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锦萍:慈善会有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基金会|追问99
公益
公益 > 新闻益事 > 正文

金锦萍:慈善会有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基金会|追问99

2020年第六届99公益日落下帷幕后,在筹款额等方面明显加剧的“马太效应”引发各方热烈讨论。在此背景下,爱德基金会传一慈善文化基金、方德瑞信、凤凰网公益、公益资本论、易善数据、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在9月17日联合举办了“在数据更深处追问99公益日”线上专题讨论会,邀请实务界代表与专家学者、媒体观察员等共同参与讨论。

本文是专题研讨会圆桌二“反思99公益日——来自观察/研究者的声音”第三期的文字实录。在分享中,发言嘉宾围绕如何看待99公益日的价值、如何看待腾讯公益平台的公共责任、如何看待慈善会“入场”99公益日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主持人:

黄英男,资深公益观察员

嘉宾:

张 媛,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秘书长

卢玮静,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教授、北京七悦社会公益服务中心主任

金锦萍,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导,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

黄英男:谢谢卢老师。下面有请金老师。金老师你对99公益日可以说是历年来都有很多观察,在此想听你给我们分享一下,在你过去这些年的观察下以及看到今年慈善会的数据情况后,你有什么样的一些发现?

金锦萍谢谢主持人,也谢谢坚持到现在还在听会的各位嘉宾和观众。

一、一线机构的发声令人欣慰

我首先讲讲我的感受。从刚才听会的效果来讲,反而是来自一线机构的发声让我感到很欣慰。无论他们是否继续参与99公益日,都有自己独立的观察和思考,这个其实比我看到的前几年99公益日的那些基层的民间NGO、草根组织或社会组织更为理性,所以我觉得在这点上要为刚才第一部分圆桌的发言人点赞,无论是参与者还是不参与者都是很棒的,而且很理性地去看待慈善会的入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很欣慰。

二、“99公益日”是公益嘉年华

其次,我想谈谈应该如何看待99公益日。这个问题其实在我早先的文章里面已经写过,我是把99公益日当成一个“公益嘉年华”来看待的。但是,整个公益生态不能仅有“狂欢节”,还要有更日常的公益项目和公益活动。从这意义上来看,如果你把它看做是公益嘉年华,就会发现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样一种狂欢节形式让更多的公众关注公益、关注慈善,这是非常难得的一次机会,让全社会包括媒体的眼光,包括很多大流量的自媒体都能够来关注这个话题,这是整个公益领域面向社会、面向公众的集体亮相和展示。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一定不要把99公益日仅当作是个“筹款节”,或者说只考虑怎么去抢腾讯的配捐。大家注意到没有?其实随着公众募捐额的增大,腾讯的配捐比例在下降。比如说,今年公众募捐额已经达到20多亿了,和配捐加在一起总共是32个亿,比去年总共增加了5个亿,增加的部分全部是公众募捐部分,腾讯的配捐和企业的配捐实际上都没有增加,这增加的5个亿都来源于公众。所以,单笔捐款的配捐额在下降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整个基数在增大。可以看出今年的99公益日在撬动公众募捐这一块是超过往年的。

三、如何看待“慈善会入场”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的数据里选了慈善会全面入场这一视角,其实我在首日观察的文章中就讲过这个问题,从去年以来慈善会已经开始表现抢眼了,不是今年才抢眼的,应对疫情的时候慈善会系统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从整个数据出发,也是易善提供的数据,在疫情应对中,募集资金的绝大部分也是由慈善会系统募集的,从这意义上来看的话,99公益日只不过把这个现象又重复了一遍。所以,慈善会不是突如其来或者说刚刚进场,其实一直在那里,只不过没有通过99公益日这个平台表现出来而已。

那我们到底如何去看待慈善会?很多人把它看成是官办机构,我不太认同。其实一直想问大家,到底什么是官办慈善?如何去判断官办慈善?基金会里也有许多官办慈善。这就涉及到对官办慈善的界定问题,慈善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不是铁板一块,中国的慈善会在地方层面其实有些已经改革了,有些地方可能还是固步自封,不能笼统讲慈善会的相关数据就体现出对民间资源的挤压,这个判断是不能简单做出来的。在数据中如果单单把慈善会体系的数据拿出来,要去看慈善会到底是不是在当地扮演了联合劝募机构的角色。从这个问题出发,如果再对数据进行细分,会看到募款较多的这些慈善会体系,实际上底下挂了大量的公益项目,这些公益项目是其他的慈善组织或者公益组织及一些草根民间组织与慈善会合作的结果。此外,还要关注慈善会后续以什么方法来执行捐款,可能不是简单地把资金发放下去,而是也需要找到执行伙伴;而在执行伙伴中,依然要去观察这些社会组织到底能不能够成为慈善会很好的合作伙伴。

