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伙伴”性教育成长课程项目高级媒体与公共事务官员许雯:性教育和语文、数学、英语一样,都是教育的一部分
公益
公益 > 新闻益事 > 正文

“你我伙伴”性教育成长课程项目高级媒体与公共事务官员许雯:性教育和语文、数学、英语一样,都是教育的一部分

凤凰网行动者联盟2022公益盛典12月15日线上举办,来自公益界、学术界、创意界、媒体界、文艺界和企业界的大咖精英共襄盛举,见证多个年度奖项揭晓。

“你我伙伴”性教育成长课程项目获得年度十大公益项目。“你我伙伴”性教育成长课程项目高级媒体与公共事务官员许雯在接受凤凰网公益专访时回顾开展性教育过程中遇到的诸多故事,她表示,当前公众对于性教育的认知,仍处于良性“争议”阶段,相对十几年前,公众对性教育的认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从“谈性色变”到如今至少愿意去“争论”是否要开展,甚至越来越多的人期待性教育的开展,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未来,希望大家能够有机会来了解性教育——性教育其实和语文、数学、英语一样,都是教育的一部分,了解性教育之后可能就不会再下意识地反对了。”

本次活动由凤凰网主办,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爱德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提供联合支持,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长江商学院、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提供学术支持,凤凰新闻客户端提供指定资讯平台支持。

“你我伙伴”性教育成长课程项目高级媒体与公共事务官员许雯:性教育和语文、数学、英语一样,都是教育的一部分

以下为采访实录。

凤凰网公益:其实儿童和青少年性教育长期以来都算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你我伙伴”性教育成长课程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你我伙伴”性教育成长课程项目(简称“你我伙伴”)是西安市光源助学公益慈善中心在2016年开始发起的公益项目,主要聚焦的是6-18岁儿童和青少年的性教育工作。

你我伙伴在内的社会各方力量都关注到儿童和青少年缺失性教育带给他们的成长挑战,包括青春期发育的困惑、性侵、校园欺凌、意外怀孕、艾滋病等等,也包括这些问题带来的身体健康、受教育机会、社会和谐等一系列深远影响。

以青春期发育的困惑为例,之前我们去村子里面走访,遇到一个六年级女生,是留守儿童,平日里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因为没有接受过性教育,从第一次来月经开始,她都是从田地里随手捡玉米叶、树叶子处理的,所谓的处理,就是拿叶子当卫生巾用,垫在裤子里。问她为什么这么做的时候,那个学生小声跟我们说,“不知道会流血,弄脏裤子奶奶还要洗。” 当我们发现后带她去检查的时候,她的外阴已经细菌感染了。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对于心智障碍孩子来说,性教育也是让家长和老师感到无从下手的一件事,让他们学会如何使用卫生巾是要比普校学生难很多的——如何分别正反、如何撕、如何贴这些最基本的使用方法,往往需要很多次才能掌握。我们就遇到一个心智障碍女生,父母没法教会孩子使用卫生巾,索性一到经期就不让女生去学校。因为在家里父母还可以给弄,但在学校弄到哪里都是就很不方便了。看似就是来月经的一个小小的事情,但可能也会影响到一个孩子正常上学的机会。

“你我伙伴“项目诞生的社会背景就是儿童性教育非常迫切的需要接受性教育来应对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挑战,但能够提供科学、全面的性教育的资源方是非常有限的。不只是刚刚这2个故事里面的孩子,儿童和青少年普遍的无法从学校、家长处获得有效、及时的性教育。这是因为学校教师、家长、社工志愿者等群体,可能因为自身性教育匮乏、谈性色变等原因,不会教、不敢教又或者觉得不用教。

你我伙伴希望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研发的标准化课程,帮助教师和家长、志愿者更快速的掌握怎么教授性教育课程,降低了他们参与性教育的专业门槛,使更多人能够成为性教育老师,能够共同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随着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在2021年6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第三章第四十条明确规定:学校和幼儿园应该对未成年人提供适合其年龄的性教育,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公益慈善机构、学校教师和社会志愿者都在积极参与和推动性教育课程的开展。

凤凰网公益:是什么动力让你们选择做这件事,过程中有没有遭遇过什么阻力?

