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阳水漆
 
导读:为响应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主题,2015地球一小时在中国继续聚焦当前最急迫、最受关注的环境议题——雾霾,发出“能见蔚蓝”的倡议。“能见蔚蓝”,代表了WWF治霾建议和未来期待。凤凰网诚意邀请您加入WWF举办的能见蔚蓝24小时计划及熄灯计划,在3月27日用24小时与你揭开能源的斗秀场,在3月28日20:30-21:30关闭不必要的灯光一小时。 【详细】 【网友评论】 【最新报道】

2015地球一小时中国区主题“能见蔚蓝”揭晓

00:23

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中国总干事卢思骋说:“为治理雾霾,能源转型已刻不容缓。由可再生能源驱动的绿色中国,虽遥远,但并非不可及。推动可再生能源主流化应用与发展,改善空气状况,扭转气候变化,需要每个公民、每家企业、各级政府众志成城,尽我所能,守护蓝天。”[详细]

地球一小时呼吁公众立即行动应对气候变化

23:19

如何驱散雾霾、重见蓝天?2015年地球一小时活动聚焦“能见蔚蓝”,倡导能源转型,更多利用可再生能源。同时,呼吁公众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开始低碳生活。[详细]

让“地球一小时”在“朋友圈”刷屏

00:51

让“地球一小时”在“朋友圈”中成为热点,鼓励、邀请更多的人共同参与。除此之外,注重日常节能。长时间离开时,关闭学习、办公等场所的电脑、电灯、空调等电器设备;在楼层不高时,尽量放弃乘用电梯而选择走楼梯。[详细]

2015地球一小时,为蓝天代言

22:52

在世界各地,从柬埔寨、喀麦隆到哥伦比亚,从澳大利亚、印度到菲律宾,无数家庭、办公室、城市天际线和地标建筑都以象征性的熄灯表达对地球的关爱,其中包括巴黎埃菲尔铁塔和旧金山金门大桥在内的1200个著名地标建筑,以及包括雅典卫城和爱丁堡城堡在内的近40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景点。[详细]

世界各地举行“地球一小时”活动(组图)

23:15

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倡议的“地球一小时”行动旨在鼓励个人、企业及政府于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晚上8点半熄灯一小时,以展示各界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持。该行动于2007年首次在澳大利亚悉尼发起。[详细]

地球一小时在我国知晓度超九成 六成人愿熄灯

16:31

自2007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地球一小时”活动,号召每年三月最后一个周六晚上自愿关灯一小时,倡导节能减排行动,如今这个活动已经持续八年,今年的3月28日(星期六)将是第九次。零点指标数据网日前对“地球一小时”在我国民众中的知晓度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地球一小时在我国民众中的知晓度超过九成,六成的民众自愿在今年“地球一小时”熄灯。[详细]

2015“地球一小时”主题介绍

        2015“地球一小时”全球主题是“气候变化”。为响应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主题,2015地球一小时在中国继续聚焦当前最急迫、最受关注的环境议题——雾霾,发出“能见蔚蓝”的倡议。WWF相信,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解决国内严重空气污染和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终极方案。“能见蔚蓝”,代表了WWF治霾建议和未来期待。“能”,意味着可再生能源能够带来改变;“蔚蓝”代表我们每个人对告别雾霾、寻回蓝天的期待。在深化2014 “蓝天自造”主题的基础上,今年地球一小时将致力于推动可再生能源的主流化应用。[详细]

互动小游戏:闯关冲雾霾

闯关冲雾霾

闯关冲雾霾

        抬头能见蔚蓝的天空、出门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这是我们共同的期待。同期待需要共担当,面对大气污染,我们理应反思,我们的哪些行为增加了“环境负荷”?你知道自己如何在雾霾环境下生存吗?挑战你知道多少环保常识,为了蓝天闯关答题,敢来挑战吗?请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互动游戏。[详细]

视频报道 晨阳水漆
正在加载中...
  • 2015地球一小时:用你的能力改变世界
  • 明星接力 你的选择决定天空的颜色
  • 潘基文:地球一小时传达一种希望

晨阳水漆

调查

  • 1.你知道2015年“地球一小时”的主题是什么吗?(此问必选)
  • 2.告别雾霾,拥抱蓝天,你是否看好我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此问必选)
  • 3.你所在的城市,今年“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是否有地标建筑熄灯?(此问必选)
  • 4.你怎样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多选)(此问必选)

2015地球一小时 期待你的加入

上一张
下一张

中国多地响应“地球一小时”活动(组图)

2015-03-30 09:58 0人参与 0条评论

河南郑州 2015年3月28日,中国多地响应地球一小时活动。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家庭及商界用户关上不必要的电灯及耗电产品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图为2015年3月28日,郑州,二七塔在20时30分至21时30分期间熄灯一小时,响应“地球一小时”活动。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7
01

24个故事 让可再生能源触手可及

蓝天

谋“画”蓝天

3月28日晚8点半到9点半期间,在全球接力熄灯的一小时里,作为WWF地球一小时中国的活动主场,北京首都博物馆将以“能见蔚蓝”主题,邀请科学家、意见领袖等,为蓝天出谋划策。[详细]

光

光的理想

在WWF的推动下,首都师范大学安装了30kW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学校不再仅仅是能源的消费者,同时也是可再生能源生产者。通过各方努力,让可再生能源被更大规模地应用。[详细]

