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梅:未成年人性侵立案证据难找,建议建立报案即立案制度
公益
公益 > 新闻益事 > 正文

张雪梅:未成年人性侵立案证据难找,建议建立报案即立案制度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雪梅

5月18日,由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凤凰网公益联合主办2020年“女童保护”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雪梅在座谈会上进行了发言。

张雪梅表示,未成年人性侵案件只有立案,才能进入司法程序,否则“孩子的权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障,犯罪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打击,就可能造成‘女童保护’两份报告上提到的性侵持续时间长,还有受害人多的问题”。

而未成年人性侵立案最关键的问题既涉及到立案制度本身,也涉及到证据的问题。 张雪梅认为,具体包括以下四点:

第一,性侵案件,尤其是儿童性侵案件,往往发生在非常隐蔽的情况下,除了当事人的陈述证言,很难有其他的证据佐证;

第二,未成年人不了解证据保存的重要性,导致没有及时保存下证据,比如洗澡,扔掉衣物等,导致证据的遗失。尤其是发生在熟人之间的作案,持续时间长,办案时可能已经是几年以后,关键证据不可能再获得;

第三,作为一般公民,尤其是作为未成年受害人,他很难获得足够的证据,或者再去重新取证,证明犯罪的发生;

第四,报案时低龄儿童的证言采信问题,张雪梅认为需要专业的认定,“不能说主观地认为他是低龄幼童,不具有表达能力,否认他的证据效力。只要待证的事实和受害人他的年龄跟精神状况相适应的,他的作证具有法律效应,证明犯罪事实存在的话,应当得到立案。”

鉴于未成年人性侵案件的特殊性,张雪梅建议,参考拐卖案件的“报案即立案制度”,建立性侵儿童的立案标准。

女童保护基金

2013年以来,全国各地曝出多起14岁以下女童遭遇性侵案例。2013年6月1日,全国各地百名女记者联合京华时报社、凤凰网公益频道、人民网、中国青年报及中青公益频道等媒体单位发起“女童保护”公益项目。2015年7月6日,“女童保护”升级为专项基金,设立在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下。2018年3月,“女童保护”团队宣布成立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非公募),公开募捐继续与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合作。“女童保护”以“普及、提高儿童防范意识”为宗旨,致力于保护儿童,远离性侵害。

截至2020年3月底,“女童保护”已在全国31个省份相继开课,培训志愿者数万人。通过与地方妇联、教育局、团委等部门的合作,培训当地教师授课,使得儿童防性侵教育覆盖面大大拓宽,覆盖儿童超过372万人,覆盖家长超过59万人。此外,还定期进行线上培训和讲座,目前各个平台上已有数千万网友参与。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