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后可能吃不到巧克力了?吓得我赶紧吃了一块
公益
公益 > 新闻益事 > 正文

30年后可能吃不到巧克力了?吓得我赶紧吃了一块

作为抚(增)慰(长)心(体)灵(重)的神奇食物,巧克力对于许多人来说,乃是失业、失恋又失志时,能让人瞬间心情up的良药。没有什么是一块儿巧克力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多来几块。

但是今天,一条热搜横空出现:

巧克力难道都吃不到了?怀着悲痛心情的小编,决定去扒一扒事情的真相。

从巧克力是咋来的说起

巧克力来源于可可树,是一种只生长在潮湿温暖的热带雨林中的乔木。

早在2000多年前居住在当地的中美洲人,就把可可豆碾碎,加上香草、辣椒和树汁,再兑上水并搅拌起泡,最后加入玉米粉,制成一种名叫“苦水”的饮料。

16世纪,探险家科尔特斯将“苦水”带回了西班牙。而西班牙人为了适应口感,加入了糖,深受大众的欢迎。不久其制作方法被意大利人学会,并且很快传遍整个欧洲。

为了方便储存和携带,人们向巧克力饮料中加入可可脂,制成了固体巧克力。如今,可可豆的加工工艺经过多次改良,巧克力做成的美食也品种繁多。

从此,巧克力就踏上了征服世界人民味蕾的旅途。

巧克力的困局

由于可可树对环境的要求较严格,如温度均一、雨水充沛、土壤含氮量高等。因此,大部分的可可树被局限在赤道南北约20°的范围内生长。

受全球变暖的影响,生产巧克力的原料可可树在日益变暖的气候条件下越来越难以生存。

全球变暖如果持续下去,对于可可树来说,这可能就是灭顶之灾。

供应商的单一也让巧克力市场更加脆弱。科特迪瓦和加纳两国,为全球提供了近60%的可可,每年出口的300万吨可可支撑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全球巧克力市场。一旦受到气候威胁,这些国家因为要保全生态系统切断巧克力原料供应,那世界巧克力市场可能马上面临瘫痪。

而另一面,人们对巧克力的需求量却在连年增加。另外,巧克力供不应求的另一个原因可能在于种植技术上,因为人们种植可可树的方法已经沿用了几百年,落后的生产力自然使得可可树产量连年下滑。

 拯救巧克力

对于可可种植者来说,可以补植其他热带雨林树木,以便为可可树树荫。这种方法可以帮助降低温度和减少蒸发量。较高的树木还可以起到防风和避免水土流失的作用。

另外,气温的升高也很可能会导致病虫害的加速传播,导致可可树减产。因此,培育出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也迫在眉睫。

全球巧克力巨头玛氏公司已经开始和加州大学植物研究团队合作,希望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使得可可树能够抵得住未来更加炎热干旱的环境侵袭。而基因编辑和精耕技术或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杀手锏。

总之呢,气候的变化会导致可可树种植面积减少,但说巧克力30年后就绝迹还是有些夸张了。不过,这也给了我们一个警醒,保护巧克力刻不容缓。不要真的让这一美食断送在我们手中。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随手关灯,自备购物袋,在生活中节约能源,气候变化也绝不是事不关己。

我们要想,现在的一点点儿的努力,是为了能一直吃到美味的巧克力,这样是不是更有动力?


来源:环球时报、人呆手户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