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捐赠百杰榜发布暨财富向善趋势研讨会召开 专家与大额捐赠人共商“中国式现代化慈善事业”
公益
公益 > 新闻益事 > 正文

2022中国捐赠百杰榜发布暨财富向善趋势研讨会召开 专家与大额捐赠人共商“中国式现代化慈善事业”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核心目标,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为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因其独特的社会资源动员能力,正在不断展现其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创新推进力。

1月12日,中国捐赠百杰榜(2022)发布暨财富向善趋势研讨会在京召开。该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社会治理与公共传播研究中心提供学术和平台支持并由民德咨询(北京)有限公司、京师善财传承实验室联合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对2022年上榜的大额捐赠者、数额、领域、方向、趋势进行了梳理分析,并对百杰榜发布12年来的主要发现进行了回顾。榜单显示,2022 年中国捐赠百杰榜共有 106 位上榜人(多人并列),上榜门槛为 2000 万 元,捐赠总额 598 亿元。而在过去12年,共有1221位上榜人,榜单金额达3488亿元。

“整个慈善行业应该由一个项目驱动、项目导向为主的阶段,进入到捐赠人服务和项目导向并重的慈善专业能力建设的阶段。”北京师范大学社会治理与公共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傅昌波教授在点评环节指出,推动大额捐赠、战略慈善发展,亟需得到制度安排的回应。

在大额捐赠趋势研讨环节,盖茨基金会高级项目官员郝睿禧女士指出,大额捐赠弥足珍贵,不仅为社会发展投入资源,而且为全社会建设公益慈善的积极风气树立榜样。与此同时,日常公众的捐赠也不可忽视,二者互相滋养,互为促进。围绕百杰报告,中国要推动和鼓励大额公益慈善捐赠,需要考虑五对关系,包括,体量与数量、百杰与大众、承诺和成果、How much和How(捐多少,怎么做),独行和偕行。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特聘教授、海南亚洲公益研究院执行院长黄浩明主持“百杰榜圆桌派”环节,邀请到宁夏燕宝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郭素、龙湖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林丽华、北京小米公益基金会综合管理部主任高文隽就“如何引领大额捐赠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慈善事业发展”进行了充分研讨。

宝丰集团董事长党彦宝与夫人边海燕以“用知识改变命运”为使命,于2011年共同发起成立宁夏燕宝慈善基金会,聚焦教育和人才培养。公司每年拿出企业10%的利润注入燕宝慈善基金会,以做实业的精神大力投身公益慈善事业。党彦宝、边海燕夫妇六次上榜中国捐赠百杰榜。

燕宝基金会执行秘书长郭素介绍了基金会近年的重大捐赠战略和行动实践。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贡献力量;2022年,燕宝基金会决定扩大资助规模、把宁夏的教育资助模式复制到甘肃酒泉,宣布在未来二十年提供捐赠30亿元,每年对考入国内本科院校的酒泉籍学生实施每人每年4000元资助,通过支持人才建设,推动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黄浩明教授点评认为燕宝基金会形成了企业-基金会的可持续造血模式,连续宣布数十亿的重大捐赠计划,将大额资金捐赠到提升西部发展、民生福祉、可持续发展等重要领域,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和时代主题,充分展示了党彦宝、边海燕夫妇作为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龙湖公益基金会由龙湖集团发起,是2020年经深圳市民政局批准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龙湖公益基金会以“善待你一生”为出发点,聚焦“一老一小”友好社区建设,激发社区公益热情,参与助力乡村振兴。

龙湖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林丽华认为合规透明、专业高效、战略协同、深度卷积相关方参与是用好捐赠的关键,也是龙湖公益的实践策略,在此指导下开展的“欣芽计划”通过儿童义诊筛查、困难患儿大病救助、基层儿科医生培训等,与60多家医院合作建立长期志愿服务基地;“湖光计划”发挥企业管理及人才培养优势,整合名校名 、专家学者、公益行业资源,通过管理赋能培训、教师发展与激励、成志英才培养等内容,激发乡村学校内生动力;利用龙湖空间营造和服务能力开展“万年青计划”,为13个城市的近60个老旧小区进行了公共空间及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

黄浩明教授指出龙湖公益有着鲜明的战略慈善特点:战略布局、结果导向。公益项目充分评估和调动龙湖集团的企业资源,让商业与慈善形成战略协调效应,放大公益慈善的杠杆,创造多样化场景、吸纳多元化主体参与推进公益慈善,创造积极的改变,展示了中国民营企业公益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性、有效性。

北京小米公益基金会于2019年由小米集团捐赠发起。2021年7月,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向小米基金会、雷军基金会各捐赠3.08亿股公司B类股用作公益用途,按照当时小米股价28.25港元/股计算,对应的市值为174.02亿港元;2021年12月小米集团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林斌将6000万股B类股份捐赠给小米基金会。秉持“科技、创新、参与”的关键词,2022年小米公益基金会承诺捐赠5亿元资助高校青年教师及科研人员,计划分5年覆盖100所高校;承诺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捐赠5亿元设立“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小米创新联合基金”, 用于支持重点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北京市科研人才队伍建设。

北京小米公益基金会综合管理部主任高文隽介绍了面向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紧急救灾、扶危济困等重要领域开展的“小米青年学者”“小米奖助学金”“北京自然科学基金-小米创新联合基金”以及抗疫应急资助项目。

黄浩明教授指出在科技强国的大战略背景下,雷军、林斌这样的科创企业家以“科技X公益”为特点,为财富向善、科技慈善做出了重要示范,推动大额资金流向公益慈善领域,培养科技人才、开展基础科学研究,展示了科技企业和企业家在解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瓶颈和形成中国式现代化慈善特色中的创新能力。

总结2022年中国捐赠百杰榜,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教授指出:“虽然2022年中国经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正像习主席在新年贺词所说‘每个人都不容易’,但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今年百杰榜上榜的106位民营企业家依然做出了如此慷慨的大额捐赠和充满智慧的公益创举,为我们树立了慈善界光辉的典范群体。让我们感受到国家有希望、企业有希望、社会有未来。”

2021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25万美元,非常接近世界银行定义的高收入国家标准。财富的内在逻辑开始发生深刻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提升,经济与善开始交汇融合。百杰榜发布以来12年中共有1221位杰出捐赠人上榜,王振耀院长认为:“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中国式现代化慈善显现的几个鲜明特点:第一就是家国情怀。以天下为己任,回报国家、回报社会,例如党彦宝、边海燕夫妇;第二就是慈善与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找准问题、解决问题,例如阿里、腾讯、京东、小米。企业家做公益慈善为社会弘扬了正气,给国家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第三就是寻求公益捐赠和企业发展的契合点。商业做到哪里,就把慈善做到哪里。我们可以从龙湖公益的例子看到,行善让企业风气更好,让经济发展更有能量。善经济做到了利国利民利事业。形成了公益慈善和商业发展的双向促进和循环“

“中国捐赠百杰榜及财富向善趋势研讨会”为紧密围绕国家发展、参与解决社会问题、以社会价值为引领的民营企业家提供了客观公立的展示平台,对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关系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为公益慈善事业如何参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榜样、视角和依据。“持续十二年发布的中国捐赠百杰榜,旨在倡导现代慈善理念,弘扬捐赠奉献精神,表彰培育慈善榜样,凝聚财富向善和引领社会进步的力量。”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执行院长高华俊在致辞中说,“每年的榜单能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支持,体现了捐赠榜样们日益增长的社会影响力。”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