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只是关爱就够了吗?残障人士需要怎样的尊严?
公益
公益 > 新闻益事 > 正文

仅仅只是关爱就够了吗?残障人士需要怎样的尊严?

当我们感受世界的喧嚣时,有些人却什么都听不到;当我们抱怨工作的压力时,有些人却渴望得到一份工作;当我们希望通过给残障人提供工作岗位,为他们构建尊严时,我们是否清楚地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尊严?3月11日是国际尊严日,晶报记者为您讲述三名听障人士的就业故事,倾听他们的就业经验和公益组织专家意见,带您感受残障人士自己所需要的“尊严”。

关爱视角不是尊严,赋权才是

在罗湖书城一家肯德基餐厅里,31岁的李亮正在前台帮顾客点餐。干瘦清爽的面庞下,是整洁笔挺的工装。

陈女士点了杯咖啡,接过李亮递上的餐盘时,她询问有没有糖。李亮看着她的唇语点点头,拿出两种糖,陈女士选择了其中的一种从容就餐。当得知帮她点餐的服务员是位听障人时,她一脸惊异,说:“完全没想到!他听得懂我说话,我说我要糖,他就给了我糖!”

这样的工作对李亮来说,再普通不过。他已经在这里工作6年了,从收银到总配,从后厨产品制作到前厅等岗位,都曾留下他的足迹。

李亮起初的找工作之路一直不理想。直到进入这家招残障人的“天使餐厅”。他自信能胜任这份工作,虽然和顾客沟通会有点困难,但利用简化的点餐单和手写板,大部分顾客都很耐心。同事有时也会用手语帮忙,一切都能应对。

这家肯德基的残障人员工大多来自元平特校,被称为“天使员工”,有听障、轻度智力障碍、轻度肢体障碍及视力障碍等。全职员工30名,其中“天使员工”21名占七成。在这里,听障员工之间会通过微笑、动作和眼神传递想法与情感。在这里,他们和社会间那层隔膜消失了,笑容也是自信的。这自信,是工作赋予的。

李亮的求职是成功的,但能给特殊人群提供岗位的企业并不多。和李亮一样成功找到理想工作的,还有希尔顿酒店的Bill。

33岁的Bill微胖。二十几岁时,Bill还没总想着找工作,但现在会想了。在进入酒店之前,他连续找了两年,每天都出去转,或网络应聘。但总会因听障被拒,也碰到过骗钱的。但他相信总会找到工作的。他希望:“社会多给些机会尝试雇佣我们,其实会发现我们也是很努力、勤奋的,就算不会也很愿意学习。酒店的薪资福利不错,我也会努力工作让它增长的。”

“我们不应抱着一种帮助、关爱弱势群体,别人是被帮助者的心态谈尊严。关爱视角、康复视角都不是尊严,而应以一种赋权的视角。” 深圳市残疾人联合会理事、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理事长廖艳辉在谈及残障人士的尊严时说。

在她看来,总有一小部分人(10%-20%)有特殊需求,社会福利要让那小部分人获得和其他80%的人同样的受支持度,这样才能算是有尊严。这种支持可以通过平等参与、共享的机会来实现。有时一份提供了“合理便利”的工作就可以实现这份支持。

这就对雇佣者提出了要求。“天使餐厅”为残障人提供了收银、清洁、后厨产品制作等岗位,因人定岗,应聘要求和正常员工一样,要有工作热情、服务意识。餐厅品牌经理说,顾客对“天使员工”的包容和理解还是很强的,从未发生过因员工身体障碍造成沟通不畅的情况。“天使员工”入职前有体验期,体验工作环境和岗位操作,能基本胜任工作并得到看护人认同才会正式入职。稳定度很高,最近两年半都没有过离职或辞退。

不只求职者要有能力,雇主也要有能力

特殊人士的自尊和自信,来得并不都是那么容易。

李亮此前曾在服装厂做过手绘,虽然压力大,但大学(大专)学的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很对口,他也很努力。可工作一年后有升职机会时,却因听障没被晋升。他感觉很不公平,一番考虑后辞职了。他笔谈告诉记者说:“我们工作中需要更多耐心,听障朋友们不要因害怕别人不明白就少交流或不交流,要多学习交流,你会发现沟通并不难。”

