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4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超仁妈妈”2018年总结推进会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举行。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王银香,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木兰汇理事长何振红,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张建岷,奥运冠军、超仁妈妈宣传大使邓亚萍、演员王媛可等嘉宾以及60余位“超仁妈妈”代表出席活动。
主题公益沙龙“女性公益的创与变”
主题公益沙龙环节中,北京大学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资深讲师赵华、中国企业家木兰汇秘书长蒋秋榕、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彭艳妮、剑桥大学女性领导力中心主任杨群、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助理南静作为沙龙嘉宾,围绕“女性公益的创与变”进行观点交锋。凤凰网公益主编、女童保护发起人孙雪梅担任主持。
北京大学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
金锦萍首先谈到了女性公益行业的变化,在她看来,法律赋予女性各方面的平等权利,如何以权利视角进行设计是接下来五到十年的努力方向。不仅“治标”,更重要是思考在政策法律层面上如何根本性解决这个问题。
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彭艳妮
彭艳妮表示,南都公益基金会今后将探索把社会性别的视角带入项目资助中。她认为草根NGO和“超仁妈妈”们应该满怀信心, “只要自己把项目做好,产品做好,组织管理好,后面资源不用发愁。资源有互联网筹款,有基金会的资助,现在缺的是好项目、好的解决方案。”
中国企业家木兰汇秘书长蒋秋榕
蒋秋榕从企业的视角分享了对女性公益的看法。在她看来,女性公益人需要被“激活”,“激活”指的是女性内心的自我成长,追求梦想的心需要激活。而木兰汇要做的就是如何让更多的女性楷模被了解,从而让更多因家庭责任而退缩的女性被激活。
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资深讲师赵华
在赵华看来,当前环境对女性公益人的机遇大于挑战。她认为女性的性别意识不应该丢掉,而是慢慢真正理解性别意识是什么。将性别意识渗透进每个项目、每个动作、每个工作中去,就是女性的机会,很多困难也会变成机会。
剑桥大学女性领导力中心主任杨群
杨群着眼国际视角,介绍了国外公益行业的经验。“英国职业公益人工资水平是以他的背景,而不是以职业来做的评判。”薪资问题触及到了国内公益行业的痛点,引发现场共鸣。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助理南静
南静给从事志愿者、公关传播、项目执行等基层工作的女性公益人以建议,她认为在时代变革的背景下,要顺势而为、要学习、还要学会传播,这样才能更好地迎接这个时代。
以下为沙龙实录:
主持人孙雪梅: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在2018年的末尾跟大家聚会,这应该是我今年在国内主持的最后一场论坛。我今天是带着团队一起来的,活动由凤凰新闻客户端全程直播,我们凤凰公益来了两个小伙伴;同时我也是超仁妈妈女童保护负责人,今天女童保护也来了小伙伴。
论坛主题是女性公益的创与变,我觉得今天应该有更多的男性来才对。女性公益不是说女性压倒男性,而是更多地创造性别友好,让更多男性支持我们女性公益人说创与变。
探索更多未知领域,变革新传统理念。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了几位大咖,有请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金锦萍老师、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赵华老师、中国企业家木兰会秘书长蒋秋榕老师、还有南静老师、彭艳妮老师、杨群老师。
金锦萍老师,首先,我们开门见山地来谈谈变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等技术、模式带来了商业变革,也在影响公益的发展。那么您认为未来十年,女性参与公益的领域、方式、数量等方面会发生什么变化,或者说整个女性公益行业会有什么变化?
