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由凤凰网主办、凤凰网公益承办、九大基金会联合支持的行动者联盟2020公益盛典在北京举行。2020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治理产生深远影响,公益组织也必须面对这种变化,公益与政府、公益与社会、公益与企业之间的跨界合作与创新,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下午的高峰论坛由凤凰网高级副总裁池小燕发表开场致辞。在主题演讲环节,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以及奥运冠军邓亚萍分别用他们在一线的行动和观察,提出了问题,也给出了一些答案。
随后希望工程创始人、南都基金会名誉理事长、联合国可持续金融顾问委员会委员徐永光,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中国慈善联合会监事长、内蒙古老牛基金会理事长雷永胜,武汉当代集团创始人、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第七任会长艾路明,长江商学院管理学教授、副院长阎爱民,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文奎等嘉宾,就公益融合与跨界创新、企业家选择与公益可持续等问题,进行了一番讨论和思想的碰撞。
图:活动现场。
“跨界派”主题演讲 聚焦后疫情时代公益新变化
本次高峰论坛分主题演讲、善学对谈和圆桌论坛三个环节。
凤凰网高级副总裁池小燕作为主办方代表发表致辞。她回顾了过去一年在抗疫路上,中国企业扮演的重要角色,但中国公益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我们的公益环境还非常不成熟。透明公益、国际公益、高效公益、跨界公益……这些理想的公益模式,有一部分还停留在理想中。公众对公益仍有很多疑虑和误解。我们要认识到,好的批评是一种感召、呼唤,背后是一片良苦用心。同时,我们也要加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与对话,得到更多理解和支持。而这也是‘行动者联盟’这一平台搭建的意义”。
图:池小燕致辞
在主题演讲环节,比尔·盖茨通过视频演讲的形式表示,新冠疫情让全球经济陷入衰退,3700万人又重返极端贫困——极端贫困人口在连续20年下降后,上升了7%,且今年《目标守卫者报告》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疫苗接种率从84%下降到了70%。
“新冠疫情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危机,它亟需全球性的应对方案。目前多国正在合作研发针对新冠病毒的诊断工具、治疗方法和疫苗,并将其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
盖茨在最后寄语中国公益,过去十多年以来,中国一直是盖茨基金会不可或缺的伙伴。“进步是可能的,但并非必然” 这个理念激励着每一个 “目标守卫者”。只有同心协力,人们才能赢得这场战役。
图:比尔盖茨视频致辞
国内的抗“疫”力量里,中国医师表现出强大的奉献与服务精神。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通过视频演讲,分享了他对中国医师公益的期望。
图:钟南山
钟南山表示,医疗公益行动不仅是医生在公益活动中的个体行为。很多医生参加公益活动,参加药物捐献,单纯由医生医务人员或者护士参与是远远不够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把“共建共享”作为建设健康中国的基本路径,指明了健康中国的实现,需要多方力量参与。
疫情当中众多女性医护人员冲锋在前,发挥着“她力量”。在后疫情时代,如何让女性公益人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价值,更好地参加社会的事务,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点和能力,奥运冠军邓亚萍以“一线的公益参与者”身份进行了观察,并做了题为《2020年女性公益参与的新变化》主题演讲。她认为,今年的女性公益事业中最核心的一个词,叫做“被看到”。
她表示,过去的女性公益多以女性为目标群体,女性身份很大程度上集中在两个身份:一个是妈妈,一个是妻子。而今年的诸如“月经安心计划”、“卫生巾互助盒”计划等,女性不再仅仅等于“妈妈”,不再仅仅等于“妻子”,女性自身的其他需求同样被看到。
“但这还不是重点,今年我深深感受到,以女性为主角、以女性为发起对象的公益活动,以及公益事件,更加地风起云涌。”
此外,邓亚萍还提到过去做公益大部分的新闻主角都是名人,如今借助新的传播方式,很多年轻女性成为了传播的主角;又或者她们让更多以前无人知晓的故事,让更多人知晓。
图:邓亚萍致辞
“善学”对谈:公益新兵老将共论公益发展趋势
随后的善学对谈环节,对于新冠疫情之后,公益慈善领域未来趋势,北京蓝图公益基金会创办人、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进行了一番讨论。凤凰网副总编辑、女童保护基金发起人、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孙雪梅担任善学对谈环节主持人。
