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暖也是最冷的发问:“啥是佩奇”?
公益
公益 > 新闻益事 > 正文

2019年最暖也是最冷的发问:“啥是佩奇”?

《啥是佩奇》火了!

一夜间,这部5分40秒的贺岁先导片成为2019年第一个朋友圈“爆款”。

80后导演张大鹏说:“这是个正经的中国故事,主要的核心也是中国家庭。

这是一个发生在大山里寻找佩奇的暖心故事,朴实、土味、幽默却不乏真实。

2019年最暖也是最冷的发问:“啥是佩奇”?

“你告诉爷爷你需要什么东西呀,爷爷给你准备,佩奇,什么是佩奇呀?”

快过年了,在大山里留守的老汉李玉宝给城里的孙子打电话,孙子说想要“佩奇”,为了满足孩子的心愿,爷爷开始满村子问“啥是佩奇”……

字典里的佩带、网络女主播佩奇、佩琪洗发素、拖拉机司机张佩奇、某款跳棋、小猪红的……

四处打听之后,李大爷终于在进城务工的村妇指点下,亲手电焊了一个重金属工业风的“硬核佩奇”带到城里送给了孙子,堪称新年礼物的“走心之作”。

“那个本来是个鼓风机嘛,生活做饭吹灶,家家都有那个东西。其实之前有个梗就是佩奇像吹风机嘛。” 短片导演张大鹏解释了这个礼物设计的由来。

啥是佩奇?山村老爷爷李玉宝给出了最惊喜的答案——家人之间真诚的爱

短片里,当李玉宝坐在影院,一家人其乐融融观看电影《小猪佩奇过大年》,他告诉打来电话的热心老乡,“她爸是猪,她妈是猪,儿子也是猪,一窝猪。”

土掉渣的一句话,给了“啥是佩奇”最接地气的回答,哈哈一笑之后,你会想起“李玉宝”是个农村留守老人吗?“李玉宝们”的生活状态,你又了解多少?你的父母、爷爷奶奶会不会就是现实中的“李玉宝”?

“李玉宝”的孤独,你真的懂吗?

“我们想体现的就是城市的人的信息沟通,农村的老大爷没有信息沟通,并不是说谁好谁不好,最大的问题就是,第一他很爱他的孙子,第二就是他很孤独,其实这是两个问题,并不是去‘消费农村’。”导演张大鹏说出拍摄《啥是佩奇》的初衷。

李玉宝是一位留守老人,他和很多农村老人一样,不愿意去城里给儿孙添乱,更离不开守了一辈子的故土,城市的繁华似乎与他无关,他们也被成为“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大多独居,迎来送往时少,孤独寂寞时多。孤独的极致便是老无所依,所以他们最怕三件事:生病、失能、活得长!

空巢老人生病了、失能了,生活不能自理,身边没人照应,又舍不得花钱去看病,每天都是“活遭罪”,恨不得能死得快点。

等待死亡,似乎成了很多空巢老人活着的意义。

在我们周围有许多这样的老人,大半辈子务工,为子女奔忙。等到儿女们都成家立业了,他们却成了无人照顾的空巢老人。

2017年5月,四川省绵阳市一位80岁的老人在家中孤独死去,却无子女发现,最后是村干部家访时发现的。老人的死,把五个子女带到了被告席上。法院认定其5名子女均为遗弃罪,分别被判一年六个月、两年不等。

在老人生命的最后一刻,陪伴他的只有孤独,而他却有5个子女。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云南省彝良县小河村90岁高龄的赵大爷为了一元钱将五个子女告上法庭,要求子女共同赡养,并每月支付1元赡养费,但是不管何时拿,但要求子女亲自交到自己手里头。赵大爷起诉的理由只是想五个子女中至少能有一个在他身边,能和自己说说话。

“十年前,老伴还在,虽然子女都不在身边,但能与老伴一起看看旧照片,相互排解烦闷。如今我孤身一人,子女都在外打工,长年累月不回家看望,我担心去世的时候,子女们都不知道,所以求助法院,希望他们回来看看我。”赵大爷的话,又有几个做儿女的人能懂?

