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为了没有“穷孩子”的未来
公益
公益 > 新闻益事 > 正文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为了没有“穷孩子”的未来

自动播放

2018年11月5日-6日,第六届反贫困与儿童早期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外的300多位参会者围绕反贫困、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人力资本、脑科学、儿童早期养育、营养、学前教育、儿童保护等议题展开讨论。一位身着西装的老者穿梭于会场之中,他便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卢迈。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卢迈在研讨会上发言

卢迈主持了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反贫困与儿童发展领域中,从孕期到就业阶段的试验和研究。不仅使试验地区儿童直接受益,而且部分建议已变成国家政策。“基金会愿意配合各相关部门,加紧制定和实施未来5年工作计划,助力攻坚脱贫,尽早迈向一个没有贫困的未来。”卢迈在发言中的一席话,给了更多身处困境的乡村孩子希望。

卢迈,1947年生人。在新闻报道中,他时而是高端论坛上西装革履,与世界对话,探索国家建设的研究学者,使人肃然起敬;时而又是穿梭于各个山村、农乡,牵挂儿童教育发展的卢迈爷爷,让人倍感亲切。

和这位年逾古稀的儒雅老人促膝而谈,便会被他身上那种坚定而执着的信念感染,这份信念源于对儿童健康成长、社会公平发展的热切期盼。

卢迈接受凤凰网公益专访

研究农村问题是一次寻根之路

粗看卢迈的履历便可以发现,他的人生底色是一名学者。1981年毕业于北京经济学院,1990年又前往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学习,获得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而后也基本都在政府、高校的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工作。

这样一位从父辈便走出农村,生活在城市、学校的学者,却将目光放在了中国农村问题上。用他的话来说:“我们的根在那里。”农村生活如何,农民怎样在现代化过程中受益,对一个社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卢迈和农村有着割不断的联系,他祖籍福建农村,第一次真正来到农村是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他的命运和共和国历史上多个重要节点联系在一起:归侨子女、老三届中的老高三、北大荒知青、工厂工人、77级大学生。1985年,他到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任职,在“中国农村改革之父”杜润生门下研究农村经济。1997年,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成立。1998年,卢迈加入基金会。

他将80年代建立农村试验区的经验和农村儿童早期发展联系起来,在他的领导下,基金会逐渐确立了“社会试验”加“政策倡导”的运作模式。2009年,“山村幼儿园”计划开始实施以来,九年过去了,卢迈仍奋战在公益一线,与基金会的同事一道,马不停蹄的参与各地调研、推进基金会儿童项目的落地与政策倡导。

说到基层调研,卢迈想起了自己的小孙女。他的手机里存着许多孙女的照片,同时也有调研时拍摄的农村孩子的照片。他感恩自己的孩子能够获得良好的物质条件和悉心的照顾,但照片中呈现出的反差却更让他体会到农村孩子的不易,他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一个幸福的成长环境。这份由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共情之心,促使卢迈更加关注并深入研究农村问题。

卢迈在基层调研,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供图

任职基金会20年,庆幸与清廉者同行

1998年起,卢迈开始担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CDRF)秘书长,一转眼就是20年。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起设立的一个研究型基金会。一方面联合社会一起展开具体工作;另一方面则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政府部门进行政策对接。在这样的定位之下,低调做事、踏实研究成为这个基金会的整体面貌。

回望过去的二十年,卢迈说:“没有什么事情是简单的,总是有一些起起伏伏。”作为一个基金会,没有国家拨款,承受着筹款的压力;作为一个研究机构,要使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采纳……这些困难统统被他一语带过,在他心里,“坚持”或许是这段经历的关键词。

工作中拥有志同道合、清正廉洁的领导和伙伴大概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卢迈便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群人。与回忆困难不同,谈起自己的领导和同仁,卢迈立刻显得很兴奋。从杜润生、王梦奎到陈清泰、李伟,他滔滔不绝地介绍着自己的老领导们,如数家珍。“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都会来拉拉我,把把关。他们都是很好的人。”

在卢迈心里,获得的支持与帮助使自己有了更多前行的动力,也让自己对合作过的领导与伙伴心怀感恩。当他获颁行动者联盟2017公益盛典“年度十大公益人物”,他也认为这是属于一起工作的基金会团队的荣誉。

卢迈获颁行动者联盟2017公益盛典“年度十大公益人物”

