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公益事业在这20年里发展到了一个非常令人欣喜的阶段。不仅是有这么多公益基金会、1000亿的捐赠,更重要的是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行业。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企业家更好地投身公益,在中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2月15日,由凤凰网主办、凤凰网公益承办的行动者联盟2022公益盛典线上举办。御风集团董事长、万通集团创始人冯仑以“民营企业的现代公益之路”为题发表演讲,分享了他所亲历的企业家参与公益的四十年。
在冯仑看来,从1978年中国企业家开始参与公益,到2003年中国颁布慈善公益条例、建立现代公益基金会,民营企业从事公益经历了从“传统慈善”到“现代公益”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了动机、形态、受众三大层面的差异:传统慈善受道德驱使,现代公益由使命和价值观驱动;传统的慈善是个人、分散、随机的行为,现代公益则系统、专业、可持续;传统慈善面向窄化的“身边人”,现代公益面向范围更大的“所有人”。
“几乎是每天,中国都会成立一个新的慈善基金会,目前国内已经有超过7000个公益慈善基金会。这个事业未来会怎么样?我坚信还会有很好的发展。”面对国内公益行业的日渐成熟,专业化、职业化、合规化水平的提升,冯仑表达了对中国公益发展的信心。“未来,我也会和所有的企业家一样,做好企业的同时,积极参与和支持公益事业的发展,用我们的经营活动带动、推动公益事业发展。”
以下为冯仑先生演讲全文:
各位朋友大家好!
很高兴今天能够借着凤凰网行动者联盟2022公益盛典,跟大家介绍和分享企业家参与公益的过往经验、经历,以及我们未来的发展。
在中国,企业家参与公益早在1978年就开始有了。改革开放以后,最早民间企业开始时资金很少,发展规模也很小,行业也窄。在一些领域,虽然这个时候发展刚刚开始,但有的企业在赚了一些钱后,就开始以一种政府提倡和支持的方式,照顾到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比如说,那个时候最著名的就是希望工程。而很多希望工程的捐赠者、支持者,就是最早的这些民营企业。
我个人对此有一些观察。我发现,这个阶段的公益是由经验、道德、情感、地缘所驱动的。比如说,你生在某一个城市或乡村,你童年有某种记忆。于是,你要回馈和报答乡亲乡村。有些企业家会讲,他早年很痛苦、经历很贫困,小时候穿不上鞋、看不起病。有了一点能力以后,就会拿出一部分资金回报家乡,修桥铺路、济危扶困。驱使这种慈善活动的所有动机是传统的道德驱动、情感驱动、地缘连接的驱动。但是这种驱动跟我们今天讲的现代公益是完全不同的。
今天讲的公益,在中国,是从2003年有了慈善公益条例、建立现代公益基金会以后开始出现的。我们有了企业家用公益基金的方式参与公益活动、推动公益事业发展的新阶段。这个阶段大概有20年,前面一个阶段也大概有20年。所以我们改革开放40年,民营企业能够以慈善和公益方式来回馈社区、回馈乡里、回馈社会。
说到这两个阶段,它们的分别也很明显。我们说传统的慈善,它是道德驱动、情感驱动的,另外跟地缘、个人的经历有很大关系,方式主要表现为捐钱、捐物,也是个人行为。比如说某一个人直接把钱捐给村里、捐给乡亲们,来解决一些临时性的急难,例如生活问题、吃饭问题、贫困问题、就医问题、上学问题等等。
那现代公益是什么?现代公益是有非常明确的组织。现在我们有慈善法,有规定公益组织的一些治理模式。比如说,它怎么发起、由哪里来监管,另外它的财务怎么管理,税收怎么减免、抵税。它的专业人员怎么样、薪资标准如何,国家都有规定。
现代公益和传统慈善最大的分别主要有三个:
第一,刚才讲到了它驱动的动机不同。传统慈善的动机主要是道德驱使,现代公益主要是使命和价值观驱使。
第二,传统的慈善是个人的、分散的、随机性的一些行为,而现代公益是系统的、有很好的治理模式,它是依靠专业人员持续推动的长期事业。
