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性别新闻盘点:与落后的现实世界激烈碰撞
公益
公益 > 新闻益事 > 正文

2019年度性别新闻盘点:与落后的现实世界激烈碰撞

对即将到来的2020年, 不少网友表达出一个别出心裁的担忧:

再也不能用“都9012年了”之类的倒装了。

在过去一年,这样的句式确实多次出现在网络语境中,表达着震惊、困惑及愤怒等情绪。

它多被用在发现现实情况与自身意识差距悬殊时,比如“都9012年了怎么还有医闹发生”,“都9012年了大学男生怎么还在宿舍楼下摆蜡烛”,被反讽的现象多被认为是过时的、腐朽的,时代的车轮该将其甩在身后,而现实缓慢且失衡的发展又让其一度闯到眼前。

这其中,性别议题更是高发区。

2019年,是先进的女性意识与落后的现实世界激烈碰撞的一年。

我们可以感叹女性觉醒之快,伴随着“田园女权”污名甚嚣尘上的,是各类时事话题下对女性权益据理力争的声音;也怒其不争地发现,我们处在一个并不乐观的环境中,诸多本以为“过时”的事仍在发生,而距离一个更理想的和平时代,世界经济论坛在《2020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指出,还要100年。

如今,当我们站在2019的末端,或许不堪回首、唏嘘良多。但无论如何,这份回望都会是2020年的开端。

亲密关系暴力

回到199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指定11月25日为“消除暴力侵害妇女行为国际日”,将消除针对妇女的暴力上升为全球性的重要议题。

20年后,情况有变好吗?

答案并不肯定。甚至在20周年当天,美妆博主@宇芽 发布视频与长文自曝被前夫@沱沱的风魔教 家暴,其受暴的痛苦及反家暴的倡议如星火一般溅射,随之引起互联网上的讨论绵延燃烧。

而在第二天,演员蒋劲夫的现任外籍女友Julieta也发文控诉被家暴,称和他住在一起的日子像在监狱。距上一次蒋劲夫被日籍前女友控诉家暴,仅仅只有一年时间。

由家暴事件在公共视野中的出现之频繁,可见亲密关系暴力之普遍。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我们需要放下对家暴者的想象。宇芽在讲述对沱沱的初印象时称,“所有美好优秀的品质都在他身上”,蒋劲夫此前也凭借少年气得到了不少喜爱,表面的谦逊温和不能将其与家暴脱离干系。

放下对家暴者的想象,能让大众对家暴有更深刻的认知,也能避免出现“这么好的男人都忍不住打你”之类谴责受害者的话语。

5月,一条“女子自拍被家暴过程”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中的女子在架设摄像机取证家暴时遭到丈夫殴打。

与网络上热情高涨的反家暴呼声相对应的,是现实中受暴者维权的举步维艰。反家暴意识的渗透不到位,让“劝和不劝分”成了更为常见的处理措施,社会尚未构建出让受害者有勇气站出来反对及指认的安全环境,由于家暴的私密、难取证等特点,同样使得诸多受害者噤声。

反思家暴成因,会发现我们欠缺对施暴者的关注,这与当下社会男性缺乏情绪疏导教育是一脉相承的。当无法使用言语沟通、情感寄托以及同理心来解决感情问题时,他们便倾向于诉诸暴力。长久以来社会文化环境对女性的物化则加剧了暴力的实施。

2019年发生了诸多表白暴力的案件:有高三复读男生表白女生被拒后,深夜潜入宿舍将其杀害;也有医学研究生发生关系后求复合被拒,连捅女友几十刀。

这些“爱之深恨之切”背后,是极强的控制欲作祟。

控制欲来源于传统性别权利的不平衡,作为主动方的男性缺乏倾听与让位的能力,本该作为两个独立个体间的平等交往的爱情便也处处存在着性别压迫。

北大女生自杀案里,包丽的母亲发现女儿与男友的聊天记录中充满精神控制和虐待,而这种看似耸人听闻的事件和意识形态,也正是我们日常最常见的性别不平等制度的极端反应。

连同病态的控制欲一起被拿出来讨论的还有PUA。12月朋友圈刷屏“含P量”,意思是关注了PUA培训公众号“浪迹情感”的好友数目。该账号已于12月13日被封禁,但PUA一词并未淡出我们的生活。

作为一套针对与女性交往的规范,PUA不该被特殊化为教学机构组织学习的产物,或者是特定教材的学徒。事实上,在性别结构倾斜的社会里,男性往往能对各种PUA话术无师自通,女性作为性客体与弱势方,或多或少会受到来自身边男性下意识的贬低、打压,或是受到以爱之名的限制。

这是整个厌女社会耳濡目染的结果。

公共安全与高校丑闻

2019年,女性的公共安全问题数次亮起红灯。

5月24日,江西南昌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路段,一名男子突然掏刀刺向三位结伴而行的女性中的一位,受伤女子被急救车送往附近的医院抢救,最终因伤势过重身亡。

