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和用到的词,可究竟什么是自尊呢?
“尊重”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意思是“评价”,因此,我们使用自尊这个词来讨论你对自己的信念—你认为自己是什么类型的人,你的能力,你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你对自己未来的期望。
我们不妨通过以下几个小问题来测试一下自己的自尊水平:
-我喜欢自己吗?
-我认为自己是个好人吗?
-我是一个值得爱的人吗?
-我应该得到幸福吗?
-我觉得我是个不错的人吗?
低自尊的人发现很难对上面的题全部或大部分回答“是”,你的回答是什么呢?
高自尊的人对自己的信念通常是很积极的。他们可能在生活中也有困难的时候,但是他们通常能够处理,不会有非常长期的消极影响。而低自尊的人对自己的信念会是负面的。他们会倾向于关注自己的弱点或者犯过的错误,并且很难发现自己人格中积极的部分。他们可能还会把困难和失败都归罪于自己。
低自尊并不是心理问题,但是它和心理健康仍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一方面,低自尊水平会导致心理问题,例如低自尊的人通常具有消极思维,而这种消极思维会持续存在并引起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另一方面,心理健康问题也会导致低自尊,例如心理健康问题会导致你从社会交往中退缩,这会引起孤立和孤独的感觉,一步一步把自己困在心灵的牢笼里。
在2015年至2018年的四年时间里,北京大学医学心理学系徐红红老师所在的自尊提升课题组调查研究了北京市大学生、高职生、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职工、医务人员和退休人员五个群体共3600余人的自尊水平及干预后提升效果。调查研究显示来自不同人群以及不同人口学特征的被调查者有着不同特征的自尊水平特点。引起不同自尊水平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困苦的童年经历、艰难的生活事件、人格和气质、与他人的关系、负担和极度的压力、消极的思维模式等等(Honghong Xu,2018)。
高自尊的人很容易与他人相处,很少生病,而且看上去有更多的正能量,并且,高水平的自尊与高水平的工作能力、幸福感以及健康状况都息息相关。为提高自尊水平,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心理学有一个重要的派别—认知行为疗法,我们可以运用这一派别的理论和技术来提升个人的自尊水平。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和“以行动为导向”的治疗形式。因此提升自尊水平可以分为两步:一是你需要在思想上做的调整和挑战,二是你需要在行动上做的改变。在做一些心理调适之后,可以开始下一阶段,即目标制定、计划和实施。这一阶段重要的是关注可以改变的事情,通过不断地完成设置的目标而提高自己对自己的认可程度,停止某些负面信念的循环。同时也要注意在整个过程中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平时生活中最容易被忽视的足够的睡眠、健康的饮食和适宜的锻炼这些都有利于提高自尊水平。另外,要了解你的情绪,学会观察你的情绪和你对情绪的反应,了解自我思维的特点,剔除焦虑预期,克服自责,提高自我接受能力,改变归因风格和生活规则,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整核心信念。最后一点,我们需要积极地看待自己、关注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人生陪伴我们时间最长的人是自己,学会接纳自己、积极地看待自己、爱自己,也许我们的余生都将一直致力于提升自尊,然而这并不是一个负担。你所做的提升自尊的这些事,不仅能帮你会自我感觉良好,还能通过为你的生活注入活力和内容而提高了生活的质量。
(作者:北京大学医学心理学系研究生 薛若彤)
文献来源:
Xu,H.,Qiao Y., & Xue, R.. Review on Self-Esteem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and Clinical Psychiatry,2018,1:1
Xu,H., Hao, S. & Xue,R.. Self-Esteem, Attachment and Subjective happiness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in Press, 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