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稳中有升,中华鲟种群岌岌可危

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稳中有升,中华鲟种群岌岌可危

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10月10日,《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与环境本底状况调查(2017-2021)》正式发布。调查结果显示,2017-2021年期间,长江中下游干流和两湖的长江江豚种群数量整体稳中有升,分布范围有所扩大,但部分濒危鱼类的处境依然堪忧。

2016年底,农业农村部统筹部署设立第二次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2017-2021)(简称“长江专项”)。长江专项于2017年正式启动 ,此次调查距第一次专项调查(1973-1975年的长江六省一市水产资源调查)已时隔四十余年。

长江专项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总牵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技术总协调,联合流域内外24家科研单位和高校,对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的鱼类种类组成及分布、鱼类资源量、濒危鱼类、长江江豚、渔业生态环境、消落区、捕捞渔业和休闲渔业等7个专题开展了系统调查。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杨海乐博士是撰写该调查报告的作者之一。据他介绍,此次本地状况调查的范围是从长江源(楚玛尔河和沱沱河)至长江口约6300km的长江干流,大型一级支流雅砻江、横江、岷江(大渡河)、赤水河、沱江、嘉陵江、乌江、汉江,以及洞庭湖、鄱阳湖等通江湖泊。

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站位设置示意图。受访者供图

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站位设置示意图。受访者供图

调查人员在相关水域共设置了65个站位。在65个站位常规调查的基础上,以20km×20km的网格为采样单元对全流域进行覆盖,共划分出860个网格。

长江历史(2017年以前)记录分布鱼类有18目37科163属443种,包括淡水鱼类378种、江海洄游型鱼类9种、河口鱼类37种、外来鱼类19种。2017-2021年共采集到鱼类323种,隶属20目39科,其中历史有分布且本次采集到的鱼类308种,占长江水系历史分布鱼类总种数的69.5%。

在濒危鱼类状况方面,2017-2021年,在长江中下游及河口区域共采集到中华鲟样本310尾,其中288尾为2017年在长江口采集到的幼体,其余22尾为在中游和下游采集到的放流个体。2017-2021年,在中华鲟自然繁殖的水温窗口期(20.5℃-15.5℃)分别开展了73天、58天、63天、75天和63天的中华鲟自然繁殖调查,5年均未发现中华鲟的自然产卵活动。

杨海乐告诉记者,根据水声学探测的结果估算,5年在长江葛洲坝下游80km江段繁殖群体的数量分别为27尾、20尾、16尾、13尾和15尾。中华鲟自然繁殖群体不但数量在下降,自然繁殖活动自2012年以来也时有时无,种群已岌岌可危。

此外,调查显示,2017-2021年,在长江上游、中游干流段及赤水河共记录到长江鲟603尾,判断均为人工放流个体。2017年开始在长江上游成规模增殖放流后,2019-2021年,在长江上游开展了3次长江鲟自然繁殖调查,发现增殖放流的长江鲟亲本主要集中于宜宾三江口以上江段,部分放流个体已观测到摄食,能较好适应放流水域的环境,但3年的调查未观测到长江鲟自然繁殖发生。

随着长江全面禁捕后鱼类资源尤其是小个体短生命周期鱼类资源的恢复,长江江豚的捕食条件有望逐渐改善。2017-2021年常规水质调查结果显示,长江流域水质总体较好。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李立军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