民政部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而这一群体的规模还在继续扩大。

我国现在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而农村,空巢老人占很大比例。

空巢老人多、精神空虚寂寞、失能无人照料,是农村养老最严重的三大问题,而城市孤寡老人似乎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更可怕的还有老人被子女虐待的社会问题。

作家弋舟曾采访了上百位空巢老人,摘录了21位老人的口诉,汇总成《我在这世上太孤独——空巢老人调查》一书。因为孤独,老人们的诉说欲超乎他的想象。

书中有一对老人,夫妇都是省城电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两个儿子取得了高学历后,如今都在北京定居。

儿子远居北京,老夫妇的老年空巢生活,过了将近有十年了。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们越来越感受到了垂暮生命的重荷。

他们知道控制病情的重要,心里都很清楚,一旦其中的一个倒下了,另一个都没力气将对方背出家门,而且,另一个也势必会跟着累倒。

他们还有一个心照不宣的决定,那就是:如果两个人中的一个先走了,另一个就紧随其后,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他们都明白,自己难以承受一个人的老年,一个离世,另一个绝对无法独活。那样实在太孤独了,在孤独中,人的尊严也会丧失干净。

在弋舟看来,养老院里的老人是心灵上比空巢老人们更为忧伤的一群。

“居家养老之时,老人们饱尝空巢之苦,但基于中国人传统的观念,依然住在自己熟悉的家里,对老人而言,仍算是差强人意的安慰,如果不是到了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几乎少有空巢老人甘愿住进养老机构。在许多老人眼里,居家养老,是他们前一个人生的最后阶段,住进养老院,另外的人生就开始了。”

“另外的人生”需要适应新的环境,需要调整自己一生养成的生活习惯,尤其是,需要直面那个最后的终点。弋舟将养老院中的老人,定义为“后空巢老人”。

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被送进养老院,他们依旧怀着渴望:孩子能多回来看看我吗?

“常回家看看”不该只是享受不了的福利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逐步进入老年人行列,独生子女如何照顾父母成为社会性难题,引起国家与地方层面重视。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快过年了,一个个中国家庭春节团聚的温暖故事,传递的还是那首老歌——常回家看看。

1999年,歌手陈红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登台演唱脍炙人口的《常回家看看》。

没想到离家时父母的一句叮咛,却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更没想到会有这样一首朴实的歌,唱出了空巢老人的心声——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20年过去了,这首歌也许还有很多人耳熟能详,也会有人逢年过节哼唱,但真的能有多少人“常回家看看”?尤其是在外打拼的工作者,一年又能回家陪父母几天?

在不少人看来,主要是子女没有足够的假期可以“常回家看看”,只能等到一年一度的春节。落实探亲假、带薪陪床假,无疑弥补了假期的不足,能让人们“常回家看看”。

中国的探亲假制度始于1958年2月9日实施的《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回家探亲的假期和工资待遇的暂行规定》,国务院1981年修改并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和《财政部关于职工探亲路费的规定》等规章制度,对享受探亲假相关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

探亲假已经存在了36年,但仍然有许多人不知道,不敢请。2013年7月,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将“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 但“常回家看看”因为缺乏监督变成了“纸上假期”,成为了很多人享受不了的福利。

如何给“常回家看看”创造条件?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眉山市文联副主席何学彬曾建议:响应国家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规定,从2018年起全国实行“带薪陪床假”制度。独生子女每年陪床假20天,非独生子女每年陪床假10天。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研究中心主任史浩飞也曾建议,将婚后探亲规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为一年一次。同时,按照实际的交通情况,调整职工车票报销标准,不限制普通列车、高铁或动车。

全国人大代表杨劲松曾建议,将已婚职工的探亲假间隔缩短,调整假期天数,同时将探亲假覆盖民营企业职工,确保人人都能享受到探亲假。

又到春节了,回家看看,父母老了,相互陪伴的时间或许不多了。那一张春运的车票或许不好抢,为了团圆,多抢几次,总会有的。

儿女回家了,父母就满足了。


凤凰网公益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感谢。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