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论坛的文化精神 ——第三届中国慈善文化论坛主席致词
公益
公益 > 新闻益事 > 正文

我们论坛的文化精神 ——第三届中国慈善文化论坛主席致词

11月20日,由中国慈善联合会、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慈善文化论坛(2018)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召开。论坛主题为“中国慈善文化的演变与传承”,十余名来自学界、慈善的业界翘楚,通过主旨演讲、点评、对话和评述等方式,为与会者奉献了一场慈善文化盛宴。论坛由北京爱的分贝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娟主持。

本届论坛主席、敦和基金会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文化书院副院长陈越光出席,并发表题为《我们论坛的文化精神》的致辞。他认为,公益界“奔波于帮扶与倡导之中,但其实我们还需要去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的眼光,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一种内在的支撑,这种支撑的力量我们称之为文化”。中国慈善文化论坛秉持开放包容、互相尊重的文化精神,通过倾听来获取向他人学习的喜悦,通过批评来表达对对方的尊敬,通过讨论来赢得共同的提高。

以下为致辞实录:

尊敬的各位与会者,下午好!

我谨以本届论坛主席的身份,在此发表第三届中国慈善文论坛主席致词,以表达我对本次论坛的希望和祝愿,对每一位与会者的敬意和期待。

各位同行,公益界总是面对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可以说,问题往往向苍天一样覆盖我们,但我们依然需要去发现问题。发现问题的眼光,解决问题的方向、能力和勇气,需要一种内在的支撑。这种支撑的力量我们称之为文化。

公益人奔波在灾难和困顿之间,穿梭于帮扶和倡导之中。我们的力量不是在技巧,而在扎根历史,而是在可以和所有人唤起共鸣,这种历史和共鸣就是文化。

我们慈善的历史既有本来的传统,又有外来的精神,它们是否可以又如何可以实现融合?这取决于它们对未来的影响或者说取决于未来对它们的需求,而选择的时间不在未来却是在今天。

各位朋友,我们在着力于解决社会问题,但我们自身也充满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忙碌可以让我们暂时忘却内心的困惑,却不能让我们真正内心踏实,我们需要梳理历史,我们需要明晰理论,我们需要创新方法,我们还需要有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所以,我们坐在这里,是因为我们有真切的问题。我们的论坛将贯穿一种以开放、参与、尊重和责任为出发点的文化精神。我们不会把交流思想的场所,当作一个交际场所;我们不会把发表观点的讲台,当作一个亮个相就走的街头舞台。我们将以通过倾听来获取向他人学习的喜悦;我们将以通过批评来表达对对方的尊敬;我们将以通过讨论来赢得共同的提高。这就是中国慈善文化论坛自身的文化精神。

各位尊敬的与会者,我们在这里,不是签到本子上的存在,而是人的存在,是精神的存在。“全程参与、直接对话”将是本次论坛的风格。我期待着每一位发言者,每一位提问者和每一位聆听者,让我们把专注赋予这半天时间,并祝愿这半天的论坛以成功回报我们的专注!

谢谢大家。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