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林:建立完善的公共精神卫生体系对捍卫健康中国至关重要
公益
公益 > 新闻益事 > 正文

陆林:建立完善的公共精神卫生体系对捍卫健康中国至关重要

“建立健全精神心理问题的预防和治疗为一体的公共卫生体系,是国家长治久安、人民群众享受幸福生活、保持内心愉悦、以及维持社会和谐的基础。”

12月15日,由凤凰网主办、凤凰网公益承办的行动者联盟2022公益盛典线上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以“健康中国与社会心理服务”为题发表演讲,表达了他对建设和完善公共精神卫生体系的倡导和呼吁。

近年来,我国居民的精神心理问题逐渐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根据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全国性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符合诊断的精神疾病的终身患病率高达16.6%,其中抑郁障碍终身发病率达到6.9%,焦虑障碍达到7.6%。而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发展,各类精神心理问题导致的社会问题更是不断浮现。

然而面对日益严重的国民心理问题,我国的社会心理服务能力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陆林指出,当前,我国的社会心理服务能力不足,精神科医生的待遇不高,生存状况也较为艰苦。为了让社会大众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应该加强社会心理服务的人才培养,增加训练有素的精神科医生和心理治疗师数量,由此守护人民群众的精神心理健康,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自动播放

以下为陆林院士演讲全文:

大家好,我是来自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和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陆林医生,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共同讨论关于健康中国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话题。

什么是精神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在成立之初就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我们躯体没有疾病,还需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一个心理健康的成年人,应是在大部分时间处于愉悦的或内心平静的状态,没有持续的心理冲突,并且具有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

《健康中国行动》把心理健康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强调要提高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0%以上,而目前仅有20%左右,同时减缓焦虑症、抑郁症患病率上升趋势。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呢?规律的作息是基础。成年人每天要睡够7-8个小时,希望我们每个人从每天睡好觉开始,共同来保持心理健康和躯体健康。

但现实情况却是我们国家民众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加。据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开展的全国性调查结果显示,精神心理疾病的终身患病率已经达到16.6%,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最为常见,抑郁障碍终身发病率达到6.9%,焦虑障碍达到7.6%。发病率超过了5%,可以定义为常见病或多发病。虽然重性精神病的发病率只有1%左右,并不是很高,但对于我们整个人群来说,患者数量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对于儿童青少年,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调查显示,在6-16岁这个年龄段约有10~20%的儿童青少年患有精神心理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其次是焦虑障碍、对立违抗障碍、抑郁障碍和抽动障碍。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患有痴呆的人数明显增加。有研究显示,在65岁的时候老年痴呆发病率是5%,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快速增加,到90岁时接近50%,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和影响。

另外,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都产生很大的影响。疫情暴发第一年全球患抑郁障碍人群增加近四千到六千万,焦虑障碍增加六千到九千万,尤其是睡眠障碍,增加了一亿多。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和后期,我国精神心理问题也不容乐观。疫情爆发初期,我们在全国调查了5万多人,发现有30%的人存在抑郁症状,一年以后增加至34%。焦虑症状的人群比例是35%,一年以后是32%,有所缓解。失眠的人群最初是29%,一年以后是35%,有轻度增加。另外有职业暴露的一线医务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心理问题尤其突出。

随着社会心理服务需求的增加,我们的医学模式发生了巨大转变。几百年前现代医学还没有出现时,人们信奉神灵主义,100多年前我们的现代医学开始发展,有了自然哲学模式。随着近100年的发展,我们进入生物学医学模式,不仅对抗生素、病毒、细菌都逐渐有所了解,所以我们开始使用一些生物及化学药物来治疗疾病。到50年代、70年代,全球普遍认可医学不光只有生物模式,还有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进入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但现实生活中,医院部分管理政策制定和老百姓对健康的认识,往往还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主要关注患者的躯体健康。需要强调的是,心理对社会、对我们的健康也有着的巨大影响。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社会心理服务能力仍然存在不足,例如有很多医学生不愿意选择做精神科医生,因为精神科医生能力要求高、工作辛苦,待遇不高,但精神科医生对于维持社会安稳,对于解决患者的精神痛苦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儿童精神科,我们国家儿童精神科医生更少,全国不到五六百人,因此需要重视和加强人才培养,增加训练有素的精神科医生和心理治疗师的数量,让社会大众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这就要求提高精神科医生以及心理治疗师的职业自豪感、荣誉感,提高他们的素质能力水平,提高他们对专业的兴趣,提高我们整个社会对这个专业的认可。

在2020年,也就是疫情爆发初期,我本人就呼吁需要建立完善的公共精神卫生体系,尤其是集精神心理问题的预防、治疗和康复为一体的公共卫生体系,是国家长治久安、人民群众享受幸福生活、保持内心愉悦、以及维持社会和谐的基础。但在这方面很多措施的推广仍需要一个过程,来更好的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体系的建设,包括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社会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体系、心理健康服务队伍的建设,最大限度保证人民群众的精神和心理健康。

最后我们希望每一个人都有强健的身体,良好的睡眠,健康的心理,谢谢大家!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