9年坚持,17万儿童受益,斩获“教育界诺贝尔奖”

2018年对卢迈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起的“一村一园计划”获得2018年度WISE世界教育创新项目奖,成为自该奖项创办以来第一个获奖的中国项目。

这是一个鼓励和倡导教育创新实践的国际性大奖,由卡塔尔教育科学与社会发展基金会发起,被BBC等国际主流媒体誉为“教育界的诺贝尔奖”。2018年,一共有413个项目申请这一奖项,而最终获奖的只有6个。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最新数据显示,这个从2009年开始发起的项目,截止到2018年9月,已经在全国9省、21个贫困县设立了2300余所山村幼儿园,累计有17万名儿童受益。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不仅代表着项目理念的先进性,同时意味着团队不忘初心,脚踏实地的努力。

甘肃庆阳的幼儿园校车事故和贵州毕节七星关四个孩子服毒自杀的事件给了卢迈和他的团队很大冲击,使他们更加迫切地希望扩大山村幼儿园数量。他想,或许农村的孩子能够在家门口上幼儿园,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现在我们国家学前教育的普及率已经接近80%,也就是说还有20%的孩子没有幼儿园上。这些孩子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村里边。59万个行政村里,有19万个行政村是有幼儿园的,也就是说,还有40万个村是没有幼儿园的。如果我们撇开靠近乡镇这样的一些地方,我们估计,最少还缺20万个。” 卢迈说起“一村一园计划”,思路异常清晰,对调研的数据记得十分清楚,几乎脱口而出。

山村幼儿园的孩子们,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供图

“一村一园计划”中的“一村”是指每一个行政村,每一个有十个孩子以上的村,就要设立一个幼儿园。让服务去靠近孩子,家长也容易监督。“一园”则是充分利用村里的闲置校舍、公共设施等,进行适当改造和布置,成为能够满足幼儿日常教学需求的幼儿园。聘请有高中,及高中以上学历的年轻人做幼教老师。通过密集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同时一村一园项目在幼儿园的课程设置上作了创新的尝试,与本土化的内容进行了结合。

中国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而学前教育的阶段则会被很多人忽视。研究表明,在儿童的早期发展中,存在着敏感期、窗口期。此时的诱导和帮助,对儿童的发展起着很好的作用。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每三年举办一次PISA(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测试,对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测试学生们能否掌握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研究结果显示,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孩子,比没有接受过的要高60分,几乎是10%。卢迈对学前教育的意义有着深刻的认识:“学前教育对于未来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关系重大,同时对孩子的社会性、情感发育等都有重大影响。”

山村幼儿园的孩子们,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供图

然而,近年来出现的很多幼儿园虐童事件,使人们对儿童在幼儿园内的安全问题十分看重。山村幼儿园的质量如何保障?由谁进行监管?

卢迈介绍,幼儿园本身的管理有两种情况,有的是由中心校管理,有的由幼教集团、幼教机构作为法人管理。对于幼教老师的教学质量,一村一园计划团队也做了评估,并给出了十分肯定的评价。一颗“爱心”是支撑幼教志愿者们的动力,他们并不只为挣钱来做这份工作,“他们一般都说,我自己没有上过幼儿园,但是我希望我家乡的弟弟妹妹们都能够接受到学前教育。”

“奋斗2020,实现一村一园。”卢迈和他的团队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前行。

阳光起点,消除贫困代际传递

自2014年起,国务院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脱贫攻坚也被摆在了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要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为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提出“精准扶贫”的理念,将宝贵的资源精确分配,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在卢迈眼中,若想可持续地、彻底地脱贫,最关键的是要投资于人,尤其是投资在孩子身上。

卢迈对儿童的关切是十分全面的。他说,对孩子成长的干预,应该强调两方面,一是营养健康,二是教育。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帮助,儿童可以拥有强健的身体和更好的智力发展,能够基本的掌握知识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更加自信地迎接自己的人生,从而摆脱贫穷的境遇。打造这样一个阳光起点,是从根本上消除贫困的代际传递的有效方法。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卢迈的带领下,围绕着儿童全周期的发展,设立了一系列的项目。

卢迈在基层调研,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供图

2017年,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的支持下启动了“母乳喂养提升计划”。项目不仅赴贵州考察中国母乳喂养情况,同时走到江苏南京市、吉林辽源市、四川泸州市、广东深圳、青海乐都等地进行实地督导,开展《全国母乳喂养影响因素研究》。

