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教室也能变“废”为宝——河南省一小学“元双图书阅览室”落成
公益
公益 > 新闻益事 > 正文

旧教室也能变“废”为宝——河南省一小学“元双图书阅览室”落成

“这间旧教室,我们都没想到竟然可以变成这样!”方振峰校长说,“非常感谢你们帮着这里的孩子们!”方校长带着向荣公益基金会荣誉理事长丁永庆、理事刘士力等爱心人士参观,并为变“废”为宝的阅览室进行揭牌。孩子们和大家走进了阅览室,由此开始一段全新的阅读体验。

图:揭牌仪式

孩子们疑惑地盯着“元双图书阅览室”的铭牌,向荣工作人员向大家介绍道,这是取自与爱心人士刘叶元双女士的“元双”二字。她是河南巩义人,虽去国离乡已数十载,却一直心念家乡的孩子们。依其夙愿,家人便找到向荣公益基金会想在家乡学校尽一份绵薄之力。

向荣向刘叶元双女士的家人,介绍了乡村学校的普遍现状。据《中国教育报》调查显示,乡村儿童阅读量仅为城市儿童的1/7,有20%的乡村儿童甚至一本课外读物都没有。乡村学校图书室受限于发展,适龄儿童读物极少。

向荣在实地调查完河南巩义乡村学校的基本情况后,向他们推荐了这所芝田镇中心小学。这是一所在校学生超过600名的乡镇中心小学,学校老师注重阅读活动的开展,编制校本课程“童声诗韵”,引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沐浴书香,但学校原有藏书可读性、丰富性、适用性较弱,无法满足孩子们的阅读需求。

经过双方的充分沟通,刘叶元双女士的家人希望通过捐建阅览室,给孩子们一处心灵滋养的港湾,充分享受阅读快乐的空间,改善乡村儿童阅读环境,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鼓励每一个孩子成为有理想、有文化、爱祖国、爱家乡的有志少年。

向荣认为在乡村学校建设阅览室不应该是推倒重建,而是要根据每一地区的风土人情、每一间学校的现状进行充分利用和有益的改造,希望孩子们的阅览室是一个开放、丰富的空间,它应该是对儿童友好,并且能够惬意阅读的空间。阅览室应该是富有变化的建筑空间,通过阅读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性。

从2019年8月确定基本方向之后,向荣邀请清华大学美学学院包林老师团队,并带领专业设计师、监理工程师多次进行实地勘探、讨论设计,与本地施工团队建立工作小组,实时跟进工程进度,将旧教室改建而成图书阅览室,采用安全、绿色、无污染的装修材料和家具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经过各个团队不懈努力,如今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图书阅览室,具有分区阅读功能,在为孩子们营造良好氛围的同时,还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实现了阅读、观影、远程教学等多项功能。

图书是阅览室最为核心的内容,向荣根据学校原有图书情况,参考了小学图书馆基本配备书目,以及国内专家评选出的适合儿童阅读的优质童书目录,还有大量项目学校的反馈意见,为学校增补了经典性、启发性、趣味性、本土性、国际性相结合的儿童图书,供同学、老师阅读和使用。

特别的是,我们注意到墙壁颜色变得更为清新,灯光不再是冷光源的白炽灯。以及原有刻板的桌椅也变成了柔软的沙发座位,希望能够带给孩子们一种温暖的阅读体验。在乡村学校很多孩子是留守儿童,如果能够有种类繁多的课外书籍,为他们提供放松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孩子们的情绪,以书为伴的日子给他们一点点安慰。

图书室启用后,向荣希望孩子们能够承担起“小小图书管理员”的责任,真正成为自己阅览室的主人。期待孩子们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共同制定图书阅览室的管理守则,实现自助、自主阅读,在借阅中培养孩子们的自觉和管理能力,促进他们养成良好行为规范。老师们也能够利用这些书籍,组织更多有趣、接地气的阅读活动。

此次,“元双图书阅览室”的落成寄托着向荣对乡村教育发生变化的美好祝愿。这也是向荣“欣智阅读”项目建设班级图书角取得了一定经验之后的积极探索。希望能够以此作为示范,在需要的乡村学校建设更多图书阅览室,联合更多爱心人士、专业学者、各个领域的专业力量,不断优化发展。通过全方位的支持,为乡村老师赋能,组织更具有创造性、承载在地文化情感的阅读活动,共同助力乡土书香校园建设。

为了使乡村儿童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孩子们从“能读书”到“读好书”,北京市向荣公益基金会自2017年成立两年来,深入乡村,走访了上百所乡镇小学和乡村小学,与乡村孩子和老师们多层次的交流,并开展了班级图书角、乡村教师培训、乡村夏令营等切合乡村实际的项目,努力解决中国乡村教育面临的切实困境。截至2019年8月底,向荣已为256名乡村校长和教师提供能力建设培训,在全国15个省44所乡村学校开展公益项目,受益儿童达16515名。

乡村教育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希望能惠及更多处在教育神经末梢的乡村小学,为孩子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