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理性处理校园欺凌问题?佟丽华律师开课了!
公益
公益 > 新闻益事 > 正文

家长如何理性处理校园欺凌问题?佟丽华律师开课了!

校园欺凌牵动着每位家长和老师的心,甘肃14岁少年被同学围殴致死事件和江西上饶10岁男孩被杀害事件更是再次将校园欺凌推上了风口浪尖。尽管社会上很多人都在讨论这一话题,但到底如何界定校园欺凌、如何理性处理校园欺凌、如何防治校园欺凌,很多家长、老师并没有相关经验。为此,5月17日,长期致力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被称为“中国未成年人保护第一人”的佟丽华律师,在千聊平台就“家长如何理性处理校园欺凌问题”这一主题开设了系列免费公开课。

第一节课程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直播期间超过4500人参与了学习,截止目前,课程累积学习人次已达7300余次,评论数超过了1500条,超过6400人关注了“致诚家事律师”的千聊直播间。

以下是根据直播整理的重点内容:

5月10日上午,江西上饶一小学发生一起疑因校园霸凌引发的命案——三年级学生刘某宸在教室中被同班同学何某璇的父亲用刀刺伤,后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女孩的父亲认为自己的孩子受到了同桌十岁男孩的欺凌,故把一个十岁的孩子用刀捅死。这个悲剧又引发了整个社会对校园欺凌问题的关注。

校园欺凌这个词在中国社会广泛被提及是从2016年开始的。这一年是中国社会关注校园欺凌的元年。从2016年开始,中国社会从官方到民间,都开始广泛关注校园欺凌问题。

2016年4月28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这一举措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2016年6月1日,青海15岁少年服毒自杀,遗书称难忍同学欺凌。同年11月,中央电视台围绕此事制作的节目《致命的欺凌》播出。

2016年11月,教育部联合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等九个部门,针对校园欺凌问题联合发布《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

2017年5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加强少年司法·防治校园暴力”专题座谈会。

2017年12月27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治理方案》由教育部、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残联十一个部门联合印发。

2018年11月21日,天津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天津市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若干规定》。这是全国首部规范校园欺凌预防和治理的地方性法规,是以法治方式解决校园欺凌问题的重要法治保障。

从时间线上来看,2016年至2018年,国家层面与地方立法层面都已经开始广泛地关注校园欺凌问题。但校园欺凌问题是否引起了足够的关注?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客观来说,很多学校与基层的教育行政部门对这个问题还是缺乏基本的重视。校园欺凌问题是单纯通过开几次会、讲几次话解决不了的问题。它更需要每个家长和老师都能了解,在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过程,自己应该怎么做?需要每个学生来了解。但是这些工作显然还没有落到实处。

什么是校园欺凌?

从国外的角度来说,校园欺凌的定义有三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也是核心的要素,是以强凌弱。

第二个要素是反复性,多次发生。

第三个要素是造成伤害后果。

从中国的角度来说,国务院教育督导室的文件,包括教育部牵头的九部委的政策和十一部委的政策都谈到了校园欺凌是什么,天津市人大通过的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的若干规定,也明确了什么是校园欺凌。

在中国的校园欺凌的概念当中有五个要素:

1.同学之间发生。

2.发生在校园内外。

3.以强凌弱。

4.有欺凌的具体的言行。

5.造成后果,也就是造成伤害。

Q1:开玩笑是不是校园欺凌?同学之间开玩笑,跟校园欺凌有什么区别?

其实在日常生活当中,同学之间开玩笑也完全可能造成伤害,开玩笑也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开玩笑和校园欺凌有本质的区别,有时候难以认定。但是开玩笑是基于主观的善意,因为造成了误会,导致另外一方觉得玩笑过分了,造成另外一方受到伤害。校园欺凌是主观有恶意,这是两者之间的区别。

Q2:是不是打架就是校园欺凌?

有人的地方,人多的地方就有矛盾。学生之间依然是这样,同学之间的矛盾,是回避不了的。即使是闹矛盾,甚至打架也不能都认定为是校园欺凌。打架在某种程度上是解决矛盾的方式,可能不说话了,可能动手了,可能吵架了,这是解决矛盾的方式。但是校园欺凌是以强凌弱,我欺负你。

准确地识别校园欺凌是非常重要的。 校园欺凌的泛化会给更多的孩子贴上欺凌者的标签。有些调皮的孩子因为同学之间的打闹嬉笑,被贴上一个欺凌者的标签,是不符合儿童权利的基本理念的。凡是孩子的问题,不论是校园欺凌的问题,还是违法犯罪的问题,都要双向保护。既要保护那些被欺凌者,也要教育矫治这些欺凌者,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Q3:校园欺凌到底有多严重,到底在多大范围内存在校园欺凌?