动力来源主要是认同感和使命感。

机构在2021年制定了新的五年规划,回顾了“你我伙伴”在第一个五年(2016-2020年)的成果,譬如完成了国内首个随机对照试验验证了课堂的有效性、完成了不同课堂形式不同合作伙伴的项目模式的探索;更新了我们所处的环境,譬如《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支持等;也制定了未来五年(2021-2025年)的规划——提高儿童和青少年获得性教育的可及性,符合质量的服务规模超过500万人次。

在这次回顾和规划中我们会发现,仍有相当大比例的儿童和青少年遭受着性教育缺失带来的困境。譬如:我国据统计中国每年发生约1300万人工流产,其中超过50%为25岁以下未婚女性;15-24岁的青少年艾滋病感染者在近5年的年平均增长率超过35%;2019检察机关起诉强奸、强制猥亵、猥亵儿童等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占当年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总人数的30.7%,同比上升43.8%等等。

另一方面,在机构多年实践中以及广泛的性教育研究结果都发现,性教育对解决上述儿童和青少年的困境有积极影响。譬如:

我们在项目课后走访中听到很多学生的反馈,“如果女孩子来了月经弄脏裤子,作为男生不应该嘲笑她,可以把衣服脱下来让女生系在腰上,然后去找老师来帮助她。”“对课堂中认识自己的内容最印象深刻,之前看明星杂志觉得自己也想像明星一样又瘦又美,但上课之后觉得其实不一定每个人都是一样的,都可以有自己的特点,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就很美。”等;

在机构进行的多次项目评估中也发现,性教育的开展对学生在生理健康、人际交往、自我悦纳等性教育相关内容的知识、态度和技能水平都有所提升,对大家所担心的“性教育会不会引发孩子更早去尝试”的问题,评估结果也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越早向学生开展科学、系统的性教育学习,不仅可以推迟他们发生性行为的年龄,还可以提升他们在首次发生性行为时采取安全措施的概率。

出于对儿童和青少年健康、幸福的担忧以及性教育实际效果的证实,加深了我们对性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同时,随着机构的发展,我们也收获了很多的来自外界的认同和肯定,包括学生、老师、志愿者、合作机构、政府部门等等,让我们也有强大的认同感和被认同感。

机构从2017年开始尝试对性教育规模的探索,并在近年来形成了以县域为单位的,由300多个县域公益组织和超3000名一线教师形成的合作网络;同时机构在2019年发起性教育双师直播课,也就是借助网络直播平台,由经过培训的直播课讲师远程给学生讲课。在多场景下的探索,让性教育服务规模有了明显的增长,截止到目前,“你我伙伴”以为全国32个省级地区的超300万人次儿童和青少年提供了性教育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老师和我们也分享了关于开展性教育带给他们的变化:性教育不仅仅教知识对于师生关系、校园友好氛围的搭建也有帮助,譬如:

“我是学校德育主任,学生们都很怕我,是属于平时在学校找个学生帮忙扫个地都找不到人的情况。但上完课后,学生们看到我就很亲切,老远的和我打招呼,还问我什么时候再去上课。”

“我是学校的英语老师,在上性教育课的时候发现,很多平日里调皮捣蛋的学生在性教育课上非常的积极和勇敢,也是让我发现这些学生他们在思维、表达上是非常棒的。最惊喜的是,等我再上英语课的时候,这些学生也会开始主动学习英语,虽然一开始跟不上但他们不再是睡觉的状态了,我觉得这是性教育带来的改变,让学生喜欢我也喜欢了我教的其他科目。”

而“你我伙伴”的性教育双师直播课也在今年下半年和重庆某县教育部门合作,在全县100多所中小学校里开展性教育,教育部门也是非常认同“你我伙伴”所以才会选择一起做这样一次合作。类似的县域政府部门的合作,也在随时大家的口口相传变得越来越多。

至于阻力,肯定也会有的,譬如公众对性教育的迟疑、不同地区伙伴对性教育认识不一也,“你我伙伴”影响力有限等等,呈现在工作中就是项目没有办法在更多地方落地。最突出的是“性教育由谁来做”这个问题,申请项目资助时,资助方觉得性教育应该由教育部门做所以拒绝资助;学校管理者担心性教育副作用觉得应该家长来做;家长自己也不会但觉得只要是知识都应该学校来教等等。从实际工作角度我们非常理解公众的迟疑和担心,但从学生发展而言,犹豫真的会败北。如果一定要争论清楚各部门在性教育上的责任界定,这就又是几代学生成长时间。学生并不会因为我们还没准备好而暂停长大,而犹豫可能是让更多的孩子继续重复没有性教育的经历甚至是伤害。

凤凰网公益:“你我伙伴”性教育成长课程具体是如何开展的。比如在课程设计和上课的形式方面,和学校的生理健康课相比,有什么创新之处?

