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你爸妈揍你都用过什么武器?
公益
公益 > 新闻益事 > 正文

当年你爸妈揍你都用过什么武器?

你的童年“风平浪静”吗?从没挨过打?开玩笑呢,没几顿胖揍怎么能长大?不过,今天,应该没有人可以再对小朋友们动手了,因为,今天是“国际不打小孩日”。

这个节日是在1998年发起,最早起源于美国一个反体罚的组织。在国际不打小孩日当天,他们呼吁家长不要体罚孩子,这个节日也一直延续至今。

爸妈揍你都用什么武器?

1.巴掌

杀伤力:60

常见值:100

天生自带的打人神器

亲历者1:我小时候骗人被拿手打屁股,

或者拿手打手。

你看我现在不就不骗人了(笑)。

2.脚踹

杀伤力:60

常见值:60

爸爸们的秘密武器男生们的噩梦

亲历者2:躲在衣柜里玩游戏,

被我爸连踹了三脚,

后来我假装疼的特厉害,

他就不忍心了。

3.扫帚/木尺

杀伤力:70

常见值:100

此等工具一般都是父母顺手抄起的物件

亲历者3:我小时候特别挑食,

我妈一听就急了,

拿过木尺,

就狠狠地往身上打。

4、铁锹

杀伤力:100

常见值:50

那个东西打人奇痛,

但火候到位,就会不伤筋骨,

也算感谢老妈当年不杀之恩。

亲历者4:因为不写作业被我妈拿铁锹打腿,

都打麻了。

5.鸡毛掸子

杀伤力:90

常见值:50

此款兵器威力更大更集中,

在出招时不需要过多力气,

就能营造出满屋鸡毛的艺术效果。

亲历者5:因为小时候一直有武侠梦,

就吵着不上学了,

要去少林寺,

就被打了。

6.拖鞋

杀伤力:70

常见值:95

这绝对不是包租婆的专属,

攻击范围窄,出手威力大,

反应速度快且声音效果好。

记得班上有个同学,

考砸了被拖鞋打了,

一周脸上都挂着拖鞋鞋底纹路。

亲历者6:经常和我爸抢遥控器,

有一次他太生气了,

拎起我来放在膝盖上,

拖了拖鞋就啪啪啪地打。

网友听说这个节日后评论:

@刺嗔:我刚把我儿子打一顿...

@没品君:今天是国际不打小孩日,于是我打了小孩来庆祝。

@国服第一小乔啊:说什么都晚了,我已经成功地被我爹妈男女混合双打到成为大人了。

@孙悟空他小姑:竹枝以前家里常备,我见一次偷扔一次。我妈还把端午扎粽子的棕榈叶丝晒干留着,美其名曰明年用,那个东西打人奇痛,但不伤筋骨,也算感谢老妈当年不杀之恩。

@不迷人小婊砸:我小时候我妈打我都是用楠竹块块,打了冒血珠珠儿那种。好吧,可能只有川渝的人看得懂我在说什么。

说来说去,打孩子都是为了爱,但是方法同样很重要!如果能够采取说服教育,还是说服教育吧,打是不得以,气头上的父母也很容易手重了,伤了孩子,所以生气时,建议父母们先冷静十分钟,(默念10遍亲生的,亲生的,亲生的……)再决定是否要继续。

棍棒教育还是耐心说服?

在其他国家,孩子淘气、不听话的时候,家长会不会“动手管教”呢?棍棒教育和耐心说服哪一种方式更受推崇?父母对付不听话的孩子又有哪些高招呢?

首先来看日本。在少子化的日本,对于教育孩子时是不是可以“打”,也是分成两派意见,社会和政府宣传的是不能够打孩子,但也有不少人认为,体罚是管教孩子的一种有效方法。

但反对者则认为,被家长打的孩子在身体和心灵上都会受到创伤,在未来的生活中可能产生暴力倾向、缺乏自信等等。

日本的法律规定,监护人为了孩子的利益在必要的范围内,有权适当惩戒孩子。但是怎么才是适当,每个人的理解又会不同,有时候家长动手打孩子,如果被发现,可能就会有人报警,所以在公共场所打孩子的家长非常少。

