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勤3小时,缘何这里能吸引75岁爷叔来做垃圾分类志愿者?
公益
公益 > 新闻益事 > 正文

通勤3小时,缘何这里能吸引75岁爷叔来做垃圾分类志愿者?

每天早上4点半起床,晨跑45分钟,5点半从位于徐汇长桥的家出门,换乘两部公交车,7点抵达上黄浦老城厢地区的多稼居民区,做两个小时的垃圾分类志愿者,然后找老邻居聊聊天,晚上7点至9点继续做垃圾分类志愿者,到家已是10点半……

自今年4月8日起,75岁的上海垃圾分类志愿者黄建明就开始了这样的作息时间表。

因为这一天,多稼居民区开始启动垃圾分类定点定时投放。这个正处于“南浦地块”征收中的小区,除了一幢高档商品房浦江公寓外,大部分区域属于开放式老旧小区,当时就只剩下10户居民还未搬迁。已经搬到徐汇长桥的黄建明坚持往返两地做志愿者。

从4月8日到7月5日左右居民全部都搬迁完毕,在为10户居民而专门设立的投放点上,都有黄建明等“老城厢志愿者”每天坚持在现场对居民进行志愿指导。

垃圾分类志愿者黄建明。 澎湃新闻记者栾晓娜图

垃圾分类志愿者黄建明。 澎湃新闻记者栾晓娜图

搬迁居民每天回来做志愿者

今年75岁的黄建明在多稼居民区出生,并一直生活了74年,未曾离开过。直到去年10月份,在地块征收过程中,他搬离了这里,住到了徐汇区的长桥新村。然而,对这里深厚的感情,让他无法割舍,身为小区志愿者的他,便经常回来。

今年4月8日,多稼居民区开始启动垃圾分类定点定时投放。“我们这里比较特殊,除了辖区内仅有的一幢高档商品房浦江公寓外,老城厢里当时还有10户居民还未搬迁。”黄浦区小东门街道多稼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邵林告诉记者,其中有9户分布在油车码头街和丰记码头弄两条小弄堂。

为了这9户居民,居委会在油车码头街设立了一个临时投放点,还有1户居住在外马路上的居民,则由作业公司上门收取垃圾。临时投放点的垃圾定时投放时间为早上7点到9点,晚上7点到9点。

在临时投放点和浦江公寓,为了指导居民准确地将垃圾分类投放,居委会都组织了垃圾分类志愿者,定时投放时段都在现场值守。

黄建明在第一时间报了名。每天早上5点30分,他要从家里出来,换乘两部公交车,花1个半小时来到这里,赶早上7点到9点的定时定点投放。晚上同样是垃圾分类志愿指导工作,结束后坐车回到家都要10点半以后了。

其他志愿者一般平均每周轮三到五次岗,但黄建明却天天都来,而且上午和晚上都在。

“也许有人不理解,但我在这里住了70多年,有很深的感情。这里永远是我的家,我希望家里干干净净的。”黄建明说,他从2008年起就开始在小区做志愿者,一直做到现在。在实行垃圾分类之前,他和一群老街坊们一起在街上捡烟头、做经济普查、督促居民文明过马路……志愿工作就没有停过。

后来,老邻居都一个个搬迁出去了,他也搬离了生活了70多年的老房子。但到现在,依然还有6位已搬走的居民,一直坚持回来做志愿服务。这6位“老城厢志愿者”每天从上海的四面八方,坐公交、开电瓶车过来,汇聚到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刚开始试点垃圾分类的时候,有些居民不分的,那我们不仅笑脸相迎,而且帮他们分拣。这样到了第三次、第四次,他们自己也不好意思了,就会分好再来投放,偶尔有分错的,我们就再分拣清楚。”黄建明说。

到7月5日左右,剩下的10户居民都搬走了,临时投放点也撤掉了。如今,黄建明又开始做起了浦江公寓的垃圾分类志愿者。

多措并举,分类实效明显

据小东门街道党工委书记周诚介绍,小东门街道是具有700多年历史的上海老城厢发源地之一,共16个居委,有14个存在二级旧里,尤其是老城厢区域,基本都是二级旧里。

经前期调研排摸,街道针对老城厢区域弄堂道路小、公共设施少、外来人员多、居住环境杂等特点,在垃圾分类工作中采取了确保宣传全覆盖、减少零散垃圾桶、推广垃圾回收“拾尚包”、建立491人志愿者队伍促进全领域参与等做法,取得了初步成效。

比如,二级旧里原本有许多零散的垃圾桶,短短百米弄堂内就有四五处垃圾桶,既影响环境,又不利于管理。为此,街道投入近50万元,为老城厢量身定做了43个符合老城厢实际、反映老城厢文化的临时垃圾投放点厢房,并在有条件的垃圾厢房旁边设置洗手池、镜子、休息椅。

在垃圾分类试运营期间,发动小区志愿者、保洁员,每天定时定点的投放时间在垃圾厢房前“站岗”,主动引导居民垃圾分类,对分类错误居民进行宣讲,帮助他们正确分类。

针对动迁区域尚未迁出的居民居住较为分散的特点,多稼居民区党总支协调上海欣望环境卫生服务有限公司、上海洁城环境卫生运输有限公司、黄浦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小东门街道管理所,对这部分区域垃圾桶的位置进行优化,撤桶并点,在卫生做到洁净的同时,尽可能地不影响居民正常的垃圾分类投放。

据邵林介绍,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多稼居民区党总支基于调研走访时对辖区社会组织的了解,依托滨江党建、董家渡网格党建促进会和辖区内垃圾运输中转处理单位,积极推进共建单位参与社区治理工作,从提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着手,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在辖区的普及和落实。

比如,利用上海黄浦环境卫生教育基地场地举行了垃圾分类主题讲座,精心设计垃圾分类互动小游戏,使居民代表们在游戏中加深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理解,从思想上引导居民支持配合垃圾分类工作。

6月20日起,黄浦区小东门街道实行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全覆盖,每天的湿垃圾量从最初的6-7桶开始逐日上升,到7月1日已升至69桶,达到并超额完成街道每天66桶湿垃圾的减量指标,分类实效明显。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