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大病求助网络平台的困境,是否有解决办法 | 凤凰网公益沙龙
公益
公益 > 新闻益事 > 正文

个人大病求助网络平台的困境,是否有解决办法 | 凤凰网公益沙龙

今年10月,爱心筹、轻松筹和水滴筹曾联合发布《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自律公约》,但被曝光的负面让这个行业陷入争议漩涡。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的本质是什么?如何促进求助平台良性发展?12月23日由凤凰网公益主办、爱德基金会传一慈善文化基金联合主办的公益沙龙上,来自公益界、学术界、法律界的专家代表畅所欲言。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指出,在政府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监管之前,行业自律是个人大病救助平台走向健康发展之路的一种弥补措施。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社会公益研究中心主任陶传进解释了公益募捐和个人求助的区别,并提出第三方机构介入促成的选择机制能够刺激平台对自身运作制度不断改进和发展。

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创始人、秘书长刘正琛认为慈善组织捐赠与企业商业众筹存在逻辑差异和权益冲突。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公益慈善与非营利法治研究中心主任马剑银则建议,商业企业可以通过与公益组织合作将个人求助平台的运作模式变得更加多样化。

以下为针对此观点,现场嘉宾的观点实录:

凤凰网公益:今年10月,爱心筹、轻松筹和水滴筹曾联合发布《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自律公约》。如今,相关平台接连被爆出负面声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有办法避免吗?

陶传进:当下社会公众非常关注水滴筹事件中的求助信息造假问题,即信息对称应该如何保障。但在此外,还有一个要点是我们需要能够分得清楚的,这就是公益募捐和个人(互助)求助的区别。

第一,我们所讨论的水滴筹等平台是求助性质的平台,这种平台并非是公益性质的,从法律层面上来说不是,从运作逻辑上来说也不是。对于身患重病的个人来说,通过这个平台所提供的信息展示与支付工具,主要目的是想要从信任他的和愿意给他钱的人那里筹集到治病钱,这是个人人互助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平台发挥的作用。既然这个平台不是公益性质的平台,那么这就没有到需要用规范公益组织的信息披露的标准去规范平台。

第二,在平台中进行捐赠的人,他们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在公益捐赠平台中,捐赠者的意愿、受助者的情况和执行项目的机构都需要符合公益慈善的运作原则,现实中的做法一旦不合符这个原则,会让捐赠的公众非常的愤慨而爆发信任风波,这还有产生法律责任的风险。

而在个人求助平台中,平台因为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信任风波,引起的不是公益慈善方面的法律责任,而是因为平台的运作与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的平台用户产生失望与厌恶,从而刺激用户选择其他平台,这是一种选择的机制。

第三,为了促进这些个人求助平台的信息对称,目前还缺少两类要素。一类是政府部门继续发挥管理的职能,理清管理的职责。而另一类就是缺少促进信息对称的第三方评价机构,第三方机构可以在将信息经过专业的解读后将关键信息更好地呈现给双方,这将有助于平台的公开透明,从而促进用户能够在之前就进行选择(平台),而不是在发生危机后再进行选择。第三方机构所促进的选择机制,能够促使平台对自己的运作制度不断进行改进和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社会公益研究中心主任 陶传进

金锦萍:所有事情要想发展必须得有所限制,个人求助信息平台要想走向健康发展之路,在政府没有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其监管之前,行业自律不失为一种弥补措施。而且这些企业愿意加入到行业自律里,就表明在这个行业里还是存在比较好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行业自律有它一定的替代性功能,但完全依赖行业自律的话,我个人比较悲观。

陶传进:相比于行业自律,我倾向于去讨论企业自律。企业自律并不是靠自我约束的品德,而是靠企业竞争的机制。当下的个人求助平台发展参差不齐,运作水平也有很大差异,其实是在面临重要的发展抉择。一方面企业面临的是同行竞争,另一方面企业面临的是用户(捐赠个人)选择。

所以,如何促进企业自律,让企业寻找到为自己发展负责的路径就很重要。目前可以考虑制定两个标准,其中一个是政府部门发挥管理职能的运作秩序,另一个是第三方机构如何发挥促进信息透明和社会监督的运作秩序。

金锦萍:目前各类个人求助信息平台之所以出现这么多问题,应该将其放进整体社会环境再分析原因。我们不是说要去指责水滴筹如何,而是当社会有机制需求去解决社会问题时,我们要做到利益衡量。从某种意义上讲,目前最应该探讨的是,如何让这些个人求助信息平台健康地发展下去。

凤凰网公益:公益慈善组织合作能否成为水滴筹等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摆脱目前困境的一条路径?

刘正琛:这是个特别好的问题。作为商业公司在面对其他众筹公司竞争,是否也应该跟进,因为没有人求助就没有用户量,市场估值就会下降。如果与公益组织合作,事实上也存在一个比较大的矛盾点,公益组织要求要对患者进行经济状况审核,这需要时间周期。

作为公益组织,我们不能把钱直接拨到患者个人账户。经过公益组织审查后,如果患者确实需要救助,我们却暂时没有足够资金,就可以动用流量资源帮助患者筹划。公众捐款属于限定性用途的公益捐款。在前端审查到后端拨款以及资金归属所有权方面,慈善捐赠和企业帮助患者发布信息获得个人赠予存在非常大的冲突。

有些众筹平台有点类似混合营业,所以我们在与一些众筹平台特别商业众筹平台签订协议的时候,协议里明文规定公司可以随时改变协议条款,但是并不告知公益组织,公益组织需要自己去上平台看。事实上作为商业众筹平台,其逻辑和公益其实存在许多差异。

金锦萍:水滴公司下设好几个板块,其中有个人求助信息平台,也有保险商城。大家诟病比较多的就是“地推人员”为什么如此在乎上线人数和流量?因为他们有考核指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并不认为这个方式不对,这恰恰是我们社会创新的一种。

那么做个人求助信息平台的初心到底是什么?为大量陷于困境中的个体带来光明这是一种初心;为保险商城引流,变为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也可以是一种初心。当经过一轮一轮融资之后,平台能否扛住来自投资人的压力?这是我们所关注的问题。

马剑银:公益慈善组织实际上可以在个人求助领域多做一些事情。比如像刘正琛老师所在的慈善组织,实际上可以寻找那些在个人求助平台上募集资金但又募集不足,而且他们可能符合慈善项目救助标准的人群,可以引流这些人到公益领域去。另外,公益组织在个人求助平台的后端也可以做很多事情。例如水滴筹平台与患者之间的第三方资金托管;是否有相应的慈善组织通过真正成为志愿者的方式来进行信息采集等,公益组织在个人求助领域其实大有可为。也就是说水滴筹这样的商业企业,可以通过跟公益组织合作将个人求助平台的运作模式变得更加多样化。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