6月24日,一段“女孩深夜街头遭男子重击头部、撕扯衣服、猛踹拖行”的视频引起关注,视频中直接展示了一位行走在街头的女子突然被男子击倒,紧接着,男子对其头部与腹部拳打脚踢长达68秒,之后拽着她的头发将其拖出监控区域。

上述两起恶劣事件均在网络上引起极大反响,一片人心惶惶中,“女孩子在外要注意安全”的言论险些再度成为主流。这尤其需要警惕。维持社会公共安全的责任不该落在女性肩头,所谓的“保护”也不该成为对女性的限制与谴责。

此外,在事发及调查出来龙去脉的这段时间里,无数猜想与臆测在网上流传,施暴者的动机被理所应当地认为“不是被甩了,就是被戴绿帽子”,受害者则是”嫖资没谈妥,又想敲诈嫖客“、”有些女人说话就是太伤人了“。哪怕在天降灾祸、生死攸关的当头,荡妇羞辱仍在不留余力地伤害着女性。

正如红谷滩新区街头的随机砍人,女性所遭遇的公共安全危机总是防不胜防。

5月25日,成都地铁2号线,有一名中年男子偷偷将手机放在旁边穿短裙女孩的裙下,其犯罪过程被网友录下并上传至网络。6月13日,西安地铁上同样出现男子偷拍现象。6月15日,深圳当地一家优衣库试衣间里被发现藏有针孔摄像头,同天网上还曝出郑州一酒店多间客房发现有摄像头偷拍。

从社会、文化传统的深层结构来看,这种对女性的窥视,实质上是女性被物化、欲望化、消遣化的反映。在强大的男权意识下,女性的尊严、价值以及对社会的贡献未得到充分认同,反而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男性的“玩物”,被标榜为具有性暗示的对象。

权利不对等向来是滋生性骚扰和性侵的温床,高校性丑闻频出也正因如此。

3月12日,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院长戴松元被曝性侵女教师,导致后者怀孕,并要求她流产,此外,还有网友发出聊天记录证明,戴松元曾多次语言性骚扰女学生。

△戴松元与被性侵女教师的聊天截图

12月2日,北大数学中心博士生导师冯仁杰被举报与多人发生不正当关系。12月6日,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钱逢胜被曝通过微信多次给女学生发送暧昧消息,在校园里将女学生锁在车内进行性侵,事后还继续展开性骚扰。

虽然涉事学校都通过迅速的调查处理,对施暴者进行了惩罚,但还显然不够。我们仍需要质问与反思:

撤职足以惩罚他们犯下的罪行吗?高校的相关制度能出炉吗?除了网络曝光,学生们还有可靠的维权途径可走吗?

女性的个体命运

当我们回顾2019,女性个体的命运同样牵动人心。

3月27日,一则12岁跨境女学童出境被查的新闻爆出。她鼓鼓囊囊的背包里,装着的是142管用于胎儿性别检测的孕妇血。这起被曝光的“寄血验子”产业链背后,是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0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中国倒退3名排行106位,其中新生儿性别比倒数第一。有多少女孩,甚至连出生的权利都没有。

《82年生的金智英》在韩国引发女性的共鸣,回看中国,已婚已育女性面临的困境与金智英何其相似。生孩子、带孩子,实际是被划分到无报酬且无地位的“私领域”工作。女性大多只能自己背负一切,靠对母职“伟大”“爱”的信仰、以及对孤独终老的恐惧,来说服自己忍耐、付出和承担。没有廉价的“母亲”,就留不住中国经济的“人口红利”。

“单身税”、全面二胎、离婚冷静期……不过所有试图促进生育的措施,最终还是要靠女性的子宫来落实。而生不生,这个决策权正越来越多地回到女性自己的手中。

12月23日,徐枣枣(化名)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拒绝提供冻卵服务案在朝阳法院第一次开庭。这是我国首例单身女性争取冻卵权利的案件。

△枣枣 拍摄:桃子

选择冻卵,意味着女性对科技手段的准确认知,意味着女性经济地位的独立,意味着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新的社会政治力量,单身女性在发出积极变革的声音。

女性像是等待太久了,不停争取着,把一层层枷锁从身上卸下。Cherry中国抽奖事件中反击性别刻板印象,热依扎事件里力争穿衣自由,《送我上青云》后为女性情欲正名。

她们踢中了社会传统的铁板,但并未知痛地瑟瑟缩回,而是更激烈、更愤慨、更无畏地反击回去。

网上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时间是连续的,年份只是个符号,2019年一团糟的话,2020年也不会突然变好。但这句话中的疏忽是,进步是一个累加的过程,本身便也难以一蹴而就,只待一个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

而我们也将在2020年,继续努力,静候质变。

P.S. 本文观点仅代表特约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