金锦萍:讲女性公益,我一直在犹豫怎么界定它?何为女性公益,是因为女性参与活动,还是公益项目里面女性作为群体,这都有可能。所以其实从性别视角来看,特意强调女性反而对女性不好。我在想我们之所以凸显女性,好多年前我参加过一个论坛,说永恒的女性引领我们上升,女性更纯粹,女性做很多事情时候更不以权势、民生为自己谋算。
当下女性社会地位,实际上跟男性相比较还是存在问题。我最近看了一个数据,这几年女性地位在下降,不知道数据基础是什么。我们讲公共政治生活、或者经济生活,女性在职场竞争里面处于劣势,公益慈善里面处于弱势,在领导岗位上依然是少数,这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前些年我发现国际性组织计划里面都有这个要求,就是会在资助时,加上被资助方性别的指标,
实际上我们女性做公益还有技术项目,改变的就是以社会性别视角看待权利视角问题。我们的确发现大量公益项目里面,女性往往也是被救助群体,这跟我刚才的判断吻合。有好多困境的母亲,还有女童,包括我们长期以来的重男轻女之后女性生存发展,所以这方面该怎么处理?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治标”,我们尽可能救助她,比如说受家暴、性侵女性等等。法律赋予女性各方面的平等权利,如何以权利视角进行设计是接下来五到十年的努力方向。不仅“治标”,更重要是思考在政策法律层面上如何权利层面上根本性解决这个问题。
主持人:谢谢!我们在座各位的女性公益负责人应该加油。下面请问彭艳妮老师,作为业内资助型基金会的标杆,南都公益基金会是如何应对时代变革的?未来南都公益基金会在扶持女性公益项目上会更偏向什么领域?
彭艳妮:我们目前在资助方面没有社会性别视角,这是我们非常惭愧的地方。补充一下,刚金锦萍老师所提数据是世界经济论坛每年发的一个性别差距报告,2018年发布的报告把全世界40个国家性别指数排名,最不平等0分,最平等是1,全世界是0.68,中国是0.673,排名是103位。这个说明什么问题,我最早接触到社会性别概念是在一个合作项目中,应该大概2006年左右。
在95年中国世界妇女大会的时候,我们老一辈做公益这些创始人,都非常重视性别视角,尤其妇联在这个领域做了很多工作。近些年中国公益发展,社会性别这个词在整个话语体系里面属于消失状态。2017年公益行业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我们会发现社会性别意识缺乏到非常严重的地步。我觉得从南都基金会来说,我们今年在内部已经做过一次关于社会性别培训。我们团队同事觉得非常不够,我们希望在今后能够加强,有更多内部培训,看看今后怎么能够把社会性别意识贯穿到我们的项目里面。
整个公益领域里面,女性从业者至少占到60%以上,到我们看到一些全国性大会时候,最重要的发言基本上全是男性。基金会的论坛在长沙做一个城市峰会,上面一排秘书长的发言,只有我一个女性。性别报告打分,基于四个维度,第一个是女性经济参与,第二个是教育,第三个是健康和生存,第四个是政治参与。
我觉得从公益领域来说,我们所有超仁妈妈们,作为公益领域的优秀推动人,首先我们自己应该有社会性别意识,在我们做项目里面贯穿这种意识。从而积极影响男性,让更多人有社会性别意识。
我们在以前做国际合作项目时候,会发现很多项目不成功,很大原因是在设计时候,没有考虑社会性别因素。比如说要在扶贫项目,很多时候考虑到家里关系,会发现很多小额信贷,如果把这个钱贷款给女性,成功率会比较高。我们知道以前世界银行有修公路项目,有的项目非常不成功,就是项目设计时候,完全没有社会性别视角。公路穿过哪个地方,征求村子里面意见,全部是男性发表意见,没有女性。所以这个我觉得从南都基金会来讲,首先我们做得非常不好。
我们已经计划注重这个领域,首先加强自己学习,今后在我们项目里面探索怎么能够把社会性别这个视角带到项目里面。
主持人:我们自己办行动者联盟公益盛典邀请嘉宾的时候,下午有论坛,发现全是男性,我马上开始换人。我要每一场论坛必须有女性,演讲必须有女性。我觉得这个可能跟自己做女童保护项目有关。我们如果每个人都这种意识,在日常每个活动中都有意识地去体现,这样最终会慢慢成为一种习惯。如果每次都在等待下次,这个很难改变。
无论公益行业、媒体行业,我所见到的同行,都是女性占绝对优势,但是领导人都是男性。希望女性在领导力方面发挥更多作用。
接下来请问蒋秋榕老师,企业是参与公益的重要力量,木兰汇也迎来发展的第十个年头。这十年,木兰汇的定位有什么变化?是如何连接各方女性企业家资源,为公益助力的?