四、慈善会有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基金会

其实多年来我一直担心什么呢?是县级以下的社会组织到底有没有真正培育起来,即多少社会组织可以在这个层面真正做社区化的服务,惠及到民众?这其实是要反思整个社会组织领域。中国这么大,其实一定要建构起以社区服务为目的的社会组织。这里讲到的社区不是空间的概念,更多的是一个价值共同体的概念,可大可小,有可能小至一个住宅小区,大到一个省都可以包括。那么,为什么要强调资源的社区化呢?实际上,这意味着大量的本土化问题需要通过募集本土化的资源、以本土化的解决方案来解决,这是慈善得以可持续的非常重要的原因,而不是说通过虚拟网络、或者讲故事的能力募得资金。这恰恰是跟我原先的判断是吻合的。如果按照目前的方法来发展将会看到什么现象?大量的慈善会会入场,甚至市县的慈善会被纳入到各省的慈善总会体系里面,在99公益日会出现什么?可能就会出现慈善总会为主力军的各地“诸侯争霸”的局面,即将各地的慈善会打造成各地联合劝募体,甚至会要迫使慈善会不得不按照慈善法的相关规定,按照腾讯公益所确定的规则去活动,包括信息公开,以及跟很多社会组织合作时候也要符合目前慈善法及配套制度的规定。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会发现什么呢?十多年来,我一直在强调慈善会改革,呼吁了很久,许多学者也呼吁、也做政策倡导,但是成效非常小。今天我们会发现,当慈善会进入99公益日之后,它按照市场的机制去竞争,成为本地大量社会组织的联合劝募平台,通过这个方法其实是在迫使慈善会变成社区基金会的雏形。那么,我们会发现什么问题?99公益日实际上会促进各地社群社区的构建,从这儿出发,我倒是觉得我们应该把心态放宽、放平和一点,面对慈善会的改革,可能通过这样的竞争方法真的会带来一些变化,这是我在接下来会继续观察的部分。以后慈善会如果真的按这个方法去发展的话会达成什么效果呢?或许会发现在劝募主体里的一些市区县的慈善会将被吸纳到各省慈善会的系统内,这是它的一个特点。

还有一方面,比如说,我发现很多跟公募基金会合作的社会组织(自身没有公开募捐资格)在99公益日中会转向了与慈善会合作,这就值得我们反问:那些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基金会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当慈善会有自有资金可配资并能为大量民间组织提供募捐渠道的时候,那些仅仅以提供公开募捐渠道为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公募基金会将面临重新洗牌的可能。这些基金会是要反思的:你怎么去吸引这种战略合作者?如果配捐能力真的不如慈善会,那还有没有其他的核心竞争力能使得自己与合作伙伴粘性增强?

也看到很多留言,很认同的就是不仅要关注资金的入口,更要关注资金的去处。去处是什么意思呢?意味着在目前30多亿资金几乎尘埃落地的情况下,要看资金通过劝募主体将流向哪里。这不光是领域的问题,更重要是,这些执行机构的主体是什么?我不太愿意用这种体制内外的方法去甄别,更愿意看到的是,首先在社会议题上的选择方面能真正解决社会问题;第二要看到真实的公益项目研发能力和执行能力。由此看出,下一步这个领域要做的工作很多。大家不妨用专业的眼光去看待资金的去向问题。

还是回到我一直关心的问题上:我们如何去看待中国当下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我认为慈善会本来就处在政府和民间中间,不能把它简单看成是官方,因为从我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慈善会无论在人事方面,还是在资金来源、办公地点等很多方面,其实跟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没有什么关系,很多慈善会的领导的确是从各地民政部门退下来的官员,但是他进入慈善会之后主要是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的,按照现在组织部门的规定,他是不能从慈善会获得任何报酬的,其实他们也是抱着志愿服务精神来的。由此看,慈善会就是处于官和民之间的一个桥梁,至于说离官更近一点,还是离民更近一点,取决于怎么去跟它合作,如果更多的社会组织能够跟慈善会合作,讲解社会组织的规范、对专业化的理解、专业化的运作,促使慈善会按照民间公益项目运转模式去做,促使他们做得更专业也更符合社会需要,可能就会离民更近一些。这样的桥梁是不能够轻易丢弃的。