图:善学对谈。
北京蓝图公益基金会于2019年成立。作为创办人,龙永图讲到自己涉足公益的偶然机缘。当他还是一名西部少年时,得益于国家培养,有幸前往英国留学,从此心系更多的西部儿童教育。
“那个时候,老百姓勒紧裤腰带把我们送到国外留学,所以我对这件事念念不忘。后来我们的工作有了成就,比如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举办博鳌论坛,别人向我表示祝贺时,我都说这来自于国家的培养。”
为此,他希望以基金会的形式,将自己的讲课费、演讲费乃至更多的企业家捐赠,用于开阔西部地区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具有博大的胸怀、开放包容的格局。 “所以就想到了看海(注:海洋公益研学活动)。我20多岁才看到大海,到现在还记得当时激动的心情,但西部很多孩子直到二三十岁还看不到海,所以我想用这个基金会组织西部地区穷困的、优秀的学生到海边看海,学习海洋知识,加上近年国家也特别提倡要让中国成为海洋大国,所以我就办起了蓝图基金会。第一年,我们组织了好几百个西部地区的孩子到厦门、博鳌、宁波、青岛去看海,效果非常好,他们看海后写的感言让我感动,觉得自己做对了一件事情。”
对于基金会未来的发展规划,龙永图希望他栽下的“看海”这棵公益小树苗能够长大,带动更多人“种树”,“种下更多的小树”。他也希望通过各基金会之间的交流、良性互动,使得公益成为社会习惯,人人都可以做公益,社会的公益事业才会真正有意义。
图:龙永图
相比于刚进入公益圈的“新兵”龙永图,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已经是公益老将了。
回忆起当年刚从商界跨到公益界,马蔚华直言在壹基金做理事长期间,也曾遭遇过批评、质疑甚至攻击。他坦承当时很气愤,但气愤之余也在深思,“人家都是问你的钱弄到哪里去了,那是一分一分、一块一块捐来的,人家有权了解这个钱的去向。”
也正因如此,马蔚华认为,中国的基金会需要提升透明度,需要让公众知道管理得如何。借助于曾经在金融系统工作的经历,马蔚华开始用现代企业和上市银行的管理方法,来管理壹基金,通过内审、外审、信息披露,让大家知道善款的去向。
“壹基金就像上市银行,人家可以知道你的钱到哪里去了,用市场的原则配置公益资源。”
2015年11月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成立,马蔚华执掌的这五年中,深圳国际公益学院一直致力于成为引领财富向善和社会进步的精神家园,成为现代慈善家和慈善专业人才成长的黄埔军校。
面对“如果您再执掌下一个5年,有什么样的规划?”的问题时,马蔚华表示,公益学院未来五年还要培养社会企业家,要让企业家既为社会创造好的产品和好的服务,还要让他们努力奉献,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让世界更美好。
“公益是什么?是大多数人的利益和福祉”,马蔚华认为,解决这些不仅要发挥传统公益的作用,还要动员企业家,要把企业家培养成为社会企业家。社会企业家就是有社会责任感,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的企业家,推动解决社会问题,推动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的力量。
图:马蔚华
圆桌论坛:公益人、企业家共探企业公益融合创新
在由中国发展简报与《公益慈善周刊》联合安徽益和公益服务中心、北京协作者、长沙市爱乐社工服务中心、成都汇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福建鹏辰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甘肃兴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广西爱心蚂蚁公益协会、南昌益心益意公益服务中心、陕西妇源汇、上海复恩社会组织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上海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四川海惠助贫服务中心、云南连心共同开展的《疫情下公益组织的挑战与需求》调查中,14%的公益机构表示疫情对其发展影响很大,机构将难以为继。
对于在后疫情时代,公益组织和企业、公益组织和政府、公益组织和社会以及公益组织和公益组织之间如何创新发展的问题。希望工程创始人、南都公益基金会名誉理事长、联合国可持续金融顾问委员会委员徐永光,中国慈善联合会监事长、内蒙古老牛基金会理事长、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理事雷永胜,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文奎就“公益合作与跨界创新”展开了对话和讨论,凤凰网总编辑邹明任圆桌论坛环节主持人。
图:圆桌论坛《公益合作与跨界创新》
徐永光认为,今年公益机构虽然受到疫情的冲击,但与中小企业面临的破产潮、倒闭潮相比,仍可对公益机构现状持乐观心态。
对于如何让公益造福社会,公益和商业有效地融合、发展和创新?
