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公益 > 资讯 > 正文
云南砚山县:交通不便严重制约旱区灾民吃水(视频)
2010年03月26日 13:47凤凰网公益 】 【打印共有评论0

凤凰网“穿越特旱区”云南行动组报告

日期:3月25日(“穿越特旱区”第六天)

行程:云南砚山县-阿猛镇

成员:陈芳(文字)王磊(摄像)

哪里旱情最严重?“到不通车的地方再使劲往前走就行了”,凤凰网的网友提供线索;“越远的地方、越难走的地方越缺水”,云南当地的司机这样给我们指路。

 通往大榔树村的一条山路

正在山路上爬坡的运水车

这算是已经修过的道路

在旱区的6天里,对此深有感触,大部分时间全部在路上颠簸,下到一个村子采访来回往往要花五六个小时。我们经过的建水县、砚山县旱情严重的地区,多为彝族、壮族、苗族聚集的村寨,这些民族有着“占山头”、“占水头”等传统,常年靠天吃饭,几乎没有任何基础设施。

在这样60年不遇的大旱面前,这些村寨成为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也显得格外脆弱。其实在整个云南农村地区,旱情均非常严重,到处是大片裸露的红土地和干涸的水塘。不便的交通成为偏远村寨吃水最大的瓶颈:一辆水车从水源地到村寨来回要走四五个小时,一辆车一天从早到晚最多也只能跑三趟,大型车辆还无法通达。

25日早晨,从砚山县城出发,赶往砚山县缺水最严重的大榔树村。大榔树村是以苗族、白族为主要居民的村子,四周全是山,距离县城近60公里,距离最近的取水点黑所水库约20公里。早在春节前,村子便断了水,全部由外面车辆运送。

从县城通往阿猛镇,因为道路畅通,37公里的路程花了大约40多分钟。从镇子到大榔树村20公里的路程,单程就花了近2个小时。车辆驶出镇子没多久,水泥路就成了石子路,再向山里行走,就完全是土路了,尘土飞扬,夸张的路段,10米内就已经看不清前面的车辆。下坡、上坡,曲折迂回,如果赶上下雨天,车辆根本无法开进。

一路在颠簸中行驶,不敢喝太多的水,生怕被颠出来。不禁想起昨天去往山里找七农(种植三七的药农)时,一位局长的玩笑话:“如果得了结石病,坐车走一段这种路,根本不用做手术,结石就颠出来了。”

我们乘坐的是小车,20多公里的路,单程都要走近2个小时,拉水的车辆行走更是困难。一辆载有8吨水的卡车在山间缓慢穿梭,到陡坡处简直就是爬着上去的。阿猛镇书记告诉我们,“现在已经好走多了,春节期间县委书记来这个村子的时候,走了7个小时。这已经是修过的路了。”

运水的司机从早上7点多出发到晚上,从取水点到大榔树村,加班加点,一天可以跑三趟车,这段路程单程只有20公里,但由于道路难走,大部分时间要花在路上。“很多司机都不敢走,遇到坡陡的地方,由于车里装的是水,很容易翻倒。”一位运水的司机告诉我们,为了生计,自己不得不跑水,他和镇政府签订了协议,一车8吨水,跑下来210多块钱,除掉油钱,一车赚六七十元。

一天运送24吨水,阿猛镇共有87户人家,近400人。如果按照阿猛镇保证每人每天20公斤水、并存够100天这样的标准来算,需要一个司机连续跑40多天。正是由于交通不便,在政府控制运费之前,一些司机将运水作为商机,最贵时一车8吨水,卖到了400元。

就是这样,大榔树村的条件还算好的,起码这里还可以有路可以通车,有水车可以进入村子。更严重的两个村子还在5公里、10公里外的山里。这两个村子,没有通车的路,只有山路,村民只有靠牛车或者背水解决饮水问题。在大榔树村小学,有一个孩子就是5公里外不通车的村子,他告诉我们家里现在吃的水是从2公里外的一个小河沟取的,那里的水也快没了,他在周末的时候要跟着哥哥一起取水。阿猛镇的书记告诉我们,只能将水送到大榔树村,再由村民自己来拉水或者背水,有的路连牛车行驶都困难,村民只有自己背水爬山路了,背一趟水就要走好几个小时。

在这里,你的视线所及之处,也许不是最干裂的土地,但由于偏僻的地理位置和不便的交通,这里却成为最缺水的地方。“到不通车的地方再使劲往前走就行了”。如果你想找最缺水的地方,就按着这样的路走就可以了。

“穿越特旱区”往日报告

贵州行动组:

3月20日:贵州毕节:独居老人饮水困难更无法洗澡

3月21日:贵州毕节:童子军每天背水上千米高山

3月22日:贵州威宁:买水占每月家庭一半支出

3月23日:贵州威宁:灾区最需要的是水管、水泵和送水经费

云南行动组:

3月20日:云南建水:受旱灾影响最大的是半山农村居民

3月21日:云南建水:村民焦虑盼雨 渴望外出打工

3月23日:云南砚山:村长缺失下的村民自治困境

3月23日:云南砚山:半数村民外出打工 72岁老人挑水浇地

3月25日:云南砚山县委书记马志山:全力修通运水线这条百姓的生命线

3月25日:云南旱区孩子:今年春天是枯的

3月25日:云南旱区急缺水、资金和打井设备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陈芳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