蒋秋榕:木兰汇定位一直没有变,十年之前我们说木兰汇是商业以女性更美好,遇见最美自己,我们希望木兰汇上有更多的美好,其实是指有更多的公益心。公益不止是慈善机构、公益机构、NGO组织的事情,其实是每一个企业应该有一颗公益心。我们说公众的利益这是非常重要,现在企业里面可以看到十年前的三聚氰胺,中国企业在三聚氰氨上做大篇幅报道,我们要反省我们这样一个群体,我们在做选择时候,是不是应该要坚守底线。但是十年后我们看到还是会有问题疫苗这样事件出现,这是非常让人震惊的。
企业作为社会很重要一个机体,公益心非常重要。木兰汇运营过程中,我认为基本价值观首先是,企业要坚守底线,至少不作恶。第二点是企业价值是创造就业,创造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做到这两点我们认为这个企业合格,甚至为社会做了很多贡献。经济增长主力军,同时分担很多转型社会带来各种示范风险。
我们讲公平正义,很多企业越来越多关注社会责任,这几年商业如何跟公益结合更紧密,或者说我们怎么样通过一些商业化场景,或者数字手段来让这个公益可以辐射到更多人群。不管是募资渠道,还是说我们的公益效率,其实越来越多地跟商业做结合。所以现在我们木兰学院里面,设计20%这样一个比例,其实我们现在认为是非常好的尝试,因为通过这样一个尝试,我们很多的企业,包括超仁妈妈团队,结成成长共同体,他们会为这些企业构思:你的营销应该怎么做?你的企业管理怎么标准化?效率更高?大家认为在公益里面需要做交易设计吗?当然需要交易设计,就是这个交易设计怎么去做?让更多人,更多资源可以进入公益这个领域里面。其实木兰学院做这样一个尝试,得到一些效果。还在摸索怎么让这样一个连接更加紧密。
当然我们除了这个以外,从底层权利角度来讲,让治标治本,这个事情我们一直倡议。刚才跟杨老师讲,英国议会有一个组织,50%的女性加入,在中国其实我们之前做过人大代表调研,女性比例应该只有10%,但是这个比例跟很多年前比已经好很多。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女性还是需要成长空间,我们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我们勇敢向前一步,我们更多地参与到不管是企业也好,或者说重要议题讨论中非常重要。
我们认为在很多公司内部这种性别视角很重要。我们今年跟英国大使馆一起发起“做你自己”的活动,它的主题是每个企业都去做一个承诺,这个承诺是你可以实现一个举措。比如说今年要在女性培训上面,支出多少费用?或者高管女性达到什么比例,其实我们现在大概30家企业加入进来,他们慢慢有这样一些性别意识。
职场女性维护自己很重要。这个意识我认为在公司里面,比如说我们有一些很好的课程,或者很好的分享,包括通过连接有很多很好的女性朋友聚在一起,如何维护自己利益。这个理念我认为每个女性应该具备,这样其实我们有了这个心理力量,有了这种无所畏惧才能无所不能。
主持人:现在因为寒冬来了,所以企业的预算可能首先就是给公益捐赠,木兰汇感受到了吗?
蒋秋榕:肯定是这样,我觉得每个人心中种下一个公益种子很重要。企业现在考虑怎么活下去,才能说给大家提供好产品,如果这个做不到,怎么谈我去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现在我们木兰学院在这个特殊时期,其实我们也是让大家在一起,互相可以取暖,可以有力量迎接这个挑战,我们在明年或者后年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主持人:下一个问题给赵华老师,在目前公益市场化争论激烈、商业机构与公益融合越来越深入、科技为公益带来变革的情况下,您认为女性公益面临着什么样的发展困境?
赵华:为什么一定面临困境?
