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掉老人的遮羞布,洗1次澡400块,助浴师彻底火了
公益
公益 > 益行动 > 正文

揭掉老人的遮羞布,洗1次澡400块,助浴师彻底火了

婴孩们身上总有一股淡淡的奶香,有人叫他们“奶娃娃”。

但你知道老人们身上也会散发出一种味道吗?

那是皮肤衰老,角质脱落的生理味道,也是迟暮之年,将见黄昏的沧桑之味。

但还有一股味道,它与生理无关,与精神无关,它明明可以消除,现实中却难以办到。

那是数月不洗澡后,留存于衰老身体上污秽陈腐的气味。

01

老去的味道

你有注意过,家里的老人多久洗一次澡吗?

年轻时,洗头洗澡对我们来说是日常里再简单不过的一件事。甚至于,我们还会细心挑洗发水、沐浴露,将身体收拾得妥当精致。

但很多老人却对洗澡有种抗拒,更准确地说,是为难。

老去后的大脑和行动变得迟缓,洗澡洗头费心费力;老人器官衰竭,疾病傍身,洗澡还潜藏着各种危险。

一是浴室湿滑,老人在里面洗澡很容易跌倒——跌倒已经成为我国65岁及以上老人因伤害死亡的首要原因。

二是浴室空间相对封闭,空气不流通加之高水温和热气,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的老人在里面待久了,易诱发脑梗塞、心肌梗死、心脏猝死。

而对丧失行动能力、卧病在床的老人来说,洗澡更是天方夜谭。

于是,多少老人就这样拖着,哪怕是在热气腾腾的夏天也鲜少进浴室一次。

洗澡成为他们的“大工程”,频率以周起算,有的甚至好几个月才洗上一回。

他们并非感觉不到身体黏腻不舒服,身上气味陈腐难闻。

谁都想要体面,只是无能为力罢了。

但有一类新兴的职业,让老人看到了解决窘迫的希望。

02

助浴师不只助浴

很多人听过助产士,但或许少有人听说过助浴师。

职如其名,助浴师就是帮助洗浴的人,不过他们的服务对象大都是老年人。

尽管这个职业看似是帮人洗澡,但把助浴师做成专业的工作,却有不少门道。

首先是助浴师的工具。

助浴师上门为老人服务,需要准备充气浴槽、水管、塑料套、中药包、搓澡巾、温度计等。

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有条件的助浴机构还会选择从日本进口这些工具。

其次,助浴师并非单单是助浴。

每次给老人洗澡前,助浴师要对他们进行身体检测,主要是量血压、测体温,以确保老人身体状况良好。

对于卧病在床、行动不便的老人,助浴师还要将老人从床上“搬移”下来。

并且,为了避免老人的尴尬,助浴师往往还会附赠一个“陪聊”服务,与老人从家长里短谈到年轻往事。

最后,洗澡过程也有讲究。

给老人洗澡不能先洗头,最好从脚开始洗——以免热水刺激脑血管;

水得从温水慢慢调至热水,让老人脆弱的皮肤有一个适应过程。

在一次次接触中,老人对助浴师的信任和情感也随之增加,因此助浴师很容易培养出“老顾客”。

这时候,助浴师还会接到老人的“其他请求”:帮忙网购、代缴水电气费、购买东西,有的甚至直接交付银行卡密码。

助浴师这个职业应运而生,注定了它所承载的不只是“洗澡”这件事,他们和老人之间也不只是一份“商业关系”。

03

“羞耻布”外

他们更需要什么

有人曾说,医院是一个让你失去颜面、尊严的地方,身体成为冰冷测量的对象,被陌生人观察、检测、“修补”。

所有羞耻心在这个过程中似乎全被碾碎了。

好在大多数人并不是常去医院,“遮羞布”被揭掉的瞬间也并不多,但当人垂垂老矣,失去自主生活能力后,这却不得不成为常态。

事实上,从助浴师进门服务的那一刻起,老人便失去了“自我”,成为了“对象”。

在众目睽睽之下,他们的身体被搀扶或被“搬运”;脱掉衣服,裸露出松弛衰老、斑纹横生的皮肤;每寸肌肤的清洗也需假他人之手。

人类从来无力抵抗自然的衰老和生命的磨损,但更伤感的是,同是被照顾,幼年时理所当然,老后却无法坦然,只觉羞愧。

即便助浴服务中存在种种隐秘的尴尬,但它仍提供着一份,在如今老龄化社会中“稀缺的”价值。

因为在关注精神感受之前,让老人们体面舒服地过每一天,或许更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身体长期不做好清洁,除了散发异味臭味,还有可能导致褥疮、皮肤感染等问题。

