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园:上海宣传先行立法跟上 “定时定点”会考虑996人群
公益
公益 > 新闻益事 > 正文

杨园:上海宣传先行立法跟上 “定时定点”会考虑996人群

距离《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已有近2周时间,7月11日,就垃圾分类的公民意识培养、各地分类标识差异、立法效力等问题,凤凰网公益在北京举办主题沙龙,邀请上海虹口新时尚垃圾分类事务所主任、上海虹口区人大代表杨园,台湾慈济基金会文史处主任、牛津大学访问学者何日生,成都根与芽环境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罗丹,万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一梅,自然之友总干事张伯驹和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公益慈善与非营利法治研究中心主任马剑银,就此展开讨论。

来自话题中心城市的杨园用“平稳过渡”总结过去的一周多,她分享上海此次推行的经验是“宣传先行,立法跟上”,被上班族抱怨的“定时定点”投放垃圾,也会因地制宜逐步推进。

自7月1日起,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它规定,个人违反条例可能被处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单位违反可处高达5万元的罚款,被大众称为史上最严格的垃圾管理条例。上海市关于垃圾分类的立法并不是空穴来风,杨园指出在条例实施之前,上海政府在宣传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这一周多大家“平稳过渡”。“在此之前上海做了很多宣传工作,条例实施期间,起码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人群能够自觉在家中进行垃圾分类,当然还有小部分人的生活习惯,不是一周就能够很快被改变的。”

条例中明确指出将逐步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制度。关于定时定点,杨园也做出了解释,“上海定时定点叫做‘两定’,就是在指定的时间、指定的地点投放垃圾。一般会有一个物拾点给大家投放,前提是居民能够准确投放”。

目前上海部分小区已经在实行“两定”举措,但也迎来了部分“996”上班族的抱怨。杨园表示,垃圾分类确实要因地制宜,“随着物拾点的逐步开放,相信大家都能慢慢适应垃圾分类的工作”。

早在20年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就开始试点垃圾分类,效果却不尽人意。此次上海重启分类行动,杨园分享的城市经验是,提前开启多方宣传造势工作。“宣传先行一步,然后立法跟上,把对垃圾分类的考核纳入政府工作,尤其是社区,全居委会动员、全小区发动,所有的工作基本上都和垃圾分类挂钩。”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