主持人:因为机会知道有很多,怎么样能做得更好。
赵华:我们谈到危机,既有困难危险一面,同时也有机会存在。只是有时候一个是角度,第二个我们有没有能力将挑战时候为机会。所以在我看来,我觉得反而机会大于更多挑战。
为什么?回到管理本质,其实管理本身有三大任务,第一大任务就是让组织实现特定的经济绩效,实现目的和使命。对于企业来讲,目的就是经济绩效,因为经济绩效指的是合理定位,合理利润是美德,追求利润最大化会带来伤害。对于非营利组织来说,作为社会组织,更重要的不是追求经济绩效,而是从发展角度考虑整个组织,你自己本身的经济需求,同时一定要履行自己的使命。企业也有它的使命,但是实现经济绩效合理利润,其实就是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不仅是挣多少钱捐出去,一定要让企业产生增值,否则社会分配资源却带来贬值问题。
第二个问题,提供就业机会给这个社会,让员工在这里可以工作并且获得成就感。企业要考虑它对员工这样一份责任,社会组织何尝不是。还要让志愿者获得成就感。下面同学问我志愿者管理和员工管理是不是有很多不同,当然管理有很多理论和实践,其实如果从志愿者管理流程来讲,真正和HR管理流程也没有什么不同,也要职责界定,也要有评估,监督过程,更重要就是反馈和激励。
第三个,处理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承担社会责任。社会影响不仅对企业,蒋秋榕总提到发现包括疫苗问题,包括三聚氰氨等等这样问题,但是公益组织产品真的对社会没有负面影响吗?我们环保,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心理干预,我们都在做保护,我们真正做到的是不是一个保护,是要论绩效,不是发薪和过程。
另外一点,你要承担起这样一个社会责任,处理社会问题其实两点,一个是你产品和服务对社会的影响,第二个你解决什么社会问题,而真正的社会组织就应该针对社会问题。你的出生,你自己本身之所以存在,你就是要去面对某一个或者某几个社会问题,应该去着力。所以解决社会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通过创新变成社会创新,把一个社会问题转化成社会创新时候,这种社会组织一定是最成功的。
对于企业来讲也是一样。因为过去时候社会组织太把自己边缘化,跟企业相对,列为第三部门。过去几年里面,中间有很多融合,当然德鲁克说过,如果用商业手法解决社会问题只有1%的可能性,那也要毫不犹豫转型,哪怕1%。我觉得社会组织对于自己单独社会属性要有更多强调,这样看起来会发现其实对于企业社会组织来讲,我们面对机遇挑战并存。
对于女性社会组织来讲,我更希望放到整个大环境里面去看待,现在不仅对女性有歧视,其实男性某些领域也有歧视,真正性别意识应该是双方真正平等和公平。所以我觉得把这个问题单独拿出来说,遇到困难时候,我可能还真的在这方面没有那么多思考。但是我相信因为根据现有社会组织发展,包括现有的很多女性领导力表现,我是期待越来越好,而且大家性别意识不应该丢掉,而是慢慢真正理解性别意识是什么?在我们每个项目、每个动作、每个工作中都渗透进去,就是我们的机会。很多困难也会变成机会。
主持人:超仁妈妈背后都有一个组织,这些组织后面有很多志愿者,有时候管理志愿者过程当中遇到很多困惑,所以我们希望未来赵老师多给我们上课,提升我们女性领导力管理能力,提升女性公益的领导力。
杨群老师,剑桥大学一直关注女性在社会职能上的快速改变,女性领导力中心致力于用教育提升女性领导力,推动职场性别平衡。在您看来,女性领导力的提升对公益事业的创新性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
杨群:我觉得女性领导力,刚才听各位老师说了挺多,实际上我觉得公益跟商业有非常多相同地方,都是一个怎么去运营组织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要把女性领导力单独提出来,就像刚才金锦萍老师说也不是东风压倒西风,真正男女平等概念是模糊概念,但是你看数据时候,当你到高层时候,女性占的比例偏低,包括英国也是偏低,所以为什么国会发起运动,提倡未来国会里面有50%的女性。
现实当中确实有这个问题存在,我们看得就是更深层一点,为什么这个问题存在?这个里面其实有很多是我们女性性格因素,男性当他30%自信时候,就敢去。怎么能够突破女性天生的性格因素?我觉得这个是需要大家不管在公益,还是在商业方面,需要去关注的。
另外一点,社会赋予女性的家庭责任更多,这使得很多女性权衡的时候,可能就为了家庭,不往上面走,这是她一个选择。不管企业也好,还是公益事业也好,怎么对女性进行支持,使得她能够从她的家庭责任上有更多一些支持。比如说英国,像一些大的机构,允许女性在家办公,甚至两个人可以去做一个人的工作,有很多这样一些机制去支持。
100年以前还是男权社会,我们女性平等概念还是比较轻的概念,所以根深蒂固里面,有些男性还是觉得我是这个家庭的支柱,怎么让他能够来支持女性,去发展他的职业,还是需要一个过程培养。同时这不能造成对男性歧视,不能太硬性化。
我们需要去思考一下什么是领导力,我觉得女性比较喜欢看到事情就去做事情,领导力是你设计这个蓝图,你是整个团队的领导。就像一个足球教练,你并不一定是亲自去踢球的那个人,你要知道你的团队谁能做什么事情,这是领导力。有时候一些女性看到事情我就把事情做了,我做这个事情做的好,但是这是一种思维转变,怎么领导,而不是完全我要做这个事情。
主持人:超仁妈妈今天被表扬无数次,对于提升女性公益地位也有作用。南静老师,尽管我国在妇女地位保障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其中仍有不足之处,中国女性权益的保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赋能女性公益上面,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有什么创新的尝试?