国际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可以预防急性中耳炎、2型糖尿病等疾病,提高婴幼儿平均智商,同时可以降低乳腺癌及卵巢癌的患病率。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哺乳期女性应为婴幼儿提供180天不添加任何其他食物及饮品的纯母乳喂养,并在180天以后坚持母乳喂养至24个月。

到了儿童早期养育阶段,“慧育中国”项目关注到6-36个月儿童的早期发展。目前中国许多农村儿童家庭存在留守、单亲、贫困问题,且看护人缺乏科学养育、看护技巧的情况,“慧育中国”项目通过家访、亲子小组活动、营养包发放等方式,改善农村幼儿与其看护人的互动质量,促进儿童认知、语言、社会性以及健康等方面发展。

慧育中国项目在乡村开展,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供图

经过效果评估,受益幼儿的各项数据均有改善,家访员、督导员每周一次的养育指导和营养包的发放明显提高了贫困地区早期养育的质量和效果。目前已在甘肃华池、新疆吉木乃、贵州七星关等多个地区进行。

“阳光校餐数据平台”项目同样有着重要意义,它将公益与技术结合,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及时获取并公开国家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政策落实的情况,提供数据分析及调研评估,客观、科学地反映“营养改善计划”对贫困地区学生的营养补充所起到的作用,并提出政策建议。

卢迈在2016年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座谈会上曾说道:“要根本消除贫困必须重视学生营养。儿童营养不良会造成健康水平下降、智力发展缓慢、认知功能不佳,会使贫困永久化。聚集国际顶尖专家完成的《哥本哈根共识2012》提出,减少儿童营养不良关系全球未来发展,投资儿童营养改善是最有价值的投资。”

说起投资,卢迈也有着“斤斤计较”的精明:“数字都有它的效果,同样是4块钱,怎么花效果才是最大的呢?”他选择用这4块钱解决穷孩子的午餐。“在城里,随便一个冰棍儿可能都要超过4块钱。但是给那个最急需的孩子,它就会变成长身高,变成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变化。”

“阳光校餐数据平台”所监控的小学食堂,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供图

中等职业教育“赢未来计划”则将目光延展至就业。这一项目从“新航向”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培训、高级技师进课堂、点亮校园文化软实力、“赢未来”奖学金和优秀园丁奖、“赢机遇”中职学生创业培训、建立赢未来网站等七个方面,帮助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掌握职业技能,提高软能力,树立自信,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贫困的代际传递问题是一个大家都很关注的问题,社会没有向上的流动,父亲一代的情况直接继承到下一代,社会阶层分裂固化,会让人感受到压力和焦虑。

从母乳喂养到职业教育,卢迈带领着他的团队为身处困境的儿童打造了全套的服务体系和向上流动的渠道,让他们可以站在阳光起点,拥抱光明未来。

理想主义者+行动派

作为一个“40后”,常人看来,到了这个年纪,该是颐养天年,享天伦之乐的日子了,但卢迈却依旧在公益的第一线奔波忙碌。

被问及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被孩子们称为“卢爷爷”的卢迈只是谦逊地笑笑说:“可以说这是不得已的吗?但是组织上信任你,让你做这个工作,总觉得还是挺幸运的。”

跟随卢迈多年的基金会儿童发展中心项目主任刘蓓说:“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他也是一个行动派。他想对社会做出一些改变,对贫困地区做出帮助。”

“我想,自己好了,也要想到那些条件还没有自己这样好的人,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卢迈用这样朴实的话语坦露心声,将内心萌生的一丝善念付诸行动,就能使这个世界变好一点,不是吗?


采访:马明月

文稿:马明月、杜洁

摄像:冯超

剪辑:刘化康

范逸松对本文亦有贡献

感谢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一村一园”项目也入围了行动者联盟2018公益盛典“年度十大公益项目”候选。

“行动者联盟2018公益盛典”将于2018年12月9日在北京举办。届时将举办高峰论坛,并颁发“年度十大公益人物”、“年度十大公益项目”、“年度十大公益企业”、“年度十大公益创意”四大奖项以及“最具人气奖”、“特别贡献奖”。

敬请期待!

点击链接了解更多入围者信息:https://gongyi.ifeng.com/hot/special/xdzlmpxrw2018/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