太阳

屋顶的太阳

从WWF“气候创新者”的评选中脱颖而出后,光伏瓦已经在新农村建设中崭露头角。浙江富阳的新农村建设就广泛利用了光伏瓦,在提供充沛电力的同时,每年可减排CO2达2,500万吨。[详细]

等待

让等待充满能量

北京街头竖立着上千个太阳能候车亭,WWF与创意公司一起,在这些候车亭上大做文章,号召市民参与2015地球一小时,宣传使用可再生能源,让蓝天重现。[详细]

充电

为生活充电

WWF为上海静安雕塑公园安装了12棵太阳“树”, 既方便休息,又可利用太阳能为手机充电、照明甚至播放音乐,让可再生能源与生活亲密无间。[详细]

太阳能

取之不尽 乐此不疲

上海太阳能薄膜分布式电站第一人倪欢,在自家的小院内支起了一顶太阳能薄膜遮阳篷,既丰富了生活又能满足自家的电力需求,可再生能源一点都不遥远。[详细]

阳光

乘着阳光去旅行

Solar Impulse引领太阳能动力飞机全球旅行挑战,全程零加油,将可再生能源的动力发挥到极致。阳光没有距离的限制,可再生能源,让我们走得更远。[详细]

熊猫

与熊猫分享阳光

四川王朗自然保护区,在野外气象站等科研设备及路灯等生活设施上引入了太阳能光伏设备以提供清洁的电力供应,为大熊猫保护工作保驾护航。[详细]

暖男

变身“暖”男

加WWF微信账号,发送与太阳能相关的关键词,了解更多太阳能与生活相关的趣闻,让太阳教你变身“暖”男。[详细]

小火

小火做大餐

WWF资助宁陕县大熊猫栖息地居民修建节柴灶,大幅减少燃薪和碳排放,改善卫生条件,使村民和大熊猫更加融洽地分享同一片森林。[详细]

生命

生命的余温

黑龙江木耳种植者梁坤,将废弃培养原料加工为高效率生物质能燃料,降低排放的同时,成为了当地推广可再生经济模式的典范。[详细]

纯净

纯净 从纯真开始

大同东方名园国际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WWF的组织下学习能源新知识,亲手绘制开关贴,从“心”点亮清新明天。[详细]

清洁能源

探知清洁能源的明天

在2014年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大赛中,四川大学参赛团队带来的“氢能充电宝”赢得了赛事评委的青睐,也吸引了大量媒体关注。发现身边的环境问题,用奇思妙想探知明天。[详细]

风光

风光闪耀

深圳市现已在部分路段采用风光互补路灯,通过将风能与光能结合,1000套路灯一年可减少燃煤400多吨。[详细]

温度

温度也有深度

武汉百步亭社区地源热泵系统,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和热能的可再生性,成功取代了传统供暖和制冷设备。[详细]

问道

问道

WWF将邀请梁文道与大家探讨《B模式4.0》一书:一切照旧能否觅得转机?还是直面阵痛,推动可再生能源革命?[详细]

路线图

蓝天路线图

WWF邀请马军解读他的污染地图,透明呈现空气污染现状,通过信息公开引导公众参与,探索通向蓝天的每一个可能。[详细]

用耳朵听自然

用耳朵听自然

太阳、风、海洋也有它们自己的主题曲,倾听自然最空灵的律动,就在WWF在线电台podcast放送集锦。[详细]

绿色

流动的绿色

深圳市大力发展并推广新型绿色交通系统,4年内推广各类新能源汽车6650辆,快速充电站81座,充电桩4000个,累计碳减排量约16万吨,相当于五万辆私家车一年的碳排放量,节油量约5万吨,同时促进了地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详细]

助跑

为蓝天助跑

3月28日晚9点半,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结束后,百名夜跑爱好者将在上海徐汇滨江路上一起夜跑,以最富有能量和活力的方式,呼吁更多人关注空气质量, 崇尚健康生活。[详细]

削峰填谷

削峰填谷

由于电厂全天候持续发电,且发电能力固定,因此白天用电高峰会出现电力紧张,晚上低谷期则会造成浪费,而电力系统可以通过调整早晚负荷来节约更多能源。[详细]

垃圾

垃圾也有未来

上海老港不仅是目前亚洲最大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更打造了利用地下填埋气回收、地表太阳能、风能及垃圾焚烧发电的立体式多元化可再生能源模式。[详细]

清洁能源

守护清新家园

除霾新风系统是一种高效创新抗霾技术,通过在现有中央空调系统中添加多重过滤设备,可实现93%的PM2.5去除率,达到风景区的标准。且一天仅需要1度电,通过手机APP就可以实时监控,更换的过程也非常简便。[详细]

放飞蓝天

放飞蓝天

北京的两名高中生,通过自己的调研与实验,开发出背包风筝发电系统。全套系统小巧简单,且不过三四百元,最快1个小时的就能充满一台笔记本电脑。户外旅行时背个风筝,自己给手机、平板电脑发电,应急时还可以做标志!能见蔚蓝,从放风筝做起![详细]

相关报道

最新报道

相关专题

2014:众明星倡议蓝天自造 关注环保

2013:李冰冰连续五年支持地球一小时

版权说明

凤凰网 公益频道 出品,欢迎收藏

分析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