实际上,像李亮前任雇主一样的企业,不在少数。“因为不只求职者才需要能力,雇主也要有能力。如果他没有做好可以接纳的准备,没有可以支持对方就业的环境和条件,他就无法给残障人提供合理便利。” 廖艳辉去美国考察时曾发现,他们的残障人就业帮扶机制是不同的。他们把80%的精力用来培训雇佣者、企业,“会给雇佣者观看残障人工作的视频,让他们提前了解。许多非智力缺陷的残障人,身体能力并不缺乏,只是雇佣者因没有能力所以不敢或不愿接纳他们。这是社会能力弱,而不是个体能力弱。深圳有些大企业的企业文化希望给予残障人就业支持,而这时政府应给予帮助。”

目前,李亮等“天使员工”和普通员工享受同样的薪酬福利和晋升通道,也有“天使员工”做到了管理组,他还教会了健全员工打手语。简单、平等、互助的工作环境让他很满意,也让他收获了自尊,这尊严是对自己的肯定,更是周围人的平等相待。他表示:“希望工作和学习能一步步前进和提升。无声的人生必须努力工作,也希望多走走,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对于这种经验能否推广,餐厅经理表示:“在残障人就业方面,我们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肯德基操作的方式,不同业态会有差异,但目的都是给残障人士营造一个并不特殊的工作氛围、公平的就业平台,不同餐厅可以根据自己的特性考量,让他们能在自在的工作环境中通过努力实现自我价值,获得认同融入社会。”

工作之余,李亮也会约同事、朋友一起吃饭,逛街,旅游。一份舒心的工作给了他踏实的自信,也给了他尊严。“我们平时活动挺多的,很开心,满满的幸福!”李亮脸上写满阳光。

平等包容的社交关系,给了他们自尊

记者在酒店洗衣厂见到Bill时,他正风风火火地从门口赶来。短袖T恤工装有些凸显他的小肚子。他肢体语言丰富,阳光活泼,在烘干机旁的操作台上,一件一件、大方利落地展示他的叠布草技能。还十分自信地邀请记者为他拍照,见到同事就用手语打招呼。同事说,如果Bill能说话,他很可能是团队中最会活跃气氛的那一个。

Bill在工作的沟通中表现出了很好的个性,认真开朗,虽不会语言沟通,但笑容很多,容易接受,学习很快。

后来他还会介绍听障人来工作,于是酒店招聘的残障人渐渐变多:从2016年的5名,到2017年8名。2名女性,6名男性,做着厨房洗碗工、摘菜、切菜、传送、洗衣厂的调整、运输等工作。

同事的包容给了Bill更多沟通的自信,工作中,他用手语、手机打字或写字完成沟通。每天要操作洗衣机和干衣机,收集脏的布草,折叠好干净的布草、被套等等。他还会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给听障同事培训工作技能,这让酒店经理很高兴。洗衣房工作体力活多,需要抗热,Bill表示:“完胜不敢说,但我会尽力做好本职工作,遇到难题领导也会指导我完成。”十分难得的是,2016年,Bill获得了CEO Awards总裁阳光奖,税后奖金10000美元,成为全球希尔顿员工中筛选出的20名优秀员工之一。

在酒店经理看来,目前社会上缺少专门为残障人找工作的平台,特校也缺少针对职业的培训,导致他们缺少推荐自己的渠道和理由。他认为,要解决听障人就业问题,还需要企业有意识地去做,提供岗位让他们尝试。酒店管理者可以先挖掘哪些职位可以提供,再通过残联、聋哑学校接触他们,预定一个班,之后先试用,看看劳动强度能否跟上?员工是否喜爱他们?沟通问题怎么解决?开了头就容易了。

同样的问题,廖艳辉也思考过。“我们不应从小就把他们分流出来,给他们特殊教育,上特殊学校。这样会造成多数普通人从小都没接触过残障人,剥夺了他们相处的机会,而到工作中突然接触到了就不太容易快速达到融合。”廖艳辉认为,保障尊严的另一个条件是创造无障碍,无障碍并不是单指硬件上、环境上的,而是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思路,例如支持性入学、随班就读、融合教育、融合就业制度。在美国的普通公立学校里,总会有一定比例的学位,是留给残障儿童的。

