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母亲河想妈妈
公益
公益 > 新闻益事 > 正文

在北京的母亲河想妈妈

为什么人们总把河流比作母亲?

为什么女性天然地和环保距离更近?

从一条河开始,我们可以为未来做些什么?

1995年的9月15日,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落幕,那是把“妇女与环境”置入全球语境思考的全新起点。

30年后,凤凰网公益邀请三代女性环保人从北京的三条河出发,看见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向世界抛出新的疑问。

永定无定:从北京的母亲河出发

永定无定:从北京的母亲河出发

沿河行的起点是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由桑干河和洋河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朱官屯村附近汇集而成。桑干河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作家丁玲的文学名篇《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写的就是发生在这条河南岸村庄暖水屯里的土改运动。

在小说中,时局的变化掀起村民们的内心风暴——太阳似乎并不总照在桑干河上。在现实里,被这条河养大的人们,更习惯于相信:每到桑葚成熟的时候,这条河就会断流。

2020年开始,00后摄影师赵亿从自己的生活记忆出发,开启了《永定无定》系列作品的创作(图源:澎湃新闻)

2020年开始,00后摄影师赵亿从自己的生活记忆出发,开启了《永定无定》系列作品的创作(图源:澎湃新闻)

永定河是一条“不服管教”的河流。它善徙、善淤、善决。据记载,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春,永定河漫决,霸州受灾。康熙皇帝目睹灾区惨状,命令官员加筑堤防、疏浚河道的,更是下旨建庙立碑,赐名“永定”。

然而,即便此后下游的河堤越筑越高,由于河水水含沙量大,永定河在官厅山峡出山后通常会失去蓄水能力,一旦遭遇强降雨,水灾便一触即发。

根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永定河的复活》,新中国成立第二年,周恩来总理主持批准修建永定河上游的官厅水库,一方面用于控制永定河的洪水,一方面将之作为首都水源。他在会议中说:“华北的永定河,实际上是无定的,清朝的皇帝封它为‘永定’,它还是时常泛滥。不去治它,只是封它,有什么用?”

永定河决口,图为水灾后(图源:大兴史话)

永定河决口,图为水灾后(图源:大兴史话)

随后的五十年里,永定河虽然没有经历过大型水灾,但由于上游水量不断减少,下游频繁出现断流。1997年,由于官厅水库水体污染严重,永定河更是从北京饮用水供水来源中除名。

直到21世纪开始,水利部开始在永定河流域开展净水工程,并关闭了一批污染企业……经历了近二十年的绿色生态发展带、绿色生态廊道、跨流域补水等工程建设,2020年5月,断流25年的永定河北京段终于实现全线通水。

“永定无定”,或将成为历史。

在探访永定河前一周,北京刚刚遭遇暴雨围城。伴随着近年来愈加频繁的极端降水,永定河仿佛也成为一道流动的标语,邀请人们再次发问——当我们习惯了“河流喂养人类,人类守护河流”的叙事,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如何重新想象人与河流的关系?

图源:中国妇女报

图源:中国妇女报

1995年,北京世妇会的举办成为“女性与环境”议题实践的开始。三十年后,重走永定河,一场三代女性的河畔对话也将开启新的思考与回应。

自动播放

视频 孙惠丽 作者 李迅琦

编辑 佘韵卿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