联合国的数据显示,2/3的青年人说在年轻的时候曾经遇到过校园欺凌。美国在05年到13年曾经做过一个调研,28%至32%的12到18岁的青少年曾经遭受过校园欺凌。中国上海政法学院的教授姚建龙做过一个调研,调研对象10万多人,校园欺凌的发生率高达33.36%,其中经常被欺凌的比例为4.7%,偶尔被欺凌的比例为28.66%。

如何看待这些数据?根据姚建龙教授的调研,中国校园欺凌发生率已经达到1/3。但这背后也可能存在着误解。

有的孩子性格比较敏感脆弱,别人可能跟他开个玩笑,但他感觉自己受到了伤害。在这里使用校园欺凌就是夸大了。

有的校长说,我们这里没有校园欺凌,同学之间都很友好,最多也就是打打闹闹的问题。这种看法同样也是可怕的。一些悲剧的校园欺凌案件的发生其实早有伏笔,只是没得到足够的注意。

Q4:校园欺凌都有哪些常见的方式?

校园欺凌主要有五种常见的形式:

1. 身体上的欺凌,对其他的学生身体进行伤害。

2. 语言欺凌。

3. 财物欺凌,就是同学之间敲诈勒索。

4. 社交欺凌。

5. 网络欺凌。

Q5:校园欺凌的性质是什么?

其实所谓的校园欺凌,就是人在社会化的过程当中,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过渡当中,学习的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要培养互相尊重的人际关系方式。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校园欺凌的问题是品格教育的问题,是人性教育的问题。

Q6:校园欺凌的后果都有什么?

1.校园欺凌对被欺凌者造成严重伤害。校园欺凌对被欺凌的学生来说,不仅是身体的伤害。校园欺凌给被欺凌的最主要带来的是心理上的伤害。如果一个孩子经常性地接受负面的刺激,他会在头脑当中形成一种毒素压力,这种毒素压力会影响一个孩子成长过程,智力的发育和认知能力的培养。

2. 校园欺凌给旁观者,给整个学校的学生也带来伤害。

3. 欺凌者其实也付出了代价。喜欢欺负别人的人会被很多人讨厌,在老师和学生的心目当中,被贴上一个欺凌者的标签。并且,欺凌者更容易受到伤害。美国青少年司法和犯罪预防办公室曾经就青少年犯罪中犯罪人和被犯罪者之间的关系做过一个调查。第一年青少年犯罪的人,在第二年时更容易受到伤害,比其他没有实施犯罪的人更高。有37%的第一年实施犯罪的人最后成为受害者,而普通同学的比例不到7%。简单来说欺凌者更容易受到欺凌。他们天天接触的群体决定他们更容易成为受到伤害的目标。

为什么说反对校园欺凌要从反对家庭暴力开始?

在家庭暴力的环境当中,孩子更容易学会以暴制暴。

很多研究已经发现,如果孩子在家里经常看到家庭暴力的现象,他长大以后对同学乃至伴侣更容易有攻击性。其实家庭暴力也是以强凌弱。一个孩子在家庭当中发现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手段,更容易在同学之间实施暴力。要反对校园欺凌,首先要反对家庭暴力。

从家庭的角度来说,要构建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要让孩子在这种和谐的环境当中学会去尊重别人,学会人和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和友爱。这是家庭要完成的使命。

而家庭教育最好的方式是父母和孩子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关系。

2010年,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曾经就一千名未成年罪犯和普通中学的未成年人做过一个调研。 其中有个问题是询问这些孩子“你恨自己的父母吗?”

在一千名未成年犯当中,42%的人表示恨父母。在普通的中学中,也有25%的人表示曾经有过对父母的痛恨。这个数据说明,在很多家庭中孩子和父母之间还没有建立有效的沟通关系。有效的沟通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父母能够及时了解到校园欺凌、孩子面临的其他成长的压力和困难,并且能够给孩子一些意见和方法。

当然,建立有效的沟通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事。有效的沟通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但其实很多父母难以放下身段和孩子进行平等友好的交流。

从孩子的角度来说,沟通不仅是一个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同学之间人际关系的处理也一样。有的孩子聊天的能力比较强,沟通能力比较强,朋友就比较多。而有的孩子沟通能力比较弱,别人开玩笑他可能也会误以为是在欺凌他。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在学校中安全快乐地成长,没有人会希望自己的小孩成为欺凌者或者被欺凌者。同时,没有家长的有效介入,校园欺凌问题很难得到有效的解决。因此,在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问题上,家长的行为是至关重要的。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长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阅读:https://mp.weixin.qq.com/s/8UT5x_qcn31wt5s5hXjktQ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