Bill也认为,他们的需求是“儿时给予教育,长大帮他们更好地找工作。”同时,他也希望大众对他们多点包容:“家里人对我就像对正常人一样,让我自己上学、自己去银行、自己交朋友,家人不会对我有偏见,希望外面的人对我们听障人也没有偏见,多点包容。”

廖艳辉说:“改善社会无障碍文化应从接纳文化入手,将支持性的资源放到80%的普通人身上,在就业环境中给普通人以支持,那10%-20%的特殊人群就能很好地在其中存在。”

现在,酒店给Bill提供了和普通员工一样的人事待遇,包吃包住,五险一金、班车、培训、涨工资、郊游,遇到火警、台风灾害时,配备的CALL机也会收到总部发送的声光震动提醒。

同事的尊重、正常的社交,让Bill渐渐融入普通人的世界。谈起未来,他希望自己努力工作拼搏,尽职尽责,让薪资有所增长,存钱结婚,还有减肥。

听障创业者:希望获得更多创业支持

听障人的就业之路不止有打工,还有另一条路——创业。听障人邱浩海就选择了创业,也从此开启了别样的人生。

仅仅只是关爱就够了吗?残障人士需要怎样的尊严?

“声活”创始人之一邱浩海。

4岁前,邱浩海也是个健康的孩子,一次生病打针时药物中毒,才失去了听力。爱好美术的他,大学毕业后成了一名设计师。“我在做设计时,很多人没办法和我沟通,他们不懂手语,我也不会说话。所以我想有没有一款软件能让像我一样的听障者和他人顺畅交流,就萌生了创业的想法。”邱浩海写道。

2014年10月,邱浩海与合伙人韦创军创立了声活科技,并成功开发出国内首个听障群体的垂直社交资讯分享平台——“声活”App。

“创业是‘九死一生’的事情,对听障群体来说,创业更是难上加难。”邱浩海提到,听障人本身在创业方面就存在劣势,沟通成本更高;最致命的是,很多听障人很难对接到资本。

所幸,在深圳市政府和残联、种子期天使投资人陈维伟等社企、社工及听障朋友的帮助下,邱浩海渡过了难关。

声活联合创始人、天使投资人陈维伟说,投资邱浩海的创业项目,其实是看中他们的专业能力。

邱浩海的自信是自己努力奋斗来的,同时他还不忘替更多像他一样的人争取社会支持。他和伙伴们创办了“99聋人创业日”活动,搜集优秀的聋人创业项目,为他们提供创客训练营、创业导师及资本对接机会。“我一直在呼吁,希望有更多听障人创业扶持资金,和更好的创业环境。希望社会能平等对待听障群体,关爱聋人创业。”

仅仅只是关爱就够了吗?残障人士需要怎样的尊严?

慈展会上,残障青少年们正在作画义卖。

专家说法

要改善就业环境创造无障碍文化

针对社会应给予残障人士怎样的帮助,才能让他们获得尊严,记者采访了深圳市残疾人联合会理事、深圳市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理事长廖艳辉。

她认为,目前社会把大部分的力气放在了残障人培训上,让他们提高能力,而没有努力改善就业环境,给予就业支持,这样容易事倍功半。

美国有专业的服务残障人的人力资源公司,给予残障人职业评估和就业规划。由政府买单,为有残障人就业的雇佣公司提供支持。残障者本身和企业都不需要付费,这样就创造了好的就业环境。

廖艳辉认为,这种帮助应是长期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特殊需要,只是没有到残障的程度。像近视的人不戴眼镜生活会非常不方便。但眼镜不是小众需求,有很大的市场,厂商有利润就会生产;而残障人的工具很难匹配,小众的药厂家不生产,辅具很少生产。这时恰恰就需要政府去解决、满足企业不能解决的问题。”她认为,支持要靠第三方机构和第一部门(政府)来合作推动。

来源:晶报 记者 李婷菊/文 金羽泽/图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