心的潜意识中。而真实的潜意识中,拥有比电影更多的炫丽色彩,和曲折情节,并最终敞开一个个痛苦的心灵。

在电影中,导演通过结尾时的一幕幕情景,将这个痛苦的心灵称为抑郁症。诚然,这也许是一个正确的称呼,但对于许多观众来说,这依然是一个难解之谜,抑郁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一个人为什么会抑郁呢?!

通过电影,我们能发现更多的线索。

一:浮在深海里的抑郁情结

电影《深海》从表面上看,有两个主角,一个是少女参宿,一个是中年汉南河,但实际上只是同一个人。在潜意识中,参宿是一个受伤的自己,或者叫受伤的小孩,她经历过一次次的创伤,害怕胆小且痛苦不堪,只能默默流泪并偶尔做些小破坏。而南河是一个社会化自我的象征,他狡猾并精于算计,会讨好他人,从不放过任何一个赚取利益的机会,可以称为精致的利已主义者,但口头上却少不了仁义道德,并且足够虚伪。

这两个自我的配合,可以说是许多人一生的核心。

表面上,有一个南河在应对社会,赚取利益,满足自己的需要,活得像一个成功人士。但实际上,却隐藏着一个童年的参宿,满身伤口,痛苦不堪,并不断流泪与嘶叫。

所以,当一个人身上的南河足够强大,他痛苦的自己,往往不容易被人觉察,就像张国荣一般,看起来强大无比,一切美好,其实心里面早已千疮百孔了。

电影里有两个点非常重要。当参宿说“所以错都是我造成的,鬼也是我带来”时,这个叫自我攻击,而和妈妈的分开,就造成了第二点的问题,那就是爱的丧失。

从心理学(而非医学)的角度来看,这个公式是成立的:

爱的丧失+自我攻击=抑郁症的成因。

参宿潜入深海,和南河一起,互相支持的过程,完全就是一个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救助。

二:社会如何伸出支持的手?

在中国,据相关统计,抑郁症人数已有九千万之巨,而三年的新冠疫情,加重了这个数据和影响。在其中,最让我担忧的,是青少年抑郁。因为学业及家庭的因素,他们的抑郁指数其实非常之高,得到的支持,又远远不够,再加上繁重的学业压力,青春期的心理影响,一旦抑郁,很容易走向极端。

怎么做?医院的治疗、老师的教导,当然非常重要,但这么多年来的实践,可以看出一个问题,那就是老师本身就有强大的学业压力,学生人数众多,专业训练不够,很难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而医院治疗又必须让学生去到走到医生面前,才能实现,这一步并不容易。

这其实也存在了一个巨大的空白,而填满这个空白,需要一条面对孩子的心理公益道路。

之所以称之为“道路”,一方面是需要大量心理专业人士的参与,一方面是低成本运行的有效模式。目前有许多美好的尝试,而其中有两点很重要。

其一是建立家长辅导培训系统。孩子的抑郁问题,和家长的心理问题与冲突密切相关可以说,孩子的问题就是父母问题的显现,做好家长教育,能从根本上解开了青少年抑郁的根。

其二是建立一整套针对青少年的心理教育与辅导机制。现在已经有不少青少年心理热线,这当然是好事,但对青少年的影响力还不够,如果通过绘本、影视作品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可能效果更好。

当然,这一切的背后,都需要一个个稳定专业的公益机构做支持。

在提供给广大抑郁人士低收费心理帮助的同时,也让专业人士有一个稳定的收入,这可能是未来社会探索的一大方向。

三:电影带给观众更多的

《深海》无疑是一部花费心思的佳作,场景华丽,使用了许多新的技术,很吸引观众的眼球,只是过于沉浸在视觉感受上,而缺乏一根生命成长的主线!

本来参宿的故事并不复杂,生活在一个父母离婚的家庭里,而父亲又娶了后妈,再生了弟弟,参宿备受忽略,并苦苦思念妈妈。

如果能突出参宿在这段深海的经历中,如何磨练自己,完成自我拯救的过程,或许会更加完全完美。

是的,在许多故事中,参宿的解救是靠父母的醒悟,重新生活在一起,破镜重圆,导演在结尾的字幕环节里,也似乎在突出这一点。

但在真实的场景中,这一幕根本难以发生,即使发生了,也会造成后妈和孩子们的另一个悲剧。参宿要觉醒的,不是原生家庭的再度完整,而是通过这段历练,学会一个重要的能力,那就是当自己成长之后,如何组建一个幸福的新家庭,这也许才是这部电影真正美好的地方!

作者:于东辉(广州心海榕社工机构资深心理咨询师,公益人)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