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红:乡村振兴要深入山野,多方联动促进城乡等值融合发展
公益
公益 > 新闻益事 > 正文

叶红:乡村振兴要深入山野,多方联动促进城乡等值融合发展

凤凰网行动者联盟2022公益盛典12月15日线上举办,来自公益界、学术界、创意界、媒体界、文艺界和企业界的大咖精英共襄盛举,见证多个年度奖项揭晓。

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乡村委员会主席,华南理工大学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叶红获得乡村振兴行动奖(个人类)。致力于城乡规划研究、教学和实践27载,扎根乡野17年。作为一名研究者和公益人叶红在接受凤凰网公益采访时介绍,从2006年新农建设到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国家城乡发展政策的逐步改变与完善,这也是她多年来坚持探索乡村振兴道路的巨大动力。

未来,在推进“碳中和新乡村”建设方面,叶红表示会在科技、设计、金融、制度等方面,通过各类项目的落地不断实现创新发展,在乡村新能源的建设与运用、碳汇开发、优质生产生活载体的新乡村创建等发面做出更多的新标杆。

本次活动由凤凰网主办,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爱德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提供联合支持,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长江商学院、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提供学术支持,凤凰新闻客户端提供指定资讯平台支持。

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乡村委员会主席,华南理工大学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叶红

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乡村委员会主席,华南理工大学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叶红

以下为采访实录:

凤凰网公益:致力于城乡规划研究、教学和实践27载,扎根乡野17年,作为一名研究者同时又是一位公益人,同时具备两个身份,您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叶红:作为研究者,需要严谨与执着,作为公益人,需要热忱与坚持。数十年扎根乡村,让我深感这片土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意义,也深感这片土地从科技、设计、金融、制度等各个方面都还需要更多的学者的关注,需要我们真正深入山川田野去观察和体验、去研究和实践,真正明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乡村的价值与发展路径,通过政府-企业-村的多方联动,促进城乡等值融合发展。而坚持公益,坚持带领一届又一届学生志愿者走进乡村,则是源于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责任,通过这样的公益之路,让更多的年轻学子愿意走进乡村,并将更多的优质资源导入乡村,前面的脱贫攻坚和现在的乡村振兴都需要我们持续不断的努力。

凤凰网公益:是什么力量推动您多年来一直进行探索乡村振兴道路这份工作?

叶红:是情怀和专业判断共同形成的力量。2005年刚刚走进乡村的时候,很多人不理解,那时城市正在高速增量发展,但我也深刻感受到城乡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巨大问题,无论是政策制度层面还是科学技术层面都需要更多学者的关注和深入研究,我也相信改革开放的下半场,乡村会成为主战场。从2006年新农建设到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国家城乡发展政策的逐步改变与完善,同样也是我多年来坚持探索乡村振兴道路的巨大动力。

凤凰网公益:在推进“碳中和新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您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

叶红:“碳中和新乡村”是我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耦合乡村振兴和碳中和两大国家战略,提出的乡村振兴与发展的新路径,而具体包括“资源资产化-资产交易化-主动乡村化”三个方面,其实现的过程,涉及到技术、政策、资金、模式等各方面的问题,需要跨专业、多学科团队的协同解决,同时还要建立起与地方政府和各类企业资本之间的科学联动,同时还需要平衡乡村与企业的发展诉求。我和我们的团队通过构建乡村振兴的整体解决方案,通过循序渐进和因地制宜的工作方略,同时利用我们扎根乡村十七年的资源与技术优势,以集成创新推进项目落地,也推进技术与模式的不断优化。

凤凰网公益:对于推进“碳中和新乡村”建设,您的团队未来将有怎样的规划?

叶红:“碳中和新乡村”建设就是集成创新的过程,我们会在科技、设计、金融、制度等方面,通过各类项目的落地不断实现创新发展,在乡村新能源的建设与运用、碳汇开发、优质生产生活载体的新乡村创建等发面做出更多的新标杆。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