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劲,北京万通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基金会中心网副理事长,有着非常“不错”的学习和工作背景:他是上海交通大学工学学士、北京大学政治学硕士、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公共政策硕士,2009年1月,受万通当家人冯仑邀请加入万通公益基金会之前,曾分别在国际计划组织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工作。万通公益基金会是中国非公募基金会中的典型,但无论是李劲本人抑或万通公益基金会,在公益界也是少有人熟知的。可即便是公益圈响当当的人物,放诸社会,也未必有多少让大众熟悉的名字。让公益成为受人尊重的行业,让公益人获得真正的支持,这便是李劲的公益梦想。[阅读全文]
李劲的学习经历非常丰富,在他看来,每一个阶段的学习都让他日后从事公益行业受益匪浅。李劲本科在上海交通大学学的是工科专业,看起来与公益毫无关系,但工科的学习教会他以非常实际的态度和思维方式来处理问题,北大的研究生学习为他提供了参与社会生活的经历,而学习过程非常艰苦的国外求学经历则直接影响了李劲的公益理念。
我的一位同学告诉我,你有没有想过,受益人是怎么想的?发展是受益人的发展不是施益人的发展,受益人参与是项目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的要求。这告诉我什么叫公民参与、什么叫参与式的发展,我们应该考虑受益者的观点。
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李劲遇到了不同背景的同学,他经常说,在肯尼迪学院从教授那学到的东西,不如从同学身上学到的东西多。一次,李劲的作业是设计一个NGO帮助社会进步,他选的话题是组成一个农民工支持机构,李劲的思路是应该为农民工提供培训、提供好的住宿条件等等,但他的一位同学问他,你有没有想过,受益人是怎么想的?发展是受益人的发展不是施益人的发展,受益人参与是项目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的要求。李劲回忆说,这断经历让他明白什么叫公民参与、什么叫参与式的发展。后来李劲把这位同学当作自己的公益启蒙者。
中国的捐赠者和企业基金会的发起人,从掌握资金到捐出资金做社会事业时间很短,财富积累不够。李劲介绍,现在我国整个基金会资产总额大概在140亿到160亿美元,而美国Hewlett基金会一家就80亿美元的资产,如果两个Hewlett基金会,就会超过我们整个基金会的资产总额。
资产积累少造成两个问题,第一,做事非常谨慎,用大量资金加上观念来推动社会进步的思路还远远没有形成;第二是仓促,李劲认为,很多非公募基金会包括企业基金会未必想好了为什么要做基金会,怎么做。可能是在外部的压力下捐钱,一个是公众压力,说这么大的企业不捐赠像话吗?还有一个是从众压力,别的企业做了基金会为什么我不做?这种情况对于起步中的中国非公募基金会来说,有一定的必然性,李劲提出了基于现实情况基金会进行提升的八个方面。
李劲担任基金会中心网副理事长已三年,但身份真正发生变化,始于2011年年底他担任基金会中心网执行理事一职。基金会中心网以公布行业透明数据起家立身,随着行业发展,有效公益渐渐受到关注,李劲受基金会中心网委派发起培训项目,把基金会中心网的业务点增加一个有效公益,目的是提升基金会作为资助方、作为社会推动方的能力。
其实我们做公益的人很多时候缺乏尊严感,就是小打小闹、成果也弄不清楚,有很多的质疑、有很多挫折感。我跟我的同事说,你如果没有挫折感你没有经历痛苦的话,你不要说你在做公益,因为你根本就没有入门。
有人说李劲办这个培训是要做公益界的领袖,想把基金会的人变成他的学生,李劲把这些当作玩笑,他说,自己的满足感来自于别人的成功,并且认为这并不是无私的想法,而是自私的想法,“整个行业的尊重感得到提升的话,我自己的尊重感也有提升”。他希望把这件事做起来之后,“我们的痛苦会更少、我们的困扰会更少、我们的纠结会更少,甚至是没有必要的挫折会更少,我们获得真正的真实的支持会更多”。
李劲:不是,绝对不是。中基透明指数本身需要推广,目前国内总共3700多家基金会只有100多家采用这个指数标准,同时,这个指数需要升级,比如我们往往说一个项目投入350万,但是有没有披露350万用在什么地方?有没有披露350万和年初的预算以及战略方向的一致性?这些没有的话,评估质量还不够。
李劲:是机构有效,但是机构的核心业务是项目,所以核心业务好了机构可能更加有效,更能有效推动社会进步。
李劲: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公益行业刚刚发展起来的时候,大家都会看表面的东西。规模有多大、你筹钱能力怎么样、花钱能力怎么样,这是表面的东西,接下来必然是说,做得怎么样、为什么存在,是否真的实现了存在的原因,公益机构是要被问责的。
李劲:我们第一次培训之后,赠与亚洲做的一个调查显示,89%的学员会强烈地向其他人推荐这个课程,超过90%的学员会改变他们的工作方式。我们还有很多回访,对课程做进一步的打磨。长期的效果会怎么样我们要拭目以待。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