近年来虐待孩子的案件增加,人们提高了保护孩子的意识。无论怎样惩罚或教育孩子,一旦把孩子打伤就会面临法律的审判。

日本法律规定,暴行罪将被处以两年以下徒刑或者是30万日元以下的罚款,孩子身上如果出现被家长打的伤痕,很可能面临法律的审判,如果伤情更加严重,可能会被认定为伤害罪,就会被判处15年以下徒刑,或者是50万日元以下的罚款。

再将视线转向韩国。首尔大学博士生张帅观察,随着人权意识在韩国逐渐普及,韩国制定了专门不准体罚孩子的法律。

在韩国的学校里,不仅不能体罚孩子,就连语言暴力也不能使用,现在韩国家庭里也很少出现体罚孩子的现象,取而代之的方式是让孩子们写检讨或者良性沟通来进行教育。

在韩国,如果在外面打孩子的话,路人看到了也会随时进行禁止,会让家长和孩子好好沟通。就算在家里,如果惊动邻居,邻居也会报警,韩国现在已经很少提及到“棍棒教育”。

有时候会出现一些非常极端的现象,孩子完全不受控制,这时候父母往往会从自己身上找一些毛病,是不是自己的沟通出现了一些问题,他们会寻找一些教育机关或者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的讲座,去学习如何好好地跟孩子沟通,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

韩国并不是一个禁止一切体罚的国家,但是韩国的家长已经不再使用体罚了,他们更重视的是从自身做起,学习如何跟孩子沟通。

我们再来看看俄罗斯的情况。在俄罗斯流传着一句谚语:打你,那意味着爱你。俄罗斯东正教甚至认为,“合理且有爱地使用体罚是上帝赋予父母的重要权利之一”。

在这样一个文化背景的国家,俄罗斯父母可以叱责孩子,也可以打屁股,很多民众认为这是十分有效的教育手段。但在那些有教养的家庭,家长使用暴力的情况还是十分少见。

俄罗斯大部分民众认为打孩子的家庭都是贫困家庭,因为物质上的条件不太好,没有足够教育孩子的资本,监护人可能没有稳定的工作,而且年轻的父母又没有什么生活经验。所以父亲自然成为家中的经济来源。久而久之,父亲成了家庭中的唯一的家长。

家庭教育演变成为“爸爸怎么说都行”不许争论,也没法争论,如有反抗,等待着的只有父亲的拳头。

莫斯科大学心理学系心理问题教研室主任阿斯莫洛夫指出,“很多人努力在家庭收入与暴力之间寻找必然性,但实际上,这里并不存在必然联系”。

俄罗斯还有近一半的家庭很少打孩子。这些有教养的父母在发现孩子做错事,或对孩子的一些行为不满时,一般都是对孩子说:“过来,让我们谈谈。”也有一些家长,生气时难免对孩子发火,大声嚷嚷,但绝对不会对孩子动手。


      其实,我国是个崇尚不打孩子的国家。明代晚期著名学者吕坤在《呻吟语》中提出了爱子“七不责”。即“卑幼有过,慎其所以责让之者。对众不责,愧悔不责,暮夜不责,正饮食不责,正欢庆不责,正悲忧不责,疾病不责。”

看到这种爱子“七不责”的教诲,是不是会让那些动辄打骂孩子的家长和老师们感到内疚,对不起老祖宗的教诲呢?

毕竟,对众不责防肝郁,愧悔不责防伤脾,暮夜不责防夜惊,饮食不责防伤胃,欢庆不责防伤心,悲忧不责防伤肺,疾病不责防难愈。

只有学会这爱子“七不责”,并让其成为教子的行为守则上,才能做一个理性而有智慧的家长和老师。

讲到最后,给各位家长朋友推荐一部影片《美丽人生》,看影片中的父亲圭多是如何在纳粹的集中营里守护儿子快乐天真的世界的,在那样残酷、丑恶、灭绝人性的环境中,他努力让儿子相信,他们不过是在玩一个大游戏。

即便最终圭多还是死在了纳粹的枪口之下,儿子也终将知道这一切并非游戏,但我们都知道,这种无私的、伟大的、真诚的爱必将成为一件黄金圣衣,帮助孩子战胜人生中的一切困难。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