“你我伙伴”性教育成长课程项目是基于《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全面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开发的,相较于生理健康课程会更系统,课程内容涉及生命起源、青春期、生殖系统、性暴力、性别、人际关系等内容,是基于一个与性相关的话题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态度和价值观念。像生殖系统,除了和生物课一样讲解生理构造,还会和学生明确生殖器官与其他身体器官一样,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树立去污名化的态度。

从服务对象上划分,“你我伙伴”性教育成长课程项目针对普校小学生、普校中学生、职校学生和残障青少年划分了不同的授课方式。从上课形式上划分,“你我伙伴”性教育成长课程项目面向普校中小学生又有面授课和直播课两种形式。

在面向普校学生开展性教育时,采用的是“动画视频+配套活动方案”的参与式课堂的形式,课堂需要师生共同完成,老师不能一味的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参与和分享。同时,为了避免授课讲师性教育专业能力不一带给课堂的影响,“你我伙伴”将课堂核心知识制作成学生喜爱的动画视频的形式,就可以确保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场景、不同地区都可以接收到核心知识质量一致的性教育。

而面向心智障碍青少年的课堂则是针对听障、视障、肢体障碍和心智障碍这四个障别开发了适合其需求和特点的课程。像视力障碍青少年学习以触摸为主,我们开发了相应的模具;心智障碍青少年因自身等级不一样,理解能力不一样,所以我们的课堂弱化理论知识更加侧重应用技能等等。

以此形成了一套针对系统、专业、有效的性教育课程体系,同时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

凤凰网公益:您认为在性教育这个领域,我们现在处在什么样的公众认知阶段?

我觉得是“争议”,但先说,这是褒义。

公众对性教育的争议点有,是否要开展性教育?性教育真的不会教坏学生吗?在小学开展性教育还太早了吧?等等。但这种疑问背后可能是看到“性”的下意识反对,是对性教育不了解产生的,也就是,这个“争议”可能不是真的反对。

像“性教育不会教坏学生吗”的问题,很多学校管理者形容这种担心是“叫醒本来装睡的孩子”。但实践中会发现,互联网的普及让学生获取信息更加便捷,网络文爱、私下分享资源等类带给学生的冲击和伤害更大,这时候去质疑科学系统的性教育反倒有一些站不住脚。在色情制品上,性教育会引导学生思考色情制品是什么、其带来的影响,并深入学习要如何处理色情制品。

像部分家长会担心“在小学开展性教育还太早”。从实践中会发现,随年龄增长学生对性会有更强的羞耻心和抵触情绪,这个时候再去给学生树立科学态度就更难,也包括用其他昵称代替生殖器官的说法,也是我们并不提倡的。网络上也有一句话,你觉得孩子还太小,但坏人并不会觉得。

但为什么说,有“争议”是褒义呢。这几年我们去县里面给老师培训,很多县域老师都会说——我就是想来听听性教育,想知道讲什么给学生讲;我们这儿的学生太需要了,你们的课来的正好......相对十几年前,公众对性教育的认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从“谈性色变”到如今至少愿意去“争论”是否要开展,甚至越来越多的人期待性教育的开展,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哪怕是不同性教育机构间在开展什么样子的性教育也会有不一样的看法,包括面向谁、在什么场景、用什么形式、具体教什么内容,其实都存在不一样声音。这些和公众对性教育的认识一样,都是促成性教育议题发展的重要因素。

不过,我们当然也希望大家能够有机会来了解性教育——性教育其实和语文、数学、英语一样,都是教育的一部分——了解性教育之后可能就不会再下意识的反对了。如果已经觉得性教育很重要的家长、老师们也可以随时加入“你我伙伴”,为自己孩子所在的班级申请一节性教育课程,为更多孩子的第一节性教育课连线。

凤凰网公益:在您看来,在性教育的推广方面,媒体和政府还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

政府部门尤其是教育部门是性教育推广的引路人,而媒体是性教育的路灯也是性教育和政府部门的桥梁。

政府多部门合作,在制定具体实施的指导意见,特别是教材研发,课程课时设置,师资培养和激励等方面发挥作用。像近些年来教育部等部门发布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明确了学校开展性教育的责任,2021年11月教育部印发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明确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内容,并明确了性教育具体内容在中小学阶段课程覆盖建议。这些文件的颁布让性教育工作有了明确的落地方向和发展方向。

媒体在倡导公众意识,特别是倡导更多学校和家庭关注性教育的重要性,尽早开展全面科学的性教育。对于破除大众对于性的羞耻感、神秘感,减少性教育的污名化和担忧、误区有重要作用。我们曾在2020年做过一场性教育主题的媒体研讨会,邀请了很多媒体伙伴参与,那场活动提升了“你我伙伴”的影响力。也包括我们有一些县域合作伙伴,每次开展活动都会邀请当地的媒体伙伴参与甚至是报道,报道多了也就引起了当地教育部门、团委等相关部门的注意,也让这家合作机构后续开展更多工作变得更加顺利。所以,如果媒体伙伴愿意,可以多来报道性教育,不单单是性教育专家,可以是参与性教育的机构、学校、社工、志愿者、家长等等,会有很多真实有趣的故事和视角,让公众更全面、立体的了解性教育。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