南静:我一直在感觉,这个平台是相互赋能的平台,因为在这个平台上,妇基会得到很多成长。我们妇基会围绕女性赋能,促进女性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核心使命。这么多项目当中我们重视女性性别视角。举个例子,98年我们发起一个女性创业循环金的项目,贷女不贷男。98年到现在我们滚动3个多亿,通过小额循环贷款,以及培训,包括很多贫困女性进入到经济领域帮助他们创业。云南有一个扶持女性,分享经历时特别自豪,跟大家说之前她出去花任何钱,买任何东西,都要找老公要钱,现在不一样,现在老公朝她要零花钱。第二个项目是母亲水窖,帮助女性在社区治理的环节,提升社区话语权。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调研,母亲水窖调研中,57%的女性独立或者和老公一起参与项目建设。
女性有很多天性的东西影响她进入更高层次。其实我们做很多项目时候,包括我们现在做未来科技女性培养计划,也是发现在科技界,女性也占很低。为什么?其实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女性天生认为自己不适合理科,就认为自己适合文科。我们选择女孩,帮助他们科技培养,女性领导力培养,扭转这个意识,可以进入科学领域,完全像男性一样成为世界顶级科学家。这个我们邀请很多女性科学家当她们老师。大家不用追星,也有科技界的明星成为她们偶像。女孩一出生,我们就去给女孩培养各种技能,往往艺术类,舞蹈、乐器。但是男孩可能打篮球,这种培养从小灌输一种男女不同的取向,我们女性将来做妈妈,要给孩子灌输其实男女一样的性别意识。
建立超仁妈妈平台的初心是,把妇基会更多资源倾斜到我们这么多的女性公益组织中。因为毕竟我们作为业内一个体量比较大的基金会,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也是负重前行,我们希望能够覆盖更多女性群体,覆盖更多社会女性群体,扩大我们服务半径,深化服务内容,这方面我们压力很大。我们希望能够帮扶更多女性公益组织,提供更多资源支持,帮助他们延伸我们的服务半径。
在我们真正开始合作以后,经过三年磨合和发展,我们发现其实在这个平台上,我们不再是扶持和被扶持,孵化和被孵化,而是相互支持。这个平台上妇基会成长也很多,这里非常感谢超仁妈妈对我们信任和支持,希望在今后我们合作中我们能够把各自最优势资源释放出来,无论基金会还是各位妈妈,把超仁妈妈做的更强更大。
主持人:未来观念改变,很多可能性被我们观念扼杀,而不是我们做不到。第二个强调一句话,未来女性要做妈妈,可能会被有些人批评,未来男女选择更多,都是多元,对女性没有那么强的束缚,可以有很多选择,女性发展更多不设限。
金锦萍老师,刚刚我们一直在谈论女性公益行业,现在我们来聊聊女性公益人。公益行业需要创新,需要走出困境,需要拥抱变化,您认为女性公益人应当如何拥抱变化,从而实现创新性发展?