为了让老人既能得到干净的身体,又照顾到他们的尊严,助浴师也会想一些办法。

比如尽量安排同性助浴师为老人服务;

在清洁时,用毛巾遮盖老人身体其他部位;

给老人洗澡时拉家常,削弱一单生意的冰冷。

就像北京某助浴机构的创始人李民花所说:“这是一条温暖的赛道。”

除此之外,助浴师帮助的也不仅是老人。

老龄化加重背后,也是一个个独生子女的困境。

或许是没有想到老去父母洗澡不便,或许是没时间、没力气,又或者是性别的尴尬……

某种程度上,助浴师也在成全着那些力不从心的子女的孝心。

04

养老未来在何处

我们频繁关注老人的身体疾病,却很轻易忽视他们生活中面临的具体难题。

从洗澡到出行,从买菜到使用智能手机、家电,这些分散在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有些明显,有些隐蔽;有些被看见,有些仍被忽视。

但看看具体数据,便知道一个更完善、全面的养老行业需要发展得紧迫的必要了。

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以每年1000万的速度高速增长。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2035年将突破四亿,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相关统计显示,截止202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失能、部分失能老人约4000万。

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将越来越多,养老护理行业自然成为新一代朝阳产业。

美团数据显示,2021 年,“老人助浴”“老人洗澡”一类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达 808.06%,“老人助浴”订单量同比增长 1450%。

但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是,每一种服务背后都意味着支出。

北京的助浴服务一次大概在400块钱左右,成都这样的新一线城市也在200块钱左右。

一次助浴,2-3名工作人员开车、自带工具,花费2小时,算下来这个收费其实并不高。

但洗一次澡花几百块钱,有多少老人可以接受?有多少家庭可以接受?

50、60年代拥有退休金,能够接受这种“奢侈消费”水平的老人有多少?

而穷苦家庭、农村家庭的老人负担不起,又该何去何从?

从未想过,人老后,洗澡都会成为奢侈。

市场因利益驱动总会更先进,但市场从来都是有选择的。在市场之外,老去的生活靠什么保障?

但更让人无奈的或许是,哪怕你有钱去担负这种需求,市场却供应不足。

去年5月,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表示,我国对养老护理员需求多达600多万,但目前却仅有50多万名从业者。

社会总爱关注年轻的需求,就连虚拟世界也有人绞尽脑汁去探索,但那些“原始初级”的服务却陷入窘迫境地——养老服务行业的人才缺口已是显著问题。

所幸,老龄化社会不再是一个宏观抽象的名词,它下面的具体问题慢慢得到重视。

今年初,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提到,要支持社区助浴点、流动助浴车、入户助浴等多种业态发展;完善养老护理员薪酬待遇和社会保险政策,拓宽人才培养途径;

前不久,国家卫健委等11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再次提出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紧缺人才培养;

北京多部门也联合出台《北京市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实施办法》,对不同学历毕业生进入养老服务行业,给予4-6万元的奖励。

那些提前步入老龄社会的国家也给了我们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比如日本设立的“托老所”,还有德国的“储蓄个人护理时间计划”。

德国60岁以上老年人占全国人口23%,已是欧洲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

“储蓄个人护理时间计划”是指,年满18周岁的德国人可到养老机构提供各种无偿护理服务,服务时间被存储下来,将来需要被照顾时,可免费享用同等的护理时间。

时间最为公平,以时间为通货,摒弃金钱、权力的换算方式,让所有人公平地享受同等的服务。

这是一个绝不贬值,良性发展的“储蓄计划”,也是值得思考和借鉴的养老模式之一。

路漫漫其修远兮,养老是所有人都将寻求的归宿,却并非是个体足以完成的事情。

它催生出一个行业,形成一个个产业,孵化出众多企业,但最终,它应当成为国家、社会、家庭共同努力的事业。

千里之行,第一步应是真切的关注。

俯下身,去关注那些易被我们忽视,却于他们不可或缺的需求。

出品|益美传媒

作者|海吉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