徐永光认为,市场化是最终极的互联网筹款状态。此外,中国人的传统慈善意识很强,个人求助激发了人们的恻隐之心,但公益并非如此。“公益还隔了一层,不是只给个人钱,而是去解决社会问题,并且有些有专业性。”
徐永光称,动员公众参与公益需要把热情参与的捐款人通过公益转提升为理性捐款人,让捐款人从中获得成就感。例如希望工程一对一救助案例:通过捐款让孩子顺利上学,并且改变了孩子的命运,看到了孩子的成长,捐款人就有一种成就感,参与的热情就会越来越高。因此现代公益应追求互为需求、互为供给、双向受益的目标。
图:徐永光
相比于徐永光对公益机构现状持有的乐观心态,雷永胜则表示,对于家族基金会来说,疫情对于各家企业冲击比较大,“所以还是喜忧参半吧”。
图:雷永胜
雷永胜还提到,老牛基金会从成立起就坚持一个理念:无论是做生意还是做公益,如果所在的行业没有发展起来,自己一枝独秀是不可能的。“我们一直把行业推动作为基金会的主要业务领域,而这当中主要是对人才的培养。”
“中国家族基金会相比于国外的家族基金会,无论是资金的体量、专业化、职业化,还是国际化程度, 都是有很大差距的”,雷永胜提到,如果家族慈善要想发展,民营企业一定要发展起来,创造良好的民营企业生长的经济社会环境。
“我希望中国的家族基金会能够大力发展起来,以一个点推动一个面,让所有的财富家族能够财富向善。”
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文奎则特别强调公益和商业的合作边界问题。
图:刘文奎
“公益的目标是解决社会问题,自己没有资源,所以所有的资源来自于商业,来自于政府,来自于公民,所以公益组织要动用一切可动用的资源解决这个问题,和商业的合作是不可避免的。但商业部门跟公益合作时,建议一定不要抱着利用公益的心态,以有利于实现公益组织的公益宗旨为底线。”
第二场圆桌论坛由凤凰网全国营销中心总经理郝炜主持,武汉当代集团创始人、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第七任会长艾路明,长江商学院管理学教授、副院长阎爱民,海尔集团首席品牌官王梅艳、中英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副总裁马旭,就企业家的选择会如何影响一家企业的发展战略与方向,当商业与公益“联姻”,如何发挥商业企业在效率和创新方面的优势,以协助政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等问题,进行了一番思考与讨论。
图:圆桌论坛《企业家选择与公益可持续》
对于如何把公益和商业结合得更好,艾路明感慨,过去的一年经历了许多,把环保、公益和商业完全结合的案例有很多,这不是一个平衡的问题,是一个完全结合的问题。
艾路明直言,他们需要把商业、科技等领域的各种创新能力运用到环境保护的公益行动当中,又通过这种环境保护的公益行动,积累了不少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并且学会了把商业手段运用到环境保护的公益行动当中。
图:艾路明
在阎爱民看来,好的企业是能够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共赢的,在盈利的同时履行切实企业社会责任。他表示,希望社会能够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使得真正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被社会和公众所认可和支持,从而促进企业的盈利,实现良性循环与发展。
图:阎爱民
“当商业伦理和道德出现问题,商学院到底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阎爱民认为,多数商学院在授课时都是围绕 ‘竞争’,教育学生如何在竞争当中取胜,这样单一的教育理念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导致唯竞争论的偏差,这是商学教育中存在的弊病。
公益是长江商学院极为重要的基因,阎爱民介绍,长江商学院以致力于为中国培养一批具有全球视野与担当、人文关怀及创新能力的世界级企业家及商界领袖为目标,持续为来自公益组织的学员提供奖学金,希望他们与企业家校友一道,共同推动社会创新与发展。
作为一个组织理论学家,阎爱民还指出,待疫情结束之后,通过什么样的组织手段和措施在企业和社会层面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公益热情是所有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对疫后新扶贫阶段和“双循环”环境,艾路明认为,未来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可持续性的目标,现在的企业,环境保护毫无疑问是最可持续、最重要的目标。随着“两三理论”的进一步推广,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开始实践,提升运营效率的同时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作为企业的代表,中英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副总裁马旭表示,自2009年发起“星星点灯·关爱留守儿童计划”至今已有11年,要让留守儿童从原来的被人关爱感觉到可以去关爱别人,对他们的思想有一个很大的转变。而“星星点灯”在企业内部也起到非常积极的效果,“中英人寿成立十七年,其发展一直得益于企业文化,而落地和支撑就是‘星星点灯’的活动。”
图:马旭
王梅艳则具体介绍了海尔的“人单合一”的模式驱动组织,让公益能够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因为公益可以提前去规划,但也很多时候都是临时发生的,没法提前预测,就像今年的疫情一样”,王梅艳表示,海尔能够做到快速响应,及时地给疫区送去物资主要是得益于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先生提出的“人单合一”,人是指员工,单就是用户价值,怎样让每个员工创造的价值和用户的价值统一。打破原来的科层制,让企业变成灵活的平台+小微的组织。
图:王梅艳
后疫情时代企业,企业面对新的大的环境,既要持续创新,保持企业高质量的发展,同时又不忘回报社会。王梅艳认为具体主要是三点:首先是生态化,企业不应该成为一个封闭的体系,而是应该变成一种开放的生态,能够实现大家在上面共创共赢,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是常态化,做公益一定不是一时的,因为有突发的疫情,必须被奠定一个常态化可持续发展。最后就是全球化,作为全球的命运共同体,大家必须一起关注整个生态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