金锦萍:这是变化非常快的时代,很多时候我们有点不太知道自己该往哪里去。这是一个大时代,我不是说机遇或者危机等等,我觉得对每个个体来讲,这样大时代面前都会做出个体选择,无论被选择还是选择。我有一个校友叫俞敏洪,他还到我们妇联来道歉。他讲的没错,实际表达错了。这个社会是不是精神向上,家庭是不是和睦,女性的作用真的很大。
很多时候我觉得在变革时代,无论技术到来,还是说商业影响,还有国际化趋势,恰恰是我们女性很多机遇的时候。我们还没有意识到,科技不光互联网,还是人工智能,还有大数据,对我们人主体性的冲击。随之而来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变化对我们影响也会很大。
其实变化是永恒不变的,没有东西在那里禁止,女性一般来讲比较容易固守。所以我觉得勇敢拥抱变化,投身这个变化里面,就要保持一个学习心态。无论到什么年龄,你跟你的孩子一样,永远对未来对未知充满好奇,充满斗志。时间绕过谁,我也不会绕过时间,这个理念要有。
即便是变了,里面还有东西不变,就是像大河一样奔流不息,我们追求平等、公平、正义,我们追求社会美好期待,这些不变。变的过程里面我们固守不变的东西。同时发现很多时候,我们最难是抉择,面对一些冲突、一些利益诱惑的时候,我们怎么评判。所以这个时候靠什么?还是回归内心。外在变化只不过是一个表象而已,还是考虑回到自己最先判断。这一生从事公益慈善事业,不仅通过行为帮助他人,更重要其实我在完善我自己,让我自己变得更加美好。
做抉择的时候我们要拷问自己,到底有没有让自己变更好。有时候我们会承受痛苦,但是自己在提升,我觉得那个代价值得。公益这个领域与其他领域都没有任何区别,它也会有很多不好的阴暗的东西,也会面临利益诱惑,甚至更大。这个时候我觉得作为女性,我们可以沉淀下来,把人生看成一种修行。公益领域里面更是修行,因为现在民众对公益认知有时有绑架作用。
面对变化,拥抱变化,但是坚守一些不变的东西,度过人生的艰难期,人生像过山车一样,上去一定会下来,下来也会上去,面对这个变化,勇敢迎接。
主持人:作为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商业女性领袖俱乐部,木兰汇的女企业家们用自己的成就和辉煌证明了在商业领域女性并不比男性逊色。未来女企业家助力公益有哪些可以开拓的领域和可尝试的新方式?
蒋秋榕:其实这几年我认为是大家修内功的好时候,木兰学院它的价值这几年也在于修内功,包括公益组织内部如何让自己管理更加透明,更加高效,更加能够给更多人带来帮助,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对于我们来说,我认为我们现在其实各方面触点很丰富,跟国内外有很多合作,我们也去职场女性,我们也帮助公益的女性,我们有商业女性,我认为这些触点把他们连接在一起,我们其实在把这个连接变得更高效。
现在女性在经济里面、商业里面角色越来越重要,这种觉醒我们看到很多典范。越来越多女性有信心,首先是一个人,是妈妈、女儿、妻子等等。我认为这种传播带来价值,让更多女性可以有梦想,可以努力去追。创业初期都是50%,企业做得越来越大的时候,越来越多女性说不要冲了,先维持,不想做那么大规模,不想有那么大挑战,最后发现公司在百亿以上规模企业越来越少,只有5%的份额。像一个漏斗一样,越来越少,经济决定上层建筑,话语权也会变得越来越少,我们认为不合理。
我想用一个词是激活,是激活大家,内心自我成长,或者追求梦想这样一颗心,还是要激活。我们这种连接怎么样让更多这些女性创业楷模,让更多人了解,更多人彼此之间互动起来,我们如何去迎接这些变化。我们其实很多时候在一起,聊的都是现在变化太快了,数字化、国际化,我们怎么应对,其实需要一个群体,首先有一种开放学习心态在一起,我们去观察这些变化,去面对这些变化,做出改变。所以我认为现在不是说我们做更多,而是我们怎么做更好。
主持人:我们的女性也需要有一定的野心,因为很多野心没有被激活,所以才会给自己一些固守边界。杨群老师从国际视野的角度,您觉得中国女性公益人的领导力建设还存在哪些不足?国际上有哪些好的经验可以借鉴?
