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特殊少年”:从不出家门到将出国门
公益
公益 > 新闻益事 > 正文

大山里的“特殊少年”:从不出家门到将出国门

大山里的“特殊少年”:从不出家门到将出国门

图为刘子淇和陈籽浩配合完成旱滑训练。 阚力 摄

中新网洛阳3月22日电 题:大山里的“特殊少年”:从不出家门到将出国门

作者 阚力 李超庆

“能看看我们的照片吗?”刘子淇和陈籽浩配合完成一组旱滑训练后,探着头向记者问到。

“看吧,姿势很帅!”得到肯定答复后,两人腼腆地相视一笑,便认真翻看起相机里的照片。看完,两人脸上再次浮出笑容,三步并两步地冲入训练队伍中。

图为三名女滑雪队员进行体能训练。 阚力 摄

图为三名女滑雪队员进行体能训练。 阚力 摄

位于伏牛山区的河南洛阳栾川县特殊教育学校里,生活着逾百位残障少年。他们在此学习生活技能、文化知识,以及体育、打击乐、手工艺等特色课程。

刘子淇、陈籽浩等30多名孩子在这里练习滑雪。多年来,他们先后走出大山,参加多项赛事,斩获诸多奖项。

近日,中新网记者走进这所创建于1985年的特殊学校,走近这群大山里的特殊孩子。

初入校园,环形旱滑道上训练的学生先是投来不解的目光,看到记者不停为他们拍照,很快放下了戒备。

即将代表中国出征第十二届世界冬季特殊奥运会的裴福鑫,也在队伍中,憨厚、纯真的笑容一直挂在脸上。

随着训练节奏加快,裴福鑫出现一次失误,摔倒在地。“栽了个大跟头!”趴在地上的他,首先回头冲着镜头解释,然后拍了拍身上的灰尘,笑着缓慢站起,踉跄几步,又投入训练。

来自大山深处的裴福鑫,8岁时因自闭、智力滞后入校。从与人沟通困难到自信地跟人交流。七年里,他实现了从不出家门到即将迈出国门的跨越。

图为教练为裴福鑫的受伤部位擦拭药水。 阚力 摄

图为教练为裴福鑫的受伤部位擦拭药水。 阚力 摄

2015年,北京取得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举办资格。因地理、气候优势,栾川县具备滑雪条件。一时间,冰雪运动在这里火了起来。

四年后,获悉黑龙江省将举行与特殊奥运相关的冬季项目比赛,栾川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吴拥军给裴福鑫等20余名孩子报了名。

“那时想法很简单,想让孩子们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吴拥军说,当时并不了解冰雪运动,更别提参加体育竞赛,“但再难,也不能放弃走出去的机会。”

学校组建了由退休副校长万清雅带领的教练团队,带着孩子们开启了“南征北战”的冰雪之旅。不少孩子第一次坐火车离开山区,发出“火车是这样?这就是东北?”等叮问。

图为孩子们结束半天的训练后,正在脱卸装备。 阚力 摄

图为孩子们结束半天的训练后,正在脱卸装备。 阚力 摄

体能老师帮孩子们培养平衡力,万清雅则指导他们练习姿势,他要先跟着视频学习,再一遍遍演示给孩子们看。

经过一段时间旱地训练,孩子们开始定期在山里的滑雪场实操。

“一个动作要反复演示才行,口头讲他们很难理解。”万清雅说,孩子们每滑一圈都会让他点评,“不停鼓励,才能避免他们因失落产生厌倦心理!”

“当时并没考虑要取得什么样的成绩。”万清雅说,没想到的是,几年下来,30多个孩子先后走出大山,在第四届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等赛事中,获得60余枚奖牌。

图为两名学生正在归置滑雪装备。 阚力 摄

图为两名学生正在归置滑雪装备。 阚力 摄

比赛之余,孩子们也去了很多没去过的地方,见了很多没见过的东西。万清雅说,在吉林省一个博物馆,孩子们呆了整整一天不愿离开。这也让学校更加坚定带孩子们去更多地方参赛的想法。

“在一次次荣誉和掌声中,这群大山里的孩子看到山外世界。”学校老师金莹莹说,随着眼界的开阔,他们的性格越来越开朗,内心点滴也愿意与人分享,“从自我封闭到阳光自信,他们足以融入社会,像普通孩子一样去拥抱生活。”

学校的奥体中心陈列着孩子们斩获的证书和奖牌,见证着他们从不出家门到将出国门的蜕变,也成为中国特殊教育的真实写照。

图为一名学生向记者介绍他所斩获的奖牌。 阚力 摄

图为一名学生向记者介绍他所斩获的奖牌。 阚力 摄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大约有10亿残疾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各类残疾人总数已达8500万。

吴拥军说,特殊教育学校通过艺术、体育以及更贴近生活的特色课程,帮助他们汲取养分、重拾信心,学会爱与被爱。(完)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