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公益 > 头条 > 正文
我国限塑一年以来的反思
2009年06月08日 09:24凤凰网论坛 】 【打印已有评论0

最近两天看新闻,媒体对限塑一年来的利弊进行了报道。最近也常行走于农贸市场和超市之间,根据笔者的观察,限塑远未达到媒体所吹嘘的成果,出现的某些负面效应更令人担忧,很有必要进行反思。

塑料自它的出现,就以便捷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随之而来的白色污染,给生存环境的恶化带来无尽的烦恼,可谓是利弊相连。2008年6月1日起,全国推行限塑令以来,这本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但这一政策的“限”而不是“禁”,却给限塑带来很大的操作空间。

以超市为例,限塑令成为超市敛财的尚方宝剑。对于一部分老年人,特别是中低的收入老年人来说,限塑起到了一定作用,在超市购买物品,尽量不使用塑料袋。对于年轻人和收入较高的群体,超市限塑的作用几乎不大,特别是上班一族,逛超市之前不可能先准备一个袋子到上班的地方。于是,超市就借限塑令,大举销售塑料袋,赚着商品的利润的同时,又借限塑令发着塑料财,可谓多重获利。

对于普通低收入家庭,农贸市场是购买日常生活物资的集散地。在农贸市场,商贩为了方便消费者,限塑令几乎在他们眼中起不到任何作用。限塑一年来,农贸市场使用塑料袋可以说是有增无减。这也是为什么到处还是白色垃圾遍布的原因所在。

现在一些超市为了吸引顾客,向顾客提供的所谓环保袋,其材质大多是无纺布,对环境的危害并不比塑料袋好得了多少,可谓是白色污染在限塑令的限制下,换一个马甲又招摇过市,并且还顶着“环保”的光环,让人苦笑不得。

于是,笔者觉得在限塑的基础上,我们可否做得更好一些?比如,在超市的出入口、农贸市场等消费塑料较多的地方由环保部门做一些宣传警示牌,将塑料的危害及限塑的好处清楚的告知民众。显然在这方面政府职能部门存在很多不足,也做得远远不够。

塑料的使用,要从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清除出去,一下子难以根除,政府是否可以鼓励科研机构或企业在研究塑料降减技术上加大投入,消除塑料对环境带来的危害。在进行限制的同时,提高科学技术,进一步方便民众的生活,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简单的期望以一纸限塑令就达到目的,忽视政府的引导和科研技术的进步,无异于自己把自己给框在死胡同憋屈。限塑一年来,看到成果时,更需要反思问题的不足。限塑跟治理国家一个道理,简单的防堵,远没有疏导的效果好!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刘逊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