杨群:我对国内公益界了解不是那么多,我很难说出它的不足。从我这段时间接触,我觉得有很多学习的地方。总体来讲,国际舞台上国外公益界做得更专业,因为他们已经摸索了比较长一段路,包括一些法律问题,会计审计一些问题,以及整个的架构建设有法可依,同时包括整个团队。因为我确实对国内公益圈不是那么了解,据我知道英国团队里面有很多职业公益人,而且以市场工资来聘请这样的职业公益人,进入到这个领域。最后使得非常优秀一些人,又愿意为公益做奉献一批人,能够为这个事业做更多事情,同时也得到价值回报,这一点不清楚国内。
主持人:整个公益行业的痛点就是薪资水平比较低,导致很多人才进入不了公益行业。
杨群:英国职业公益人工资水平是以他的背景,而不是以职业来做一个评判。可能之前在其它企业,到公益圈里面这个薪水平等,甚至更高。我觉得可能这一块,可能是可以值得借鉴。
主持人:赵华老师作为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资深讲师,在您看来,哪些要素是一位女性公益领导者面对时代变革所必备的?您有什么建议可以给女性公益领导者的?
赵华:其实每个人都是不一样,每个个体都是不一样,领导力也是一样。特别有领导力的人当中有些在形象、语言表达、行为来讲等等都是非常有魅力和影响力。同样有些很偏执,乔布斯性格很偏执,每个人都有不足地方,但是同样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所以在座这么多超仁妈妈,他们今天来到这里,其实因为不同的原因,但是可能中间有共性是我们都有使命,所以我们才做一些我们愿意为之努力的事情。所以当德鲁克定义企业家时候,提到坚守自己的使命,坚守自己背后信仰价值观东西支撑,我觉得这是一个共性。
第二点来讲,不是我们自己,包括我们团队,也要去找到我们长处,充分发挥出来这个才是最重要。找到自己长处本来是有挑战的事情,最擅长什么?而不是关注你不擅长什么。刚才南静提到一点,女科学家,我正好现在每年两次为中国一批科学家讲课。定制化课程的时候,第一天上午一定讲使命,很多人从海外回来,包括从实验室回来,各个大学教授、副教授等等。这个过程中女科学家有没有,有,我觉得挺开心,在我所带班里他们研究细胞学,差不多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女性,这个比我想象高。当她们3、40岁时候碰到挑战,自己管理团队,自己带科研,自己带孩子,因为她们做实验,其实要经常没有时间,但是同样那份责任还在那里。每次看到她们时候,想到妇基会所有项目当中一个词叫母亲。母亲角色很重要,影响孩子等等。
我看到女科学家利用她们的方式平衡,这个过程当中成就优秀自己,其实也培养出很多优秀的孩子,同时也让很多孩子不再惧怕科学。我们以更开放心态面对对于女性一些影响,包括职场和生活一个平衡,找到真正属于自己平衡点,找到真正内心那个声音。既要成就自己,也要成就他人,包括家人孩子。
主持人:我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如果我是男性,我很忙,别人理解父亲很成功,但是女性可能别人问的是,那你出来你的孩子呢?我经常这样说,包括跟家人开玩笑说,如果要做到平衡,肯定没有办法做到百分之百的陪伴。如果说做不到那么多陪伴,可以做榜样,可以给孩子更多榜样作用。孩子很小跟我上女童保护课,所以他非常小时候,可以面对大家说我们上一堂课,我一直说他是小志愿者。
南静老师,我们知道,在我国的公益事业中,女性公益人更多的是在从事志愿者、公关传播、项目执行等基层工作。对于这类群体,您有什么期待和建议?
