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朱卫国:科技向善的提出,源自科技巨头强烈的伦理焦虑
公益
公益 > 新闻益事 > 正文

阿里朱卫国:科技向善的提出,源自科技巨头强烈的伦理焦虑

《易经》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警示。如何定义“善”?科技进步如何打造“科技善文化”?12月8日下午,由凤凰网主办、凤凰网公益承办,九大基金会联合支持的行动者联盟2019公益盛典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就“5G时代的科技向善与公益人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善学文化中心首席导师、慈济基金会主任何日生,北京邮电大学教授、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吕廷杰,北京沃启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阿里巴巴集团政策研究室主任朱卫国展开讨论。

在谈到热词“科技向善”时,朱卫国坦言,这是数字经济时代科技巨头们首先提出的理念。无论是谷歌早就提出的“永不作恶”还是腾讯刚刚提出的“科技向善”,都表达了同一种态度和情绪,“与其说这是一种觉悟的表达,不如说这更是一种焦虑的表达,是基于强烈伦理焦虑的表达”。

图:朱卫国谈科技向善。

关于“善”,生活中提到用到的频率非常高,但对其内涵和外延的定义,却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随着时代和环境的改变,人们对“善”的理解也会有变化。三位嘉宾分别用“初心”“利于他人”和“义务”指代他们心中的善。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善学文化中心首席导师、慈济基金会主任何日生长期研究“善学文化”,他直言:“善是东西方文明的核心议题。对于西方,善是真理。对于中国,善是利益万民、利益万物。善,是以利他为动机,以和合为手段。和合是善。善的理想是‘与万物合一’‘与万法合一’的共善。”

来自阿里巴巴的朱卫国,从数字技术角度强调,科技向善是数字技术时代的一种焦虑。“以AI和区块链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不但在创造价值,而且在创造价值观。与其说科技向善是一种觉悟的表达,不如说是一种焦虑的表达,一种来自科技巨头的强烈伦理焦虑。因为意志的本质是人心惟危的半推半就,善恶都在一念之间,善恶都在自由的神秘性中,有其渊源。科技向善是数字时代的夕惕若厉。”

对于“科技”这样一个中性词,如何指引“向善”?朱卫国认为,“公益”和“人文”是担保科技向善非常重要的导向,科学必须要有“廓然大公的精神,如果以科技去徇私的话,必然堕入恶的深渊”。而人文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庇佑科技向善,“成为一个人,并尊重他人为人,这是所有公益和公义最基本的原点。”法律制度的建设够为科技向善提供扎实的规则环境,但科技向善最基本的遵循,是尽最根本的本分——道义,此外,才是基于美德的增加福利!”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