第三,面向的人群不同。传统慈善它只面向跟自己发生过关系、有连接的人。比如说,小时候生长的环境,或者是曾经去过看到过的地方。这些捐赠对象跟自身有某种联系,所以相对是很窄的一部分人。也就是说,传统慈善是有钱、有能力的人去帮助那些缺少钱和缺少物质生活条件的人。现代公益的范围就很宽。它不针对特定人群。比如环保,每一口呼吸的空气跟你是不是有钱没关系,跟你住在哪、受什么教育也没关系。环境好了,碧水蓝天,对所有人、对社会、对地球、对人类都是有帮助的。所以现代公益的目标人群、受益人群、资助的人群是所有人。比如我们去阿拉善做环保。资助的对象跟我们之前从来都没有什么生命交集。另外,像壹基金去救灾,地震类的灾害。哪儿出现地震也有随机性,那我们救助的对象跟我们也没有什么生命连接,所以这个就非常不同。公益是对所有人的,并不是说有钱人对没钱的人,和有资源的人对某一特定的、没资源的人。公益受惠的人群范围更宽、更大。所以最近20年以来,企业家参与的公益事业,是我刚才讲到的现代公益事业。
现代公益事业在这20年里发展到一个非常令人欣喜的阶段。从2003年开始到现在将近20年,我们由企业家推动发起的、以公益基金会的形式创设的公益机构已经超过7000家。每年募到的善款,也就是就是通过捐赠收到的资金超过了1000亿人民币。不仅是有这么多公益基金会、1000亿的捐赠,更重要的是它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行业。有做研究的,比如公益研究院,在南方就有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原来招行的行长马蔚华就在做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的理事长(董事会主席)。在北方,北京师范大学也有公益学院,还招收博士。所以在教育、研究、人才方面,已经形成了对公益事业的很大支持。另外,公益事业还有它的法律法规体系,有特定的管理部门。比如民政部门,在管理这些公益慈善基金的注册、登记、年检、评级等等。同时,现在也形成了公益专门的人才教育系统。很多公益慈善基金都在支持专门公益人才的教育训练,让秘书长更多地职业化、专业化。
因为公益事业,它是非盈利事业,已经和其它盈利事业有了很好的区隔,这也使公益事业能够在整个经济成长过程中有一个发展空间和路径。所以今天我们才能看到,几乎是每天,都会成立一个新的慈善基金会,目前国内已经有超过7000个公益慈善基金会。这个事业未来会怎么样?我坚信还会有很好的发展。
在过去20年,公益事业的发展主要由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来驱使。也就是说企业家不仅要关注到自己的股东利益和盈利,同时也要照顾到员工、社区和社会,要对自己更大范围的利益相关者给予关注,同时也要持续地花资源,包括金钱、能力、时间去改善自己周边的环境。这项工作我们叫做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就推动了企业去创设这样一些公益基金会。
未来,二十大在已经明确的“共同富裕”的未来发展方向中特别提到,“要鼓励支持企业家以自愿的方式和量力而行的方式,通过公益基金会的方式推动共同富裕”,也就是把公益慈善基金当成是第三次分配的方法,然后通过企业家的努力,一方面让企业去盈利致富,另一方面使利益相关人通过公益基金得到帮助,使我们的社会先富带后富,整个社会和谐发展、共同繁荣,让中国式现代化得以实现。
从过去40年企业家参与公益的经历来看,我非常有信心。那么未来,对企业家更好、更多地投身到公益事业,我觉得一定会成为一个趋势和更大的力量。我个人在过去20年里,也跟其他企业家一样,也一方面做盈利事业,另外一方面也承担社会责任。我积极参与、发起创设了23个公益基金会,包括大家都知道的壹基金、阿拉善SEE、故宫文化基金会等等。
未来,我也会和所有企业家一样,做好自己企业的同时,也积极参与支持公益事业的发展,用我们实际的经营活动带动、推动公益事业发展。让我们的工作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当中起到推动作用,成为一个积极的参与者。
谢谢大家!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