南静:这对于一个组织、一个团队来讲,我能想到四个字,无论领导人还是团队所有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顺势而为。这个势有很多方面,领导人是一个方向,真正执行在团队,这个首先是大势。不光领导人要了解大势是什么,我们各个领域团队所有工作人员都要了解大势什么。只有了解大势,我在执行项目、策划项目,甚至各个领域,项目才是健康有序的。如果开始做错了,越努力会错得越严重,一开始把方向把握好,这个从领导人和基层工作人员都要掌握。
第二个,要学习。我们不可能逃避这个时代,要迎接这个时代,我们NGO在这个时代遇到这么好一个机遇,我们筹款。之前我们知道基金会之前以企业筹款为主,我们NGO发展起来更困难,因为让他们找一些企业资源,我们去寻找企业资源有很大难度。现在科技发展,我们有了99公益日,我们的支付宝,我们很多平台给我们很多NGO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平台,一个筹款的平台,同时也是传播平台。
我们在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红利同时,也要承担带给我们的考验。因为这个信息的传播越来越迅速,对我们拿到这些捐赠以后的服务要求更高,尤其数据、人力资源投入各个方面。可能我们要学习和提高对数据搜集准确性,数据分类科学性,以及相关一些知识。我觉得我们要迅速掌握、适应。
我觉得我们理念上要有一个基于共享价值观的合作和竞争,我们现在一笔钱有很多人抢,很多人做儿童项目,或者很多人做环保项目。可能一个企业要做儿童项目,可能很多的机构都会给他提供项目方,那他一定会有一个选择,选择完一定有中标。我们怎么样在这样一个竞争环境下,去增进合作,其实我觉得这是大家整个团队都要有这样一个理念,这样才能有助于现有竞争情况下,怎么样更好地把慈善资源,策划、传播进行一个聚合。我们基金会是很开放的平台,我们超仁妈妈们也是一个很开放平台,大家会把自己的资源毫无保留地拿出来。
我觉得还有传播,因为之前我们很多我们的草根组织,可能在传播上能力上不足,受到资金限制和资源限制。现在科技发展这么快,包括人工智能互联网等等,我们有自媒体,我们现在还在做着直播,其实我们有很多渠道和平台可以继续做,这些我们怎么样借力把自己公益项目做好传播,我觉得这方面能力要提升。
主持人:凤凰网公益很荣幸能够在这样的平台上跟大家合作,让更多人了解我们公益项目。最后一个问题请问彭艳妮老师,特别希望你给大家一点信心,打气。资助者是公益界上游,我们怎么给我们的草根NGO,给超仁妈妈一点信心,让大家一起努力,2019年有一个更好的开始。
彭艳妮:中国基金会资助很多项目,其实好多项目被资助方去抢,这个信心应该在这里,只要我们自己把项目做好,产品做好,组织管理好,后面资源不用发愁。资源我们有互联网筹款,有基金会的资助,现在缺的是好项目,好的解决方案。还是想结合回来女性问题,我们有很多很优秀的女性公益人,但是大的机构里面领导人那么少,我自己认为其中一个很大原因,因为社会性别观念下面对于女性,对于家庭责任非常大。所以女性往往有了孩子之后要做一个抉择,以家庭为主,还是以事业为主,这个本身就是一个社会性别现代观念下面限制女性发展。
从南都基金会来看,我觉得有一个做法算比较好。我们女同事如果生了孩子以后,休了4个月产假,我们给她提供灵活工作时间安排,根据她的需要,你可以只工作40%时间,拿40%的工资等等。公益界女性有更多的社会性视角,往往纠结地方,我要出差被认为怎么样?这个很多观念上,需要家里面有一个更好的分工,跟家里面沟通。我希望首先我们在座超仁妈妈们,自己能够有这样突破,能够去作为一个榜样。另外我们如果能够在机构里面创造这样环境,让女性后面发挥自己。因为我见过很多女性很优秀,但是可能结婚生孩子以后变了一个人。因为很多女性是人才,但是后面可能由于这种社会观念建构,对我们自己一个影响,后面自己就不能去更好发挥自己潜力。
妇基会在社会性别观念贯彻上非常好,特别希望你们能够在基金会里面做一个项目,或者培训。先把我们大的基金会培训一遍,现在出现断层,我们需要非常好的理念传承下去。
主持人:非常感谢各位老师,踏踏实实地做,不断勇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