五、“99公益日”是慈善组织展现自我的机会

因此,我不太同意慈善会入场就引起一片哀嚎。我觉得,应该是提供公开募捐渠道的基金会该多思考。无意外的话,明年腾讯还会办99公益日,像刚才有机构已经选择放弃继续参与,不参与的原因包括他们已经建立起很好的月捐制度。为什么月捐制度会比99公益日表现得更有优势呢?因为前者构建了持久稳定的支持群体,是一种价值观的共享,跟通过嘉年华、运动式的募捐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说运动式的募捐有时候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月捐制度受到客观因素影响很小,它能够使得一个组织非常有底气地去做长期的发展战略。因此,我觉得有些组织已经选择这样更好的方法去获得可持续发展资源,这是非常好的现象。

当然,也不要放弃99公益日。大家如果放平心态,重新打量99公益日,就把它看成是一年一度的公益节,在这个节日里所有的慈善组织把自己最抢眼的项目拿出来展示,在展示过程中去赢得固定支持群体之外的其他新的支持者,这不也是很好的事情吗?以此来看,我倒觉得有月捐制度的公益组织不妨用更轻松的状态来参与99公益日,不必要花很多精力去研究怎么套捐,仅当成是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而所有的公益组织在展现自我的时候,首先,可以不只是展现自己有多美,而是告诉社会我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第二,我发现了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方法;第三,你们认不认同这个方法?认同我的话请加入我们,无论是捐款还是做志愿者,甚至只是一个关注都很欢迎。如果可达成这样的公益文化,不就是我们所期待的人人可公益吗?因此,就将99公益日当成行业内的所有公益组织的集体亮相,向公众来展现,平时缺少这样的机会,借助公益节并放平心态,最重要的是在游戏规则中倡导自己最引以为傲的那些东西。

对公益组织来讲,我们更引以为傲的是什么呢?在竞争过程中保持自己的优雅,保持对规则的遵循,保持契约精神,这样的精神如果能够展示出来,对公众的撼动会更好;而不是像现在有些组织那样,不择手段地去套取资金,在我看来,这种手段和目的是完全相背的,你一旦选择这种路径的话,对不起,你已经和公益无关了。

六、腾讯的担当与公共平台的公共责任

最后做一个小结:我们怎么看待腾讯?其实腾讯这些年来很不容易,顶着这么多挑剔的眼光和责难还在继续前行,不断增加资金。众所周知,腾讯只是一个互联网公司,一个商业公司能做到这程度很不容易,甚至腾讯在99公益日这3天把所有商业团队的后台都拿出来支持了,这对一个商业企业来讲的确已经尽力了,但是,为什么我们还有权利去批评?逻辑在于,一个商业平台、互联网平台,即便是私人企业搭建的,一旦具有公共性,所做的事具有影响力,包括从中撬动公共资源,制定游戏规则,就已经不仅仅是一对一的合同关系了,它在行使的是国家之外的另外一种权力,这种权力已经超过了私权力,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公众和政府对它的要求都会比较高。这就是互联网平台的公共责任问题。因此要么不做,一旦搭建的平台成为公共平台,这种公共性已经卷入了将近半个亿的人群在三天一起狂欢,在这种情况下,肯定不能再以商业企业来辩护。

所以,对于腾讯提供的平台该褒奖褒奖,该赞美赞美,该感谢感谢,但还是要有所期待。这种期待恰恰是大家意识到互联网平台本身的公共性,而这种公共性唯有以公共责任予以应对和回应。所有个体,无论是捐赠者还是劝募机构,或者只是点了在看的旁观者,都受到了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得共同制定规则,这种规则能不能在三天的游戏规则里体现出来并不重要,但是我们要参与到这个过程中,这里面就包括了我们的期待和批评。今天的会议之所以有意义也在于此。

我觉得有些内容可以沉下心来再继续去研究。要感谢易善数据和方德瑞信团队所做的数据分析,尽管数据分析中好多数据我觉得还可以再仔细进行甄别,甚至我也的确比较反对直接用一种身份上的差异来得出一些武断的结论,因为社会本身的复杂程度、多元程度远远超过了二元对立思维所能够解释的问题,而我们又在发展过程中,中国目前的政府和社会的关系体现在方方面面,在公益领域也不例外。大家可以抱着理想主义色彩去批评,但是我们更应当抱着现实主义的态度去改变。

好,谢谢大家,我就讲这些。

黄英男谢谢金老师,你时间卡得非常好,正好也到了讨论会结束的时间。金老师为今天的论坛做了很好的总结,我认为无论任何资源,只要是像刚才所说的那样,是合理合法自愿地进入公益领域,那么我们都非常乐见其成,无论是99公益日还是其他公益活动都乐见很多资源和参与方进来,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期待各个参与方,包括执行方提供更多透明数据和透明资讯,便于所有参与者和围观者真正了解资源背后的流向。说到底跟各位参与者提的想法是一样的,专业性的提高是我们最终希望看到的结果,能够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谢谢大家。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