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月租300块的好房间,交换条件是陪伴老人,你愿意吗?


来源:BottleDream

原标题:月租300块的好房间,交换条件是陪伴老人,你愿意吗?来看看这个房间怎么样: 30 平米左右,一个人住刚刚好; 「酒店标间」装修,带独立卫浴; 落地窗外风景不错,还有个小阳台;

原标题:月租300块的好房间,交换条件是陪伴老人,你愿意吗?

这是 BottleDream 695 次与你美好分享

来看看这个房间怎么样:

 

  • 30 平米左右,一个人住刚刚好;

  • 「酒店标间」装修,带独立卫浴;

  • 落地窗外风景不错,还有个小阳台;

  • 交通也不错,公交车站出门就是。

 

▲ 作者想象自己住进了这个300 块月租的房间

你没看错,这样一个房间,租金才 300 块——

只要你对老人有爱心,每个月能抽出20 个小时参加助老志愿服务,例如陪老人聊聊天散散步,教他们用智能手机,或者结合自己的特长,给他们开「兴趣课」……

简单来说,

就是用你的爱心和时间

来交换便宜房租

——住进养老院里。


这是杭州高新区(滨江)一家养老院的尝试,抓住两个人群的特点,让他们「各取所需」👇

 

  • 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工资不高,想尽量节省房租,同时也希望能租到还不错的好房子,住得舒服。

  • 住在养老院的老人们:行动局限在养老院里,常觉得无聊;疾病和衰老的困扰下,心情阴霾。跟年轻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能让他们感受到生机。

 

如果是你,

你会愿意住进这样的养老院里吗?

「我挺享受这里的生活。」杨云海说。

杨云海29 岁,已经在这个养老院里住了1 个多月。杭州都市快报的记者采访了他。

同住在这个养老院的还有14 个年轻人,都在附近工作,有的在企业里做行政,有的搞IT,杨云海则是艺术挂的,跟朋友搞了个少儿艺术工作室,教国画和书法。

▲ 杨云海在教书法课(图片来自都市快报)

住进养老院以后,杨云海也成了老人们的「杨老师」,每周六下午两点半,杨老师的书法课准时开课。

84 岁的林奶奶是学生之一。在搬进养老院前,没想过自己的「邻居」还有年轻人:

「蛮好的蛮好的,我们也觉得变得年轻起来了。」

如果只是奔着房租便宜的话

还是别去了吧

杭州的这家养老院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去年8 月开始,上海普陀区也有类似探索。养老院们在创新的同时也很谨慎,例如,对申请者有一定条件限制,邀请老人、社工评价和考核年轻人的志愿服务质量。

最近几年,这样「年轻人住进老人院」的尝试,也在芬兰、荷兰、美国等地先后掀起不小浪花。荷兰的玛尼塔斯之家(Humanitas Home)就是典型之一。

对于年轻人来说,「玛尼塔斯之家」的吸引力可能更显著,因为它完全不!要!钱!相应的,成功入住的年轻人每个月需要做30 个小时志愿服务,相当于一天一小时。

不过,也有几个年轻人很快就放弃。

24 岁的Jurriën Mentink 是「玛尼塔斯之家」第一批青年居民之一。他总结说,如果不能平等、谦虚地和老人们相处,只是想要「占便宜」住好房子,想着完成志愿服务的任务就能抵房租的话,建议你还是别掺合了。


▲ 24 岁的Jurriën Mentink

为什么这样说?

举个常见的例子,类比一下:每到节日前后,养老院的情况。养老院很容易成为幼儿园、学校、企业等「献爱心」的热门地,常有同一批老人被连续「探望」、「问候」的情况出现,甚至会有老人们连轴转地看表演、握手致谢。

当所谓「善意」变成需要「完成」的「任务」,「好心」真的很容易成了坏事。

回顾自己的「养老院生涯」,Jurriën Mentink 意识到自己过去或多或少带着「老人们挺可怜」、「帮助老人」的心态,但当他真的住进去成为里面的一份子,他感觉到自己的内在变化:

他对「衰老」、「死亡」等的观念被一点一滴地冲击,感受到自己试图从刻板印象中剥离——尽管真的很难。

「如果你真的发现,自己能从这些『老邻居』们身上学到很多,那你会在那里住得很开心。」他说,这真的需要观念的转变。

对「爱无能」的温柔治愈

让年轻人住进养老院的做法,原本期待的是将生机带给老人们,却对年轻人也有奇妙的「副作用」。

越来越多年轻人离开原生家庭,离开家乡在外打拼,和家人亲密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难得假期回家,「蜜月期」维持不了几天,却很容易因为小事而激化矛盾。

明明不是不在乎,不是不爱,却不知道该怎么相处,怎么表达。

在这一点上,能住进养老院的年轻人们可以说是幸运的:离开家人在外工作的他们,因此补习了「聆听」和「理解」这重要两课。

在芬兰、荷兰、美国等地的项目实践中,不少年轻人坦言自己以前很「情绪化」、「不太有耐心」,但这个项目给了他们很大触动。

如果有机会让你住进养老院,你可能也会在和老人的相处过程中,反思自己跟父母、长辈之间的关系:尽管问题的症结可能错综复杂,一时半会儿很难解开,但作为子女,也许可以更大胆地迈出改变的第一步。

对于养老院里的许多老人而言,这也是宝贵的,因为他们从年轻人身上感受到了「被需要」,这有利于他们抗击养老院常见的三大「瘟疫」:厌倦感、孤独感,无助感。


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生命课

就目前来说,让年轻人住进养老院的做法还在小范围实验的试点阶段,但它把一个关键问题推到更多人面前:

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人如何能过上有价值的生活?尤其是在生命无可避免走向的衰退期,「有价值」还有没有可能?


斯坦福大学长寿研究中心的劳拉·卡斯坦森教授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类更容易从在意实现、拥有和得到当中,转而懂得欣赏日常生活的愉快和亲密关系。

外科医生阿图•葛文德研究了养老院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在《最好的告别》一书里总结道,过去人们对于衰老的认识、对于养老院的定位,都过于重视医疗治疗和照顾,「重心很狭窄」,只专注于修复健康,忽略了心灵的滋养。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把生病、衰老和希望的考验作为医学问题对待。」阿图•葛文德写道。

在社会逐渐步入老龄化的今天,「老人」不应该被视为要被解决的「问题」。

是时候重新理解疾病、衰老、死亡——它们是与生命相关的「社会工程学实验」,与之相关的不止老年人本身,而是我们每一个人。

我们如何看待老人,如何理解衰老,和我们如何度过自己的人生息息相关。

文| 小火龙

编辑| 麒麟

图| 都市快报、Humanitas Home、CNN

关于疾病、衰老、生命,

我们还报道过这些👇

这群爷爷奶奶把棺材做成赛车、银河系、 贴满偶像照片,甚至沙发棺材两用....

厉害了word阿公阿嬷: 100岁,也能在台北小巨蛋唱唱跳跳

荷兰暖男打造「奶奶快闪厨房」, 用食物搭起两代的桥梁

还有更多,你可以慢慢发现~

[责任编辑:张亚雯 